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專業市場培育發展和管理革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簡稱東方絲綢市場)位于江蘇省最南端,北靠蘇州,南連杭州,西依湖州,東臨上海,座落在素有“日出萬綢,衣被天下”之稱的吳江市盛澤鎮。成立于1986年10月的東方絲綢市場是全國文明集貿市場之一、全國十大工業品批發市場之一,位居江蘇省十大市場之首,已連續六年蟬聯全國紡織品服裝市場交易量的第一名,2009年的交易額達到了630億元。而據市場中各銀行網點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的現金流量更是高達2500億元。市場規劃占地面積4.5平方公里,目前已開發利用面積為2.5平方公里。市場內擁有經營商戶5800家,其中3000家擁有生產工廠。東方絲綢市場是典型的一級批發市場,作為紡織服裝產業鏈的上端,具有典型的產業市場的特征,批發業務為主,單筆交易額大。市場上雖然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但這個江南小鎮的車流量卻大得令人吃驚,與我們常見的那種靠人力肩挑手提的批發市場有本質的區別。通過對現場的走訪,并與東方絲綢管理委員會(簡稱管委會)的高層領導,以及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座談,我們了解到,東方絲綢市場這樣一個經歷了二十多年成長的市場,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其中不僅蘊藏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同時還擁有許多寶貴的管理經驗。
一、政府的大力扶持
東方絲綢市場最早是由吳江市政府發起成立的,它的日常管理事務委托給東方絲綢市場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管委會是由市政府撥款運營的,因此管委會只做事、不收費,是非營利性組織,這一點就與其他許多批發市場有了明顯的區別。做事正規,而又沒有各種項目的收費,使得在此經營的商戶感覺安心和放心,同時,管委會的威信就得以樹立和保持。商戶感覺管委會與他們是一條戰線上的,都希望市場蓬勃發展,越做越好,因此沒有某些批發市場常見的“管”與“被管”的對立關系,而是合作和響應。吳江絲綢股份有限公司(000301東方市場)于1998年7月成立,并于同年9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公司定位于東方絲綢市場的開發商、運營商和紡織產業配套服務商。公司高層領導都曾在基層政府、企業任職,這樣使得東方絲綢市場的發展理念與政府部門很容易取得一致,因此與其他市場需要常常討要政策不同,對于東方絲綢市場的發展,政府急市場所急、想市場所想。這個國際上最強的紡織重鎮,是政府和百姓共同打造出來的。
二、擁有完整的產業鏈
盛澤絲綢紡織產業歷史悠久,當地人被戲稱是含著紡織基因出生的,因此90%的當地人都選擇從事紡織業謀生。在盛澤從纖維到紗線,從紗線到面料,從面料到成衣、成品的產業鏈,一應俱全。紡織生產用的紡織機械,新纖維、新面料開發,推進品牌的國際合作等項目一一推展開來,形成強大的產業集群,盛澤目前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紡織產業基地之一。市場內配設工商、稅務、公安、消防、交管、技監等管理機構,配有食、宿、運、托等多種服務設施和交通、郵電、金融等服務系統,建立了現代信息網絡,加強了市場的內部管理。商家們在這樣一個信息完備、產業鏈完整、配套服務齊全的市場經營,不僅不愁人氣,更重要的是現代市場是訂單市場,脫離了這個市場,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市場信息,企業將生存困難。
三、勇于創新
面對著江浙一帶很多紡織批發市場的興起,競爭的隱憂時刻存在,市場經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東方絲綢市場在以下六個方面做到了創新:一是為了讓紡織重鎮名至實歸,東方市場史無前例地給面料進行編碼,這個工作難度極大。市場上流行的面料就有2萬多種,而且還在不斷地推陳出新,工作量大,難度大。但是他們對此都一一克服,開始了紡織面料的標準化工作,并初步完成了化纖面料的編碼,為未來的網上交易和打造跨國采購基地做好準備。二是在全國率先中國盛澤絲綢化纖指數(簡稱盛澤指數),其中包括商務部中國盛澤絲綢化纖指數總指數和化纖面料價格指數、化學纖維指數,均為每日;以及以盛澤地區生產規模最大或者較大的50家絲綢化纖織造企業的凈現金流為依據,按月度的盛澤“50指數”。前者已成為中國紡織企業的風向標,不僅及時準確地反映了前日交易的價格信息,更重要的是發揮了對行情的預測功能、景氣評價功能。對于紡織服裝行業的經營者來說,掌握盛澤指數已成為他們每天必做的功課之一;而“50指數”則反映了盛澤地區主要企業的經營效益波動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競爭實力的變化。三是產品創新。東方市場的織造企業一直堅持推進產品創新,在2010年的中國流行面料評審中,吳江有93家企業、141塊產品成功入圍“2011/2012秋冬中國流行面料”。2009年吳江市的化纖總產能已經達到200萬噸,約占全國產能的6.1%,其中絕大部分是滌綸長絲企業。