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產母角色認同的障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產母角色的靜態結構
1.1情感與態度產母角色的態度是指是否愿意接納母親的身份、是否愿意傳達對孩子的喜愛、是否愿意履行母親的權利與義務。如果產母雖知自己的身份、權利與義務,但因各種原因不愿成為母親,即“在其位不謀其職”,家人就感受不到產母的存在,這必將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
1.2親密與互動所謂親密與互動是指產母與孩子建立親密關系,擁有言語、目光的交流,擁抱、撫摸、親吻等肌膚相親的行為等。孩子在母親的親密行為中感受母愛。如果產母沒有對孩子傳達出親密行為,孩子易產生“被遺棄感”。
1.3哺育與照護所謂哺育與照護是指產母給孩子哺乳、護理孩子的飲食起居、促成孩子的身心發育。哺育與照護是產母角色中最核心的部分。產母通過哺育和照護孩子來深化母親的身份,踐行母親的責任感,提升對母親角色的勝任。如果產母把孩子完全交由他人照顧,就不能激發出母性和潛力,甚至忘了自己產母的身份。以上4個要素相互關聯,相互牽制,缺一不可。不管月嫂在孩子的照顧中承擔了多少活,不管奶奶或外婆對孩子表達了多少疼愛與親密,仍不能替代母親在孩子心目中的角色與地位。
2產母角色的動態認同進程
妊娠開始了進入父母角色的進程,女性成為母親,而其變化又促使男性進入父親的角色[8]。角色認同是一個人認可、同意某一特定外在信息源的態度、習俗和行為,并將之內化的過程[9]。社會角色的認同需經過角色期待、角色學習、角色實踐3個階段。
2.1角色期待產母和家人會按照母親角色的一般模式對產母的態度、行為提出種種符合身份的要求并寄予期望,這些要求與期望就是“角色期待”。如家人常常期待產母性情溫和、態度溫柔、護理輕柔、欣賞并疼愛孩子。
2.2角色學習在認同了社會對母親角色期待后,就進入角色學習階段。角色學習包括2個方面:角色權利、義務、規范的學習和角色情感、角色態度的學習[10]。孩子出生時,產母便開始了角色學習。其既要學習如何哺乳、換尿布、識別寶寶的哭鬧,也要學會適應成為母親的各種情感和姿態。
2.3角色實踐在理解了角色期待和學習了角色的相關內容后,就開始了角色實踐過程,即角色扮演。產后初期,孩子常常是由有經驗的人照顧著,產母需先學習再逐漸參與。待照護能力和經驗基本建立后,產母就需慢慢上手獨自照顧孩子了。
3產母角色認同障礙
不同的身份如果不能整合,就可能引發認同障礙。當孕婦晉升為產婦,女人升級為母親,每個產母都可能面臨一系列的認同障礙。
3.1角色沖突產母的角色沖突有3種:(1)角色內沖突。角色內沖突是指產母行使母親角色時發生的內在沖突。如孩子喝奶時拉了便便,是繼續喂完奶還是馬上換尿不濕;該喝奶了可孩子還在熟睡,是叫醒孩子喂奶還是讓孩子繼續睡;(2)角色間沖突。角色間沖突是指產母在扮演不同角色時發生的矛盾和沖突。多見于“事業型”或崇尚“二人世界”的產母,在自我滿足與養老、相夫與撫幼之間難以兼顧。(3)角色外沖突。角色外沖突是指產母與他人同時扮演母親時發生的沖突。如當奶奶或外婆充當了孩子的第一發言人,母親和母親的母親就會因意見不合發生沖突。
3.2角色缺失產母不愿承認或沒有意識到自己已是母親。多見于年紀偏小的產母,常缺乏喂哺、護理孩子的知識和技能。也有產婦因社會、地位的原因,擔心影響體形和容貌而拒絕哺乳,甚至把母親角色退讓給長輩或月嫂,快速將自己“還原”為沒有孩子的女人。
3.3角色混同產母在行使母親角色的過程中,不遵從角色相應的規范或行為模式,如在扮演母親的時候采用了孩子的行為模式,而在扮演孩子時又采用了母親的行為模式,就會出現角色混同。當父母或長輩稱呼“寶貝”時,產母分不清是在叫自己,還是在叫自己的孩子。
3.4角色減退已進入母親角色的產母,由于家庭工作的變化、傳統觀念的影響,從母親角色中退出,就是角色減退。產母情緒低落,乳汁分泌減少,對孩子的照顧行為減少,都提示著產母角色正在減退。
3.5角色失敗角色失敗是角色認同障礙中最嚴重的情況,指產母由于種種情況無法行使母親角色的情況。角色失敗有2種情況:一種是產母中途退出;一種是產母雖還在行使母親角色和職責,但實踐證明她已經失敗了。比如孩子因為沒有被照顧好而經常生病、哭鬧、睡眠差,飲食不良,生長發育緩慢,甚或夭折。
4產母角色認同整合
角色認同沖突常常使人左右為難,相互沖突的角色可能并沒有正確、錯誤之分。“整合自己的多重角色和行為方式”才是獲勝的決定因素。產母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明確當下的主要角色及其地位和行為界限,考慮家庭對自己的角色期望與角色義務,以便自然地做出既得體又符合身份的行為和決策。如果能在產前進行產母“角色扮演”和照顧孩子的“行為演練”,必將促進產母更快地實現各角色的整合。
作者:楊容胡光曦單位: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心理衛生科 手術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