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10養花內環境改善實驗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實驗目的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城鎮居民都利用陽臺來種植一些花草、盆景,以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賞花育卉,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從中獲得那份難得的愉悅。
然而,目前絕大多數城鎮居民的陽臺都是用玻璃封閉起來的,這種封閉式的陽臺相當于一個不加溫的溫室,其特點是:夏季溫度過高,熱量難以散失;冬夏光線不穩定,通風性差,空氣干燥。在這樣的陽臺上養花,許多人由于沒有調節好內環境而導致花卉生長不良,甚至花卉死亡,久而久之,就失去了養花育卉的激情。于是乎,封閉式陽臺也只好用作它用了。然而筆者認為:既然溫室能用來養花,不加溫的溫室難道就不能用來養花嗎?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園林組的幾個同學根據所學的知識進行了這項實驗。
二、實驗過程
在初中《植物學》里我們學習到:植物要正常生長,需要一個適宜的外部條件,即適宜的溫度、光照、水分和空氣等。因此,只要在封閉式陽臺內創造一個適宜的內環境,花卉就能正常生長。問題是:如何在封閉式陽臺內創造一個適宜的溫度、光照、水分和空氣條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園林組的幾位同學就著手了這項實驗。
實驗一:溫度的調節。溫度是影響花卉生長發育最重要的環境條件之一。植物的一切生命活動均需在特定的溫度環境中才能正常進行,然而封閉式陽臺內溫度就很不一致,有時高,有時低,這就需要根據不同植物對溫度的要求來加以調節。溫度低時用電爐或電燈來升溫,溫度高時每天打開通風窗或用遮陽網來調節,以降低溫度。
實驗二:光照的調節。太陽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光能來源,但由于太陽運行位置的變化,南向陽臺冬季光線較為充足,光照死角少,可到了夏季又是多數花卉生長的黃金季節,若光照不足對花卉生長十分不利。為解決這一矛盾,我們利用物理課所講的反射法來增加光照,即在陽臺內光線可及之處安裝一面適度長寬、能靈活變動角度的鏡子,將光線反射下來,即可基本滿足花卉對光照的需求。而且這樣還可以對光照的多少、強弱進行調節。
實驗三:空氣的調節,即通風問題。陽臺養花,夏季通風不成問題,可以直接打開居室和陽臺的窗戶,使空氣對流,降低溫度。但冬季通風就不那么簡單了。如果經常開窗,容易使花卉受寒,長期不開窗又容易使花卉悶死。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借鑒了廚房通風的辦法,在陽臺上部安裝了一小型排氣扇,冬天每天將房間北面的窗戶打開一點,開啟排氣扇一定時間。這樣既可達到通風換氣的目的,又不會降低陽臺內的溫度。
實驗四:水分的調節,即空氣濕度問題。絕大多數花卉對空氣濕度的要求比較高,而陽臺特別是位置較高的封閉式陽臺相對濕度平均達不到40%,所以增加濕度就成了封閉式陽臺養花的關鍵性問題之一,不少養花的文章中都介紹過利用放置水盆和地面、墻壁噴水解決空氣濕度的辦法,這些辦法固然行之有效,但也有其局限性。于是我們便又采取了如下方法來解決:一是養魚增濕法,在陽臺內可設計一個擺花架,在花架的后半部放置一個魚缸,養魚和養花兼顧,既能提高觀賞價值,又可增加濕度,一舉兩得。二是曬衣增濕法,晾曬衣物時不要把水分擠擰得太干,讓其在晾曬過程中慢慢揮發,這樣便成了很好的增濕源。新晨
三、實驗結果
按照以上方法,我們園林組的幾位同學又一次將25盆12個品種的花卉種植在封閉式陽臺內,通過將近一年的觀察實驗,成活率達94%,僅一株因發病,經防治無效致死。
四、收獲和體會
1、通過這次“封閉式陽臺養花內環境改善”的實驗,前后經歷了將近一年時間,使我們對“愛科學,用科學,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特別是生物知識與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和其他學科知識都有著緊密聯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努力學好各科知識。
2、這個實驗也使我們認識到教育個性化能促進我們的個性智能得到充分發展。
3、這個實驗當然還只是初步成功。因為花卉的生長除了有適宜的外部條件,還必須注意培養土的配置以及栽培管理技術,尤其是病蟲害的防治,是一個很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問題,這也就是我們今后打算繼續探索的實驗課題。
參考文獻
1.張穆舒.家庭養花[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6.9
2.盧思聰.室內盆栽花卉[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12
3.潘瑞紙熾.植物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2
4.鄧見元.他們在故事里成長[J].海南中國科技文化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