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13年民政局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主要成績
(一)救助工作穩步推進。
1、切實做好城鄉低保和五保戶救助工作。城鄉低保做到動態管理,應保盡保,切實解決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我區年末有低保對象13460(城鎮3391人,農村10069人),農村五保戶1465入。共發放低保金2900萬元,救助76500戶次177000人次。其中城鎮900萬元,22000戶次47000人次;農村2000萬元,54500戶次130000人次。發放農村五保金265.41萬元,救助8847人次。春節期間,對城鄉低保戶、農村五保戶發放生活補貼共29267人次619.59萬元。救助金實行“一卡通”發放。給五保戶發放中秋月餅1465盒。
2、認真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及臨時救助工作。完善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在府城高登社區舉行防災減災應急綜合演練,提高群眾防災減災意識。在鳳翔社區創建“全國綜合防災減災示范社區”;發放冬令春荒救濟糧176460斤(42萬元);解決臨時生活困難群眾1653人次,167.52萬元;發放節日慰問金562萬元,幫助五保戶、低保對象等困難群眾危房改造53間;救助流浪乞討人員和精神病人56人次;收養棄嬰36名;每年幫助61名低保家庭高校在校子女救助27.5萬元。同時積極開展“扶貧助學子,愛心滿”捐資助學活動,發動機關、企業單位和社會各界捐款53.5萬元,幫助113名學子解決上學難問題,受到社會廣泛贊譽。
3、依法做好醫療救助的審核審批發放。五保戶、低保戶和重特大疾病等困難對象不斷增多,情況也越來越繁雜。我們注意把握要件,認真刻對,做到及時審批按時發放。今年共審批并按時發放醫療救助金520.19萬元,救助1712人次。資助五保戶、低保戶和重點優撫對象參加新農合12083萬人72.498元。與中醫院和第四醫院合作,對五保戶、低保戶等實行醫療救助一站式醫療服務。
4、精心做好敬老院建設和提高集中供養率。一是在敬老院建設上下了不少功夫,加大了工作力度。主要抓好東昌農場敬老院和紅旗敬老院設施配套,重點抓好甲子敬老院和紅明農場敬老院的建設。甲子敬老院投入1230萬元,已完成總程工程量的96%以上,現正在搞庭院綠化;紅明農場敬老院現已進場施工。到目前為止全區敬老院已告別瓦房,80%的敬老院基本建成花園式敬老院。二是做五保集中供養工作,逐年提高集中供養人數,現集中供養296人,占五保戶的20%,月供養標準480元。
(二)雙擁優撫安置工作落到實處。
1、雙擁工作。一是春節和“八一”節期間,走訪慰問了軍區、預備役師、警備區和駐我區17個團、營級部隊,今年撥款29.7萬元。六月和十二月組隊慰問舊州集訓部隊。二是協調各職能部門幫助駐軍部隊解決隨軍家屬就業、子女上學等實際問題。今年解決隨軍家屬就業11人;解決子女上學11人;發放軍人困難家屬生活補助165人15萬元。三是認真做好全國雙擁模范城的迎檢工作,及時調整區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做好迎接全國雙擁辦創建雙擁模范城檢查工作,制作宣傳廣告欄5個,拍攝《雙擁花香滿》專題片1個;草擬了《擁軍優屬工作暫行規定》;抓好鳳翔街道辦尚導、紅旗鎮蘇尋三泮邊村、大坡塔昌村等一批上檔次的共建點建設;協調部隊參與文明生態村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軍政、軍民關系空前融洽。
2、優撫工作。一是幫助重點優撫對象解決“三難”(生活難、住房難、治病難)問題。解決生活難、治病難346人52.14萬元,住房難39人83.29萬元(含農村困難退役士兵13間,26.29萬元),。二是為重點優撫對象免費體檢。今年用23.56萬元組織重點優撫對象765人到解放軍187醫院和市第四人民醫院免費體檢。三是加強優撫信息系統和檔案規范化管理,準確錄入優撫對象的信息。共錄入身份證、戶口本等優撫對象檔案945人。四是為257名60歲以上農村退伍兵和20名60歲上烈士子女發放生活補助。五是加強革命紀念建筑物的建設和管理。完成9座烈士紀念亭、67座散墓維修的前期準備工作,現已進入修繕階段;林文英烈士紀念亭的已修繕完畢。六是開展走訪慰問活動。春節期間下撥經費70000元到各單位召開“復烈軍退”代表座談會;發放重點優撫對象慰問品1444份、掛歷1407份和光榮對聯1600幅;慰問特困農村退伍兵200人50450元;先后看望重點優撫對象王玉明等10名困難戶,
3、安置工作。一是落實安置政策。認真做好150名2012年度退役士兵(官)的接收登記和審核工作;發放2011年度城鎮退役士兵(官)辦理自主就業一次性經濟補助金151人,共292萬元。二是解決遺留問題。與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財政、監察局一起核查22名自籌工資在崗城鎮退伍兵的工資發放問題;動員歷年1名未安置的城鎮退役士兵(官)領取自謀職業一次性經濟補助金1.8萬元。三是拓寬安置門路。推薦56名退伍兵到社會福利院、花卉大世界和保險公司等單位就業。已有31名退伍兵在太平洋保險公司等單位工作。四是組織技能培訓。組織151名退役士兵(官)進行有關技能培訓,其中77名退役士兵(官)駕校培訓,培訓率達到100%。
(三)社會事務管理逐步規范。
1、做好區劃調整工作。我局努力推進府城區劃調整工作,深入調研,提出府城鎮區劃調整方案,報經市政府審批和省政府審批。按照《府城鎮行政區劃調整實施工作方案》,完成新建三個街道辦的測繪、勘界工作和街道辦門牌、三個街道辦地圖制作及刻制23個社區居委會印章。四是初步完成村(居)委會專職成員生活補貼和調整工作。五是著手制訂社區增設和社區分設方案。
