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商貿流通市場調研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要擴大消費需求,優化投資結構”。溫總理在報告中還特別強調要大力開拓農村消費市場,加強農村流通體系和市場建設,為農民消費提供便利。市是第三大城市,是博鰲亞洲論壇的所在地,全市有12個鎮180多個村委會,農村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60%以上,因此,拓展和壯大農村商貿流通市場、加快和完善市場體系建設已顯得十分迫切。目前,我市農村市場普遍存著規模小、環境差、設備簡陋、需求不旺、銷路渠道不暢、信息閉合、業態不形成、流通資源欠缺等諸多問題,這都嚴重地阻礙了農村市場的發展和影響了農副產品的銷售,挫傷了農民群眾的種養積極性,制約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所以講,重視和發展農村商貿市場體系建設應迅速擺上各級黨委、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農村各級經濟組織的議事日程,切實抓好“三農”工作這個大頭,制定措施,把農村商貿市場做大做強。下面筆者就如何加快農村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方面提出如下幾點思考,以供大家一起討論。
一、加快農村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有利條件
1、加快和擴大農村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是落實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先導行動。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那么,要實現這個目標,擴大消費,建設完整的農村商貿市場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因為大家都懂得,在現在科學發展的今天,生產、生活離不開商品的開發和引進,文明的程度和整潔的村容也需超市式的帶動。特別是在國家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給農村商貿流通帶來了無限的生機。由此可見,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大量資金的投入和農村居民收入的增加,農村商貿流通規模必然大力擴大,必然要求大力發展農村商貿流通是不言而喻的。
2、加快和擴大農村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是實現建設新農村目的的保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為建設而建設,發展農業生產不是為生產而生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乃至全國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發展農村商品流通,各項建設和生產發展就不能實現,從而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也不能提高,雖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手段,提高農民的物質文化水平是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發展和壯大農村商貿流通是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的的保證。
3、加快和擴大農村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的有利條件。
(1)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我市農民年均純收入由年的2593元至年猛然達到4891元,增長88.6%。
(2)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農產品流通批發市場、運銷龍頭企業、運輸專業戶等流通主體逐步強大,設備齊全,成效顯著。夯實了農村商貿流通的基礎體系。
(3)生態文明村建設步伐加快,農民生產、生活急需商貿流通市場體系的配套建設。
(4)目前農村農貿市場、農民超市、農產品批發市場、傳統型節日市場環境和條件還相當滯后,尚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5)有以黨的十七大重要文獻的政策扶持和全黨重視“三農”工作的有利條件。
二、如何加快和擴大農村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
1、構建農村商品流通新體系。
加快和擴大農村商貿流通市場體系關健的問題是要明確構建一個什么樣的農村商貿流通市場體系,要確定一個中期的目標,并要按照這一目標要求規劃發展商品流通,否則,農村商品流通的發展就有可能走彎路,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目前我國農村商品市場存在著經營主體組織化程序低、管理粗放、秩序混亂、設施簡陋、交易環境差、網點少以及賣難買難等問題,必須加以解決。為此,有必要在今后幾年內,構建成“規范、有序的市場主體多種所有制,多種業態并存的產、購、銷之間、批發和零售之間連接順暢的市場體系。這一體系從經營形式和業態上看:農產品批發,以批發市場為主,農產品零售市場以規范化管理的農貿市場為主;工業品批發以批發企業、專業市場為主;工業品零售市場以便民店、連鎖店和集市為主。
2、加強和完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的建設。
3、培訓和壯大一批農村流通人才隊伍。
4、擴大城鄉企業的聯盟和合作。
5、組織生產地方特色產品和品牌產品,以“拳頭”產品帶動新的農村商貿流通體系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