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植物生理學實驗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針對地方本科高校轉型背景下園藝專業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成績考核方式等方面對課程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究,以期提高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果,鍛煉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
在地方高校轉型背景下,培養高素質創新性應用型本科人才是高校進行高等教育的核心問題[1]。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實踐技能同理論知識聯系起來,又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2],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應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植物生理學是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動規律及其與環境相互關系、揭示植物生命現象本質的科學[3],是普通高校園藝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其特點是理論性、應用性與實踐性較強。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過程是提高園藝專業學生創新實踐與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4]。本文針對當前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最適實驗教學改革方案,對加快園藝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1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實驗內容陳舊,實驗設計創新性不足
傳統的植物生理學實驗內容簡單、陳舊,實驗內容與現代化植物生理學技術發展與應用需求嚴重脫節[5],實驗項目數量繁多,且缺乏層次性和連續性[6]。現有實驗教學項目多以基礎驗證性實驗為主,基本能滿足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加深學習與基本實驗操作技術的掌握,但由于實驗項目設計缺乏創新性,且綜合性實驗比重小、設計性實驗的空白,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無法得到充分的鍛煉,不能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1.2教學方法單調,學生學習興趣較差
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大多采取教師“灌輸式”教學方式[2]。教師課前準備實驗材料、儀器、試劑對,課上詳細講解實驗名稱、目的、原理以及實驗方法,然后通過演示教學講解操作流程及實驗的注意事項,而學生只需按圖索驥,依照實驗指導的流程進行操作,尤其是以基礎驗證性實驗為主的各實驗項目,實驗操作流程化、程式化現象嚴重[7]。學生照方抓藥,導致學習興趣較差,實驗報告存在互相抄襲現象,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缺少獨立思考。這種學生“被動”參與實驗的方式,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8],不利于創新思維與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
1.3成績考核方式單一,考核內容不全面
植物生理學實驗成績考核方式大多以平時考勤成績與實驗報告成績為主。然而實驗報告大部分以實驗原理、目的、方法與步驟構成,學生照抄書本現象嚴重,且實驗結果基本相似,對實驗數據的分析歸納與實驗結論的總結理解不深刻。這種考核方法單一且具有片面性,無法對學生的真實能力進行全面反映。
2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內容
2.1優化教學內容,引入模塊化教學模式
園藝專業植物生理學實驗共44學時,整合與優化實驗項目,并引入模塊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在模塊式教學體系中,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來循序漸進的調動學生積極性,分別為基礎驗證性實驗模塊、綜合性實驗模塊和研性實驗模塊[9]。2.1.1保證基礎驗證性實驗(24學時)基礎驗證性實驗主要包括水分生理、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等理論教學重點內容的實驗設計,如植物組織水勢的測定、葉綠體色素提取分離及理化性質的鑒定、植物呼吸強度的測定等項目,將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學習小組3~4人,鼓勵各小組充分參與到實驗前的實驗準備與預習工作中,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充分掌握實驗基本技能。2.1.2改進綜合研究性實驗共12學時綜合研究性實驗內容,即針對同一實驗項目,各實驗小組可采用不同的實驗材料或者不同的實驗處理方式進行綜合探索,形成各小組之間的比較研究,最終師生共同對各小組實驗結果進行差異分析,為學生主動探索并解決問題提供了機會。以“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這一實驗項目為例,學生可根據本小組的學習興趣設計影響光合作用的單因素或者多因素實驗探究,如溫度、光照、二氧化碳或其他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各小組也可以選擇不同實驗材料比較其光合作用對環境響應的差異。最終通過各小組實驗結果的比較分析,從多角度對實驗目的進行探究,可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優化實驗處理方式,使實驗結果更加準確客觀,同時也加強各學習小組及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有助于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2.1.3增加開放探究性實驗項目(12學時)為適應學校的轉型發展,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特色,實驗課程嘗試增加開設開放探究性實驗項目“吉林西部蘇打鹽堿脅迫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各學習小組可結合園藝專業特色與自身學習興趣,選擇某種植物,探究鹽脅迫或堿脅迫對其不同生育時期生長發育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從文獻查找、實驗設計、實驗的實施、數據的記錄分析,最后形成科研小論文、進行PPT項目匯報,各小組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開展實驗,充分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對結果的分析與論文的寫作,到PPT展示,有助于培養學生系統嚴謹的科研創新思維,為今后的科研學習與工作實踐打下基礎。
2.2改進教學方法
模塊化教學模式的引入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常用的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教師的職責更多的是認真及時的指導與嚴格的監督。鼓勵與引導學生積極應對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失敗,不斷探索,使枯燥的實驗課堂更加立體與充實,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主動和獨立的思考能力。另外,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利用微課形式或者手機APP教學輔助軟件藍墨云班課等,建立線上+線下教師與學生良性互動平臺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7]。通過互聯網的共享平臺,可以在實驗課中適當增加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圖像、聲音或視頻等方式形象生動地為學生進行展示,使實驗教學過程更加直觀與靈活。同時,多媒體技術的使用還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8]。實驗課后將學習的視頻、音頻等資料上傳到手機端的云課程中,方便學生自主學習與復習。
2.3調整成績考核方式
根據實驗教學內容的調整,對植物生理學實驗成績考核方式作出相應的改革,有利于避免學生為應付實驗而出現抄襲、作弊等消極情況。調整后的成績考核內容中,考勤與實驗態度等平時成績占10%,實驗報告成績占50%,開放探究性實驗的完成占40%(研究性小論文與PPT匯報各占10%,小組團隊合作的文獻查閱,實驗設計,實驗開展情況,數據記錄與分析各占5%)。這種考核方式涵蓋了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實踐操作、獨立思考、團隊協作、隨機應變、語言表達、科技論文寫作等方面能力的鍛煉與評估,更加公平、公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結語
地方本科高校轉型背景下,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園藝專業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更加重視結合地域發展與專業特色,以技能訓練與實驗探究為主線,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通過優化實驗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調整成績考核方式等教學改革手段,以期有效提高實驗教學質量與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韋美玉,王玉林.地方高校植物生理學課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J].教育現代化,2017,4(38):1-2.
[2]錢春梅,羅玉容,陳巧玲,等.植物生理學實驗課實施自主學習實踐的探索[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6(36):100-101.
[3]潘瑞熾.植物生理學[M].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鄭元,趙芬,陳詩,等.基于項目教學法構建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新體系[J].教育教學論壇,2016(32):171-173.
[5]王冠,蔚榮海,武志海.農業院校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以植物生理實驗教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6(45):89-90.
[6]吳珍.新建本科院校植物生理學實驗研究性教學改革與實踐[J].商洛學院學報,2018,32(02):50-53.
[7]肖冬,何龍飛.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以植物生理學課程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33):248-250.
[8]張麗輝,倪秀珍.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03):44-45.
[9]劉蓓,于妍,潘瑩,宋繼偉.模塊式教學在高校植物生理學實驗室課程改革中的應用[J].才智,2017(19):138.
作者:馮鐘慧 謝志明 馬秀杰 單位:白城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