2、做好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制訂并下發了《第七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實施方案》和《第七屆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實施方案》,舉辦了村級換屆選舉工作業務骨干培訓班。換屆選舉整體工作平穩,進展順利,已圓滿結束,達到預期目標。十月份下旬舉辦了23個社區91人的社區干部培訓班。
3、做好社區設施建設工作。一是做好社區辦公設施建設。撥付資金40萬元,支持紅旗土橋社區辦公室建設;撥款100萬元建設米鋪社區居委會辦公場所。二是創建和諧社區。先后創建了府城鎮北官、大園、米鋪、鳳翔和三門坡鎮慶豐五個和諧社區。三是對國興街道興丹路401塊門牌的進行編排和安裝。四是積極推進村(居)務公開和民主管理。
4、做好網格化劃分工作。制訂《新型農村社區推行網格化管理實施方案》,完成23個社區居委會和網格化劃分,全區網格劃分187個。有計劃、有步驟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5、做好社會團體和民非企業單位管理工作。按照社會團體和民非企業單位的有關法律法規,做好民間組織的審批和年度檢查工作。對40家社會組織進行年審;組織力量,深入全區對42個社會組織開展執法檢查;新審批社會團體和民非企業21個。
6、做好婚姻登記工作。按照《婚姻法》規定,認真把好結婚登記關,沒有出現非法婚姻現象。共辦理結婚登記2996對,離婚登記443對,補辦802對,婚檢2959人。
7、加大殯葬改革力度,加強殯葬管理。認真落實殯葬惠民政策,投入資金229萬元,完成東昌、文多村、龍頭村、雅龍村、勛德村、五岳村公益性一期農村公墓建設,勛德村、五岳村已進入二期建設;認真做好清明節祭祀管理工作,組織專門人員引導群眾節約祭祀、文明祭祀。
(四)老齡工作有常態化、規范化。
1、走“政府出資,社會組織托管”的新路子。把敬老院委托給社會組織托管。現有舊州鎮敬老院和三門坡敬老院委托給星光養老服務中心管理,取得較好效果。
2、擴大居家養老范圍。對居家養老服務對象和服務費標準進行調整,服務費標準從原來10元/小時調整為15元/小時;做好居家養老日常管理工作,為城區37位重病、重殘孤寡老人提供有效服務;對居家養老服務對象進行信息采集和錄入;申請服務費128290元,發放服務卷8000張,老年人專用手機96部;實現城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
3、按時發放高齡補貼。我區有80歲要是老人8088人,其80歲至89歲的7060人;90至99歲的1179人;百歲以上的51人。80歲以上的發放高齡補貼。80歲至89歲、90至99歲、百歲以上的高齡補貼分別為人月109元、209元、600元,共發放高齡補貼1226.0838萬元。138611人次,同時為1357名老人辦理老年優待證。
4、開展敬老活動。一是積極開展“敬老文明號”創建活動,以“關愛老人,共建和諧”為主題,大力開展敬老月活動,對百歲、孤寡、空巢、特困老人開展走訪慰問送溫暖活動。二是積極組織老年文藝隊伍參加“敬老月”廣場文藝展演活動,在全區掀起“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活動高潮。普親養老院、米鋪老人公寓和舊州敬老院榮獲首屆全國“敬老文明號”單位。
5、探討老有所醫新模式。與中醫院合作,在舊州敬老院設立康復醫療工作站,開展醫養結合工作新模式,在我省是首創。
6、完成建站工作。今年在城區19個社區完成建站任務;在單列鎮建立一個老齡工作服務站,配有2名服務員,為24名服務對象服務。
二、主要經驗
(一)爭取并得到區委、區政府以及上級民政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前提。
(二)各有關部門和各鎮(街)、農場(礦)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基礎。
(三)敢為人先,爭取主動,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召開全區民政工作議全面部署,是做好民政工作的關鍵。
(四)廣大干部職工的精誠團結和通力合作,是做好民政工作保證。
三、存在不足及原因
(一)內設機構不夠健全。婚姻登記處、社區工作辦公室和社會組織管理辦公室還沒有成立。
(二)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目前全區社區23個,其中11個社區租還(借)辦公室辦公。主要原因是部分社區征地難和資金配套不上。
(三)社會救助的范圍還不夠廣。目前僅限于優撫對象、低保對象、特殊困難對象等弱勢勢群體,救助水平相對偏低。主要原因是資金有限。
(四)敬老院建設緩慢,敬老院欠規范。一是由民政局建設的甲子敬老院和紅明敬老院建設項目施工進展緩慢。其主要原因是甲子鎮敬老院林地置換手續還未辦妥;紅明農場敬老院因為有個別本地居民阻攔而停工。二是敬老院管理人員的聘用、管理還沒有一套完整、統一的制度。
(五)區福利院的重建工作進展緩慢。05年區福利院(光榮院)拆遷以后,民政部資助的100萬元已到位,但目前還未正式啟動,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地問題還沒有落實。
(六)區福利院部分工作人員待遇較低。福利院是事業單位,屬于沒有盈利的政府服務行業。部分工作人員的待遇是自籌工資。其原因是成立時定為自籌事業單位。
(七)殯葬管理欠規范。“亂埋”、“亂葬”現象比較嚴重。其原因是地方的風俗習慣陋習難以改變。
(八)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建設不夠完善。服務機構弱小,缺少正規管理,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較低。主要原因:一是經費保障有困難。二是社區公共用房緊張,對建站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