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衛生局印發衛生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衛生局認真落實全市衛生工作有關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著力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扎實推進各項衛生工作落實,全縣衛生工作整體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我縣藥品網上集中采購量全市最多,村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全市名列前茅,先后榮獲省農村改廁工作先進縣、市“十一五疾病預防控制先進單位”、市“助產技能百日競賽優秀獎”等多項榮譽稱號。市衛生局黨委書記、局長閆純鍇在調研時指出:“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經驗值得借鑒”,“在新農合門診統籌方面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門診統籌全面推廣”,“在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方面,管理比較規范,實現采購配送全面覆蓋,鄉鎮衛生院網采率全市第一”。現將年主要工作匯報及年工作謀劃匯報如下:
一、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
年我縣參合農民共計472221人,參合率96.66%,較年96.18%上升0.48個百分點,全年新農合籌資總額10921.43萬元。今年以來共補償參合農民2235932人次,補償總費用9771.30萬元。其中住院補償37853人次,補償金額8348.48萬元;門診統籌補償2181106人次,補償金額1177.12萬元;家庭帳戶補償13054人次,補償金額38.86萬元;正常住院分娩補償2856人,補償金額50.63萬元;特種病大額門診補償1063人,補償金額156.20萬元。門診統籌工作,我縣是去年全市試點縣之一,投入大量人力、精力,做了大量工作,在完成村級衛生資源整合,實現了“一村一室一址”的基礎上,實行了村級門診統籌全覆蓋。今年又合理調整和完善了門診統籌補償方案,補償比例由去年的鄉級25%、村級30%基礎上提高了5個百分點,分別達到了鄉級30%、村級35%,并且門診補償封頂線由去年的40元提高到了80元,大大提高了參合農民的受益程度。隨著新農合管理水平和籌資水平的提高,及時修訂了新農合補償方案,降低起付線,提高補償比和封頂線,還擴大了新農合門診統籌補償的補償范圍,按照省衛生廳、省民政廳要求,于年7月1日起我縣對0-14歲農村先天性心臟病和白血病患兒提高保障了水平,于9月1日起對宮頸癌、乳腺癌、重癥精神病、終末期腎病患者提高了保障水平,極大的減輕了農村重大疾病患者的醫療負擔。1至12月份我縣統籌基金使用率為89.11%,住院實際補償比58.76%,比去年同期高9.82個百分點;次均住院費用3746.13元,其中縣級住院次均費用3093.37元,鄉級住院次均費用948.25元,均低于全市平均值;縣域外轉診率11.78%。我縣的統籌基金使用率、住院實際補償比、住院次均費用、域外轉診率這四項省市考核指標近五年來一直控制良好,多次受到上級領導的表揚。
二、建立健全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我縣作為全市6個推行基本藥物制度試點縣之一,在抓好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全部配備使用國家基本藥物和省增補的納入基本藥物管理的非基本藥物的基礎上,重點抓好鄉鎮衛生院基本藥物網上集中采購、統一配送、零差率銷售工作。
一是抓源頭,明確基層基本藥物品規。成立了基層醫療機構藥事委員會,由縣衛生局有關領導和5名鄉鎮衛生院院長組成,藥事委員會每年一換。經藥事委員會反復修訂增補,制定出新的用藥目錄644品規,確定了統一的藥品品種、劑型、產地、價格。
二是抓資質,篩選實力雄厚配送企業。對申請藥品配送的企業的經營規模、經濟實力、倉儲面積、倉儲條件、藥品質量、周轉資金、配送能力等,進行等次評定,量化評比,最后篩選確定了七家經營公司,作為基層醫療機構用藥配送企業。同時,對配送企業實行季考核制度,對存在問題較多的企業,取消配送資格。
三是抓流程,規范網上藥品陽光采購。各衛生院每月5日、20日將本單位所需的藥物品種,以電子版形式報縣衛生局,經審查批準后報藥品配送企業統一配送。縣衛生局在兩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報配送企業,企業一般常用藥品48小時送到,急需藥品在4小時內送到,保證了基層醫療機構用藥及時性。
四是抓監管,實現采購配送全面覆蓋。制定出臺了《關于在鄉鎮衛生院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的通知》,規定全縣所有鄉鎮衛生院自年4月29日起,由縣衛生局統一實行網上集中采購,并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規定衛生院不允許自采藥品。目前,我縣鄉級醫療機構全部實現了藥品網上集中采購、統一配送、零差率銷售。自去年5月,縣財政按藥品收入的34%予以補貼,共補貼藥品零差率銷售款261萬元。
