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尿潴留的預防性護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處方藥雜志》2015年第五期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對照組患者術后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具體為:為患者提供隱蔽的排尿環境,誘導患者排尿,例如聽流水聲或者溫水坐浴及沖洗會陰,藥物治療等等。觀察組患者術后進行有針對性護理措施:①心理干預:在實施治療前后,患者因需要進行手術會出現焦慮、恐懼等心理狀態,因而護士術前應多與患者溝通,做好各項操作的解釋,讓患者了解手術的具體方法以及術后注意事項。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了解術后出現尿潴留的危害。②盆底肌肉鍛煉:包括排尿中斷訓練、縮肌運動訓練。排尿中斷訓練:在排尿過程中,分幾段進行排尿,排一下忍一下,再排一下忍一下,這項運動主要是對膀胱逼尿肌、膀胱內外括約肌的協調和收縮能力。縮肌運動:教會患者在不收縮臀部肌肉和下肢肌肉的情況下自主收縮尾骨、恥骨周圍的肌肉,每次持續6~10s的收縮,連續30~50次,每次5min左右。③腹肌訓練:進行仰臥抬腿和仰臥起坐法,訓練強度應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實施,每天3~4次,每次5min,以免術后體弱導致腹肌的力量降低,腹壓減小,對排尿產生影響。④增加腹壓:術前患者排尿前運用Crele手壓法及Valsalva屏氣法,在排尿時將衛生間的水龍頭打開,促進患者排尿。Crele手壓法:將雙手拇指放在髂嵴上,其余的手指放在下腹部膀胱區,首先在下腹部的膀胱區進行數十下的按摩,對膀胱收縮產生刺激,再向盆腔方向進行用力壓迫,以增加腹內壓,間接對膀胱內壓力進行間接刺激,促進排尿,也可用掌拳替代食指加壓。Valsalva屏氣法:患者取坐位,身體略向前傾,使腹部肌肉放松,再將腹部肌肉收縮,進而提升盆底和膀胱的壓力,加快尿液排出。⑤穴位按摩法:護士應位于患者右側,用右手中指端對患者的中極穴,無名指和食指的指端對著左右兩側氣沖穴,以上3個穴位用順時針方向以及逆時針方向分別按摩3~5min,中間間歇2~3次,之后用手掌在對膀胱輕壓,囑咐患者排尿。⑥穴位針刺法:患者平臥于檢查床上,將腹部充分暴露,依據患者的同身寸選定關元穴、氣海穴,將新鮮的生姜切成小片,厚度約為0.3~0.4cm,用針扎成數個小孔,將其放置在氣海穴、關元穴,之后將5柱艾放在上面,直到燒完為止。
1.2觀察指標[4]①排尿困難:尿液不容易排出,排出費力,射程短、尿線細,尿線中段淋漓。②殘余尿測定:膀胱充盈后排出尿液,進行導尿或者B超檢查,對膀胱內殘余尿液進行測量記錄,殘余尿液不超過100mL表明膀胱功能恢復,相反則說明膀胱未恢復。③尿潴留診斷標準:術后依然無法自行排出尿液或者雖然能夠排出尿液但是殘余尿量超過100mL。④實施護理干預措施60min后仍然無法將尿液排出,須施行導尿術。
1.3評價標準顯效:患者術后未出現尿潴留情況,能夠順利將尿液排出;有效:患者存在尿潴留情況,但是通過相應的護理措施,促進了尿液排出,未引起相應的不適癥狀;無效:患者術后尿潴留無法緩解,需要進行導尿等操作方可排出尿液。
1.4統計學方法進行統計學分析時采用SPSS14.0系統軟件,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中有6例出現尿潴留,而對照組中有24例出現尿潴留,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討論
尿潴留出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①應用麻醉藥物會將排尿低級中樞、會陰部中樞等神經的反射作用受到抑制,阻斷了排尿反射;②恐懼、焦慮等情況會抑制副交感神經,引起膀胱逼尿肌松弛,增加尿道括約肌張力,引起排尿困難;③術后逼尿肌肌力降低,膀胱過度膨脹引起逼尿肌張力消失,導致排尿困難。本文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中有6例出現尿潴留,而對照組中有24例出現尿潴留,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就說明實施手術治療后運用預防性護理措施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出現尿潴留的幾率。
肛腸患者實施手術后預防排尿困難的方法主要有腹肌訓練、盆底肌訓練、穴位按摩、增加腹壓以及穴位針刺等方法,能夠有效的預防術后出現尿潴留現象,這種干預措施簡單方便,無不良反應,而且臨床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作者:王巖 單位:吉林市中西醫結合肛腸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