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掌側鎖定加壓鈦板與外固定架應用比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掌側鎖定加壓鈦板(LCP)與外固定架在C型橈骨遠端骨折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某院治療的108例C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應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2組,每組各54例。觀察組采用掌側LCP治療,對照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療。觀察2組患者手術情況、術后影像學指標、腕關節功能恢復質量及并發癥發生率等。結果: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少于對照組,尺偏角、掌傾角°、橈骨高度及背伸、掌屈活動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觀察組(90.74%)高于對照組(75.93%),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3.70%)低于對照組(14.81%),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掌側LCP是C型橈骨遠端骨折治療中安全且有效的術式,利于加快骨折愈合,促進腕關節功能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橈骨骨折;掌側鎖定加壓鈦板;外固定架
橈骨遠端骨折作為常見骨折類型,C型骨折多由于橈骨短縮或關節面塌陷所致的移位現象,治療不當極易出現再次移位、畸形愈合、關節炎等并發癥,影響患者生存質量與機體健康[1-2]。目前外固定支架、掌側鎖定加壓鈦板(lockingcompressionplate,LCP)為該類骨折治療中常用術式,利于恢復橈骨遠端尺偏角、掌傾角、高度及關節面平整度,且可保障在復位情況下,早期對手部功能進行鍛煉,促進功能恢復,但臨床上針對采取上述何種術式治療以取得更為確切的治療成效卻無確切定論[3-6]。鑒于此,本資料將比較掌側LCP與外固