五是抓反饋,建立藥品價格監測制度。與物價局共同在2個鄉鎮建立了藥品價格監測點,開展了藥品價格常規和定時監測,保障老百姓用上貨真價廉的藥品,從監測點反饋的數據分析,藥品價格比網上采購前降低了20%。目前我縣此項工作進展順利,藥品采購價格較低,我縣網采量全市最多。
三、推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事改革
一是組織開展了全縣鄉鎮衛生院長競聘工作。縣衛生局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制發了《鄉鎮衛生院長競聘方案》,確定競聘職位以及競聘范圍、報名條件。通過組織報名、資格審查、演講答辯、群眾測評、組織考察、綜合評定等一系列程序,確定了11所鄉鎮衛生院院長擬任人選。競聘工作中,演講答辯評委由局班子成員、人社局有關領導、醫學專家、群眾代表組成,并邀請縣監察局進行全程監督。7月21日全縣11所鄉鎮衛生院院長已經全部到崗,院長選聘工作完成。
二是組織開展了全員聘用合同管理工作。我們對全縣鄉鎮衛生工作人員進行了摸底,在準確掌握了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協調人社局對全縣鄉鎮衛生院497人個人信息重新逐一審核,認真核準人員信息。8月31日,對人社局手續完備的、有執業資格的、有中專以上學歷的447名衛生院在職人員,簽訂了為期3年的聘用合同,落實了合同化管理。
三是全面推行績效工資改革。聯合人社局、財政局制定了鄉鎮衛生院績效工資實施辦法,協同人社局核定了各鄉鎮衛生院績效工資總量和職工個人績效工資,完成了鄉鎮衛生院人員績效工資套改,在全縣鄉鎮衛生院全面推行了績效工資制度。
四、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省市要求完善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我縣中醫院整體搬遷工作進展順利,該項目占地56畝,總建筑面積24000平方米,總投資7500多萬元,可容納400張床位,新建住院樓和門診綜合樓主體已完工。北王里、韓村、范莊3所鄉鎮中心衛生院擴建竣工并投入使用。村標準化衛生室按照市總體規劃要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聘請了市中遠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統一設計圖紙,招標了有資質、業績好、口碑強的10家建筑公司,在全縣范圍同時開展施工建設;聘用聯誼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進行工程監理,基礎、底梁、抗震柱等六個關鍵環節全部出具監理報告;根據監理報告、施工合同及施工進度,由縣財政直接將建設資金撥付到建筑公司,確保了資金的安全使用,全縣村標準化衛生室整體建設進展順利,實現了281個行政村每村一所標準化村衛生室。加強基層醫療設備配備,按照一般鄉鎮衛生院60萬元,中心衛生院100萬元,村衛生室3.7萬元的標準配備醫療設備,目前全市統一招標已完成,年底前設備配備到位。積極爭取省市衛生建設項目,加強醫療服務能力。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今年共完成轉崗培訓人次10人。完成了384人次的鄉、村兩級衛生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任務。嚴格落實縣級醫療機構醫生晉升職稱前到農村服務一年的規定。
五、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
去年,我縣全面開展了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5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今年,我縣把公共衛生工作作為一個全縣亮點工作來抓,按照衛生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要求,增加了服務內容,擴大了服務范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由9項增加為10項,使群眾更好地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重點加強了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科的建設,制定了《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科建設標準》,統一制作了標識牌和各科室工作制度,配備了投影儀、DVD、電視機、數碼照相機等必備設備,每個鄉鎮衛生院按照不低于核定編制1/3的標準,確定專職公共衛生服務人員163人,實現了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專人、專職、專責。