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高職院校“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一定實效,但在培養課程體系、供需之間以及雙向選擇原則等方面還存在矛盾,建議高職院校和企業共同制定“訂單式”培養課程體系,對訂單學生要建立選拔和淘汰機制,實現動態管理,以行業為主導構建“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
高職院校;訂單式;培養模式
高等職業教育的任務之一是就業教育,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之一。實踐證明,依托相關企業,進行訂單培養,已經成為高職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手段之一[1]。目前,國內許多高職院校都開展了“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合作企業的用人需求,與合作企業簽訂人才培養訂單,修改人才培養方案,采用校企合作共同培養的方式,使畢業即就業的培養目的得以實現,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系營銷策劃專業于2014年5月與河北賽帝路商貿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共建“意爾康品牌管理干部班”。2014年6月從2012級營銷策劃專業學生中挑選學習成績優秀,熱愛零售行業工作,責任感強,敢于吃苦,耐挫折性強的學生若干名,經公司考核合格后,組成“意爾康品牌管理干部班”。經過一年的試運行,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是,這一過程中,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訂單班培養遇到了系列問題,引發對高職院校實施訂單培養中一些共性問題的思考。
一、高職院校在實施訂單培養模式中的問題
(一)現有課程體系不能滿足“訂單式”人才培養的要求近年來,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系營銷策劃專業一直加強專業建設,致力于課程體系改革,通過行業企業調研,走訪畢業生就業崗位,每年召開企業專家論證會,對原有課程體系和內容進行解構、重構,力求打破學科體系痕跡,加大實訓技能培養力度,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從而培養出符合企業要求的合格人才。但是,在與具體企業進行訂單培養時發現,修改后的課程體系仍然不能滿足具體訂單企業的要求,尤其是在技能培養上和實訓時間上,經常會發生沖突。例如,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系營銷策劃專業與賽帝路商貿公司進行合作,學生經過三年培養,直接對接專賣店店長崗位,而實際情況是雖然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比較扎實,但由于缺乏管理經驗和實操技能,有的學生不能勝任專賣店店長工作。還有,企業銷售分淡季和旺季,由于教學計劃的原因,學生在銷售旺季不能進入合作企業進行實習。因此,在和企業進行“訂單式”合作培養時,首先要修改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彈性教學時間,解決現有課程體系不能滿足合作企業要求的問題。
(二)“訂單式”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靈活性之間的矛盾訂單培養過程中還容易受到合作企業經營風險的影響。市場上沒有常勝將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情況瞬息萬變,企業經營狀況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如果企業的經營狀況良好,企業盈利能力就強,此時企業為了擴大生產規模,需要數量更多的人才,這樣“訂單式”培養的學生崗位就能有保障。而一旦市場有變,企業經營不能適應市場變化,企業往往就會縮減生產規模,這時所需人才數量就會減少,這樣按“訂單式”培養的崗位就缺乏保障,導致訂單班學生就業出現問題。另外,即便企業經營不出現風險,一個學校與固定企業進行訂單培養也容易出現問題,因為一家企業的用人需求總有限度。賽帝路商貿公司目前主要是經營“意爾康”皮鞋、皮具和運動服,目前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在石家莊市、保定市等地開設多家專賣店,專賣店店長整體管理水平普遍偏低,亟需提高水平或更換人員,所以,短時間內需要大量專賣店店長。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專賣店開設數量有一定限度,市場必然會趨于飽和,這對訂單培養周期勢必會有一定影響。因此學校與一家企業進行訂單培養的合作期限往往有限。
(三)雙向選擇的原則與“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之間的矛盾目前,學生就業采取雙向選擇的原則。“訂單式”培養一般都是以協議的形式將企業對畢業生的接收予以固定,協議的簽訂一般是在學生開始專業學習之前進行,體現了學生就業零距離的優勢。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問題,專業學習初期,由于學生對專業學習還不是很了解,同意與該企業簽約,但是到了畢業和就業階段,學生眼界擴大,有了新的就業目標,有的甚至找到了更加理想的就業企業而不愿意去訂單企業就業,這就容易出現毀約現象,直接影響到訂單協議的執行。近期,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系營銷策劃專業就有幾位訂單班學生,在參加完系部組織的招聘會后,選擇到其他企業就業。甚至還有學生到訂單企業工作一段時間后,不能適應該企業的工作而選擇離職,出現學生拋棄訂單企業的現象。
二、高職院校訂單培養模式的思考
(一)高職院校和企業應共同制定“訂單式”培養課程體系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除了要保證學生掌握本專業基本技能外,還要考慮到本行業就業市場的需求,同時更要滿足“訂單式”工作崗位的需要,要有明確的崗位課程,保證學生能適應崗位要求,實現平穩過渡。但要注意訂單培養不同于企業員工培訓,設置課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有短期思維,更不能為迎合某一具體的企業需求,設置針對性過強的課程,這樣勢必導致學生知識面過窄而適應力變差,以后轉崗困難。在這方面,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系營銷策劃專業針對訂單班的培養模式,做了有益嘗試,為了滿足公司對“訂單式”人才的要求,在2014年制定課程體系時,分別制定普高班和訂單班人才培養方案。訂單班人才培養方案具體步驟是:培養方案先由專業骨干教師和賽帝路商貿公司共同制訂,重點突出崗位課程設置,然后,邀請系部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和職業教育專家重點對培養方案中的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分析論證,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最后,由專業骨干教師和企業人士共同商討、論證,進一步完善培養方案。這樣制定出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僅滿足了訂單培養的崗位要求,而且充分考慮了訂單培養的教育屬性,能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
(二)對訂單學生要建立選拔和淘汰機制,實現動態管理“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中,訂單學生的確定,要秉持“雙向選擇”原則。要充分進行宣傳,讓學生和家長了解合作企業,了解合作企業的文化和崗位職責。在培養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興趣愛好及時調整與企業簽訂訂單的學生名單,將愿意到企業,認同企業發展理念的學生補充進來。這樣對訂單學生實行動態管理模式,才能確保訂單培養方案的落實。另外,企業還可以對訂單班學生進行企業文化宣傳,建立獎學金制度,對優秀學生進行獎勵,以增加合作企業的粘性,改變企業留不住學生的現象。
(三)以行業為主導構建“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活動不再像以前那樣單槍匹馬、單打獨斗,而是在行業的大旗下展開有序的經濟活動,政府部門也由過去管理職能向服務職能轉變。職業教育發展的良性模式應當是政府主導,行業引導,企業參與,職業院校應根據自身專業發展定位,加盟到當地區域內的行業中去[2]。在行業引導下,職業院校為提供行業人才培養基地而存在,而不是為某一個企業培養人才。學生最終的就業安排都是在該行業中得以落實,從而降低由于單一合作企業經營出現問題,而導致訂單協議無法執行的風險。目前,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系營銷策劃專業正在積極和政府有關部門以及行業協會聯系,并開始著手按照“大訂單式”培養要求對原訂單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改、完善,爭取早日實現“大訂單式”培養計劃,使訂單培養風險降到最低。
作者:曹印革 單位: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 經濟貿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