2010年上半年,吳江纖維產量增長21%,增速高于全國水平。盛澤的織造技術不斷改進,各種新型面料層出不窮,企業研發能力也不斷加強,更吸引了全球各地的知名面料設計師來此發揮他們的創意。正是由于這種極強的創新能力,使得盛澤織造企業抵御了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四是金融創新。中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最容易遇到的就是資金問題。東方絲綢市場聯手中國建設銀行推出了一款無抵押、聯貸聯保;自主審批的“綢都贏”產品,可以給企業貸款50萬~200萬元,2010年已有50多家企業獲得了4300萬元的貸款,企業申請“綢都贏”的條件很寬松,只要正常合法經營2年以上,無不良信用記錄,均可組建聯保體。純貿易公司要求有4家或以上企業構成聯保體;有生產型的企業3家即可,極大地方便了企業的融資,對市場內的企業很有吸引力。五是模式創新。2008年4月由吳江絲綢股份有限公司和東方絲綢市場為主導發起,設立了吳江盛澤東方絲綢市場交易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紡織原料及產品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并提供相關的信息、物流、金融配套服務;推出現貨(掛牌、招標、拍賣)、中遠期交易等多種靈活的交易模式;還有相應的金融配套服務,如B2B網上自助資金劃撥服務,使會員資金管理更方便快捷;提供存貨抵押服務,盤活會員存量資金,促進經營發展;提供倉單質押服務,即將貨物存放在交易所指定交收倉庫并辦理《注冊倉單》后,交易所將協助會員辦理存貨質押業務。質押期內的存貨,會員仍有銷售權。六是服務平臺創新。東方絲綢市場不僅配有各種物流、郵電、金融等服務平臺,還針對中小企業的薄弱環節,引入了以下服務機構:(1)幫助企業開展外貿業務提供進出口服務、外貿指導服務、外貿資金收付指導的外貿咨詢中心,像一座橋梁延伸了企業的業務平臺。(2)2004年組建了電子商務中心,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一流電子商務平臺,形成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的良性互動,已有注冊會員12萬戶,不僅打造了一個生機勃勃的中國綢都網,還有針對性地對會員提供手機短信服務,讓會員企業能夠更及時地捕捉市場信息,還提供網上論壇供會員交流。(3)針對產品的質量管理,率先推出專利產品無棱織機ERP系統,相當于給織機裝上了電腦,實時監控產品的質量問題。(4)紡織科技中心是一家集面料分析、原料測試、織物打小樣、紡織品檢測、成品病疵原因分析、面料工藝改進、紡織技術培訓、紡織新材料研發、院校成果轉化與對接、國內外前沿技術引進與合作,以及國際面料流行趨勢信息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紡織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助推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5)建立紡織工業檢測中心。(6)建立專利交易展示中心等平臺,共同促進產業升級,加快了創新步伐。這些服務舉措讓中小企業受益匪淺。
四、市場文化培育
東方絲綢市場雖然坐落于盛澤鎮,卻胸懷全球,決心要發展成為全球面料采購中心。它對市場的培育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傳承。它深知對一個市場的培育是要有耐心的,因此,對于商貿型的新市場開張,就以免第一年租金的大手筆營銷策略吸引投資者,以至于剛開張的商鋪被全部租了出去。電子商務中心2004年成立,2009年才開始盈利,在此之前就是不斷地投入。因為這是一個科技發展的趨勢,認清了大趨勢,義無反顧,電子商務中心這個由58人組成的年輕團隊,終于爆發出不可思議的能動性和創造力,不僅將中國絲綢都網辦得有聲有色,極具專業水準,還每周推出120頁的東方紡織周刊,每天搜集數據信息及時商務部中國盛澤絲綢化纖指數。這樣的工作效率,與管理者的信任和激勵是分不開的。盛澤人胸懷寬闊,不排外,對外來商戶禮遇有加。為了讓市場的秩序井然、外來商戶有家的感覺,市場還成立了幾大會館,如福建會館、廣東會館等,不僅幫助外來商戶解決商務中的問題,也幫助他們融入到當地的生活中去,使得外來商戶安居樂業,共同促進東方市場的繁榮發展。市場的文化培育還體現在對這些先富起來的老板們的水平提升上。盛澤是全國第一個以鎮級單位與清華大學聯合創辦高級總裁培訓班的,管委會組織這些老板們去清華學習,回來后,學習、討論、提高的風氣形成了,以往的打麻將的時間都用來學習知識、分享心得了,形成了學習型市場的氛圍。這樣的文化夯實了盛澤走向世界的基礎,是志在長遠,志在發展。
通過對吳江東方絲綢市場的調查,我們認識到,政府的引導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而正確的培育市場的觀念,也使得東方絲綢市場面對外界動蕩的經濟環境形成了獨特的抗風險能力。東方市場為了形成合力,注冊了兩個集體商標“:盛澤織造”和“綢都染整”,符合要求的中小企業都可以使用這兩個集體商標,這對于品牌的推廣和維護大有裨益。在商貿洽談上,他們也作出了整合資源的營銷策略,選出100家企業成立了流行面料的國家隊,與國外買家直接進行對接商洽,既體現了整體實力,也使得每個成員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