目前,全縣累計建立標準化居民健康檔案495369人份,居民電子檔案建檔數296872份,圓滿完成建檔任務;廣泛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宣傳,印制和發放高血壓、糖尿病、婦幼保健、中醫保健等健康宣傳資料16種24萬份,累計舉辦健康知識講座1588次,受教育人數85983人,開展健康知識咨詢1297次,接受健康咨詢人數46522人,設置鄉村二級健康教育宣傳欄297塊,每2個月更換宣傳內容,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了75%以上;孕產婦健康管理人數8542人,健康管理率達96.8%;0--6歲兒童健康管理人數44581人,健康管理率達98.6%;發現報告法定傳染病3186例,網絡直報率100%,報告及時率100%,杜絕了疾病傳播和暴發流行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共完成接種163211針次,“八苗”單苗接種率達到97.39%以上,新生兒建卡建證率達到100%;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對重性精神病人做到“底數、病情、去向”三清楚,“治療、監護、康復”三落實,為1457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檔案,完成率106%,電子檔案錄入率100%,并定期進行隨訪和健康指導;為40737名65歲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檔案,管理高血壓病人53020名,管理糖尿病病人9864人,均超額完成了市下達的目標任務。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6190人,補助金額為247.6萬元;已發放葉酸15732瓶,服藥人數5018人;免費白內障復明工程100例;農村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進展順利,已完成改廁6000所,年12月2日,全國愛衛辦處長崔剛處長帶領全國愛衛辦農村改廁專家組,在省愛衛辦主任、省衛生廳副廳長梁占凱,省愛衛辦副主任楊毅和市愛衛辦主任、市衛生局黨委書記、局長閆純鍇等領導的陪同下,對我縣執行國家農村改廁項目工作進行了督導檢查。
六、積極穩妥地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在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方面,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縣醫院實行“三個雙”。省要求在縣級醫院建立醫院經營雙軌制、實行醫療服務雙價格、醫療服務隊伍雙配備。目前,我市在欒城縣、正定縣開展試點工作,我縣也要按市要求積極探索公立醫院改革工作。二是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醫院內部運行機制,制定并落實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政策措施,開展常見病、多發病臨床路徑管理,按病種付費等方面改革。目前,我縣各項工作按要求進行,在縣級醫院推行臨床路徑管理20種,推行單病種限價10種,現正在積極研究擴大限價病種范圍。
七、大力開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
組織協調全縣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堅持邊排查、邊整治的原則,突出重點、有針對性的開展了專項行動。一是開展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行動。各企業嚴格實行添加劑索證、索票和進貨查驗制度,實行銷貨臺帳,建立健全了食品添加劑使用量和使用時間記錄,并(與質監局)簽訂了食品安全質量承諾書。對我縣2家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和57家食品生產企業進行了規范,對涉及使用食品添加劑的41家生產企業,全部將所使用的添加劑的名稱、標準均在質監局造冊登記,同時在食安辦備案。二是開展“瘦肉精”整治。以生豬、肉牛羊等為重點,在畜畜養殖、收購、販運、屠宰以及加工、銷售、餐飲等各環節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和使用“瘦肉精”違法犯罪行為,強化全程監管,堅決杜絕“瘦肉精”事件發生。三是開展食用農產品的整治。由農牧局牽頭,工商等部門配合。從食用農產品的分揀、清洗、冷凍、包裝等簡單處理的活動入手,全程監管。同時加大抽檢頻次,做到每周、每月,每個品種都有檢驗,風險監測及時準確。四是開展豆腐及其制品生產經營摸底排查。全縣豆腐及其制品生產加工作坊、豆腐店等206家,其中加工豆腐腦30家,加工豆腐絲19家,腐竹7家,4家停產,餐飲飯店自制豆腐4家,進一步加強豆腐及其制品的監管。五是開展了“地溝油”專項整治行動。共排查流通環節食用油經營單位共2260戶。其中,預包裝食用油經營單位163戶,散裝食用油經營單位25戶。排查生產廢棄油脂單位2家,獲證食用油加工廠1家、使用食用油的蛋糕廠5家、水餃廠1家、香油加工小作坊2家,均未發現違法違規加工、使用廢棄油脂“地溝油”的行為。六是開展奶站暑期整治。對全縣12個奶站進行了全面督導檢查,生鮮乳質量安全進一步得到保障。目前,全縣食品安全工作自上而下高度重視,各職能部門都能各負其責,從嚴把關,食品安全得到了有效治理。
