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豬心解剖在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提高學生對人體解剖學這門課程的興趣,加深對人體心臟解剖結構的認識,從而進一步理解心臟的工作原理,也為培養學生的解剖操作技能,利用豬心代替人的心臟標本進行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人體正常形態結構的一門學科,是醫學教育中的基礎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對尸體進行解剖是大多數醫學生獲得解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今后醫學的發展更需要進行尸體解剖學教學[1]。傳統的人體解剖學課程實驗教學基本以觀察、辨認固定的、離體的標本為主,一些人體結構模型為輔[2],這種教學方式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尸體標本來源有限;尸體和活體有明顯差異,這種差異導致學生對人的活體組織器官缺少感性認識[3];觀察標本不方便,離體標本密封于有機玻璃容器中,雖然可以保護標本不被破壞,但也使學生在觀察標本時不能觸碰標本,學習效率較低。因此,為解決以上問題,我們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利用動物器官作為實驗教學的補充,現以豬心為例,探討動物器官在人體解剖學課程中運用的可行性以及教學效果。
1教學對象
以預防醫學1702班30人為實驗班,預防醫學1701班30人為對照班。實驗班在脈管系統實驗課中采用解剖豬心學習心臟結構,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即通過講解標本館里的心臟標本來學習心臟結構。隨后進行心臟解剖知識小測驗,并對考試成績進行分析。
2實驗班實驗準備
2.1實驗器械及實驗材料準備在解剖室準備解剖器械與實驗臺。于附近市場預訂豬心6個,要求大小盡量一致,盡量保持豬心完好無損,無刀傷,且保留出入心臟的根部大血管。
2.2學生分組及分工將學生每5人分為一組,每組選出主刀學生1人,負責解剖;助手1人,主要協助主刀學生。同組其他學生承擔觀察、記錄工作。
3實驗班教學過程及步驟
3.1觀察豬心
根據教材中對心臟外形“一尖(心尖)、一底(心底)、兩面(縱隔面、胸肋面)、三緣(心左緣、心右緣、心下緣)、四條溝(冠狀溝、前室間溝、后室間溝、房間溝)”的描述,讓學生認真觀察豬心所對應的結構,并觀察心臟表面血管的走行,重點了解冠狀動脈的走行及分支。觀察完表面結構之后用手感受豬心的質地,時間20分鐘。
3.2解剖豬心
首先由帶教教師講解豬心的解剖過程及順序,并詳細講解心腔的各個結構。
3.2.1解剖右心房
首先從右心房開始解剖,從上腔靜脈口開始沿著心房后壁剪開直到下腔靜脈口,并剪開右心耳。暴露右心房的結構,觀察冠狀竇口、卵圓窩的位置以及梳狀肌的結構與形態,手指探查冠狀竇口,時間10分鐘。3.2.2解剖右心室在前室間溝右側0.8cm處做一與室間溝平行的切口,注意不要太深,防止損傷心室內部結構。掀開解剖的心室肌,觀察心室肌的厚度以及右心室內部的結構:三尖瓣及與其相連的腱索、乳頭肌;右心室流入道、流出道;右心室出口以及肺動脈瓣的結構,時間15分鐘。
3.2.3解剖左心房以及左心室
左心房結構相對簡單,從心房后壁剪開,重點觀察房間隔,并用拇指及食指感受卵圓窩的厚度與周圍房間隔的差別。同解剖右心室類似解剖左心室,觀察二尖瓣及與之相連的腱索、乳頭肌;左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左心室出口以及主動脈瓣的結構,時間20分鐘。
4對照班教學模式講解
心臟標本,按“一尖(心尖)、一底(心底)、兩面(縱隔面、胸肋面)、三緣(心左緣、心右緣、心下緣)、四條溝(冠狀溝、前室間溝、后室間溝、房間溝)”的順序,從心臟表面結構開始講解,隨后講解各個心腔的結構,按照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的順序逐一講解。
5網絡小測驗
對照班和實驗班學生在學完心臟結構之后,通過問卷星平臺,同一時間做20道與心臟解剖結構相關的選擇題,系統自動進行成績分析。6成績分析(見表1)通過成績比較我們發現,實驗班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P<0.001)。在運用豬心進行解剖實驗教學時,我們發現有以下優勢:(1)消除了傳統解剖學實驗教學的弊端,如標本來源有限、色澤差別等。(2)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人體解剖結構的興趣,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云峰,潘慧,傅麒寧,等.八年制醫學生“職業素養培育工程”實踐與思考[J].協和醫學雜志,2011(2):187-189.
[2]畢秀梅.實驗教學中活體標本的應用嘗試[J].解剖學研究,2001,23(3):235-236.
[3]陶發勝,魏德,劉圣祥,等.人體解剖學活體教學的探究[J].西北醫學教育,2002,10(2):121-122.
作者:安國防 單位:杭州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