八、深入開展“三好一滿意、優質服務年”活動
一是創造優美就醫環境。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行動,設置“零缺陷”管理曝光臺,對縣直各醫院、各鄉鎮衛生院環境衛生制定了詳細的標準,進行了9次督導檢查,醫院醫療環境有了很大提高。
二是繼續改善服務態度。所有工作人員按規定統一著裝,儀容儀表整潔,佩戴胸牌(卡)上崗,做到態度和藹、語言文明、不講忌語。嚴格落實“首問責任制”,遇問有人答,事事有人管。深入開展“窗口亮起來”活動,每季度評選出“十佳微笑服務”明星,實行動態管理,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宣傳表彰。
三是大力實施“優質服務示范工程”。醫院對門診、急診、住院部及主要科室指示標識進行改造,做到準確、醒目、清晰。門診大廳設置服務臺,提供導診、咨詢等服務,為行動不便的患者增設輪椅、推車等便民設施,并提供全程導醫服務。建立健全臨床護理工作制度,規范臨床護理執業行為,為患者提供全程化、無縫隙護理。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月”活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護理技能考試、比武活動,進一步鞏固提高護理服務成果。
四是深入開展便民惠民服務。嚴格落實“夕陽紅就醫優惠卡”、衛生下鄉、“一本通”等一系列便民惠民舉措。全面推行臨床路徑管理和單病種最高限價等惠民舉措。對轉診患者實行“一免三減五優先”優惠。
五是切實搞好患者滿意度測評。在縣醫院投資15萬元建立患者滿意度評價系統,為被服務對象提供滿意度現場評估平臺,制定評價標準,并將評價結果列入醫德醫風考核的重要內容,嚴格兌現獎懲,年內門診和住院患者點擊率均達到80%以上。未開展患者滿意度評價機制建設的醫院利用傳統的問卷、電話、短信和網絡評價等形式,征求患者的意見、建議,對患者反映的問題和投訴及時核實處理,并將結果反饋患者,特別是注重出院回訪,一周內出院患者回訪率不得低于60%。
年,全縣衛生工作以構建現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目標,以全面推進和深化農村醫改為重點,強化措施,推動全縣衛生事業跨越式發展。一是抓好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進一步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和補助標準,參合率穩定在96%以上。做好大病統籌和門診統籌工作,推行農民醫療“一卡通”,方便群眾就醫。二是加強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在高質量完成村標準化衛生室建設的基礎上,為全縣281個村衛生室統一配備基本醫療設備。工作重心下移,強化基層醫療服務,特別是加大村級公共衛生服務量,同時建議提高村級門診補償比例達到50%,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從而進一步理順鄉村衛生服務關系,盡力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三是認真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現政府辦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鄉村兩級全部實行零差率銷售。健全基本藥物優先選擇和合理使用制度,進一步完善基本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機制,確保臨床首選和合理使用基本藥物。四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健全基層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全面落實10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行健康檔案電子化管理率100%。推進農村婦女補服葉酸、住院分娩補助等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嚴格項目管理,確保服務質量。做好重大傳染病防控和婦幼衛生工作。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繼續做好農村改廁和控煙禁煙工作。五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提升縣級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實現經營雙軌制、醫療服務雙價格、醫療隊伍雙配備。深化內部運行機制改革,強化成本核算,增強發展活力。實施優質服務工程,嚴格落實便民惠民舉措。加強縣中醫院重點學科建設和知名中醫推介工作。六是強化食品安全協調工作。健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工作機制,實行網格化管理,建立責任體系,加大整治力度,鞏固創建“食品安全最放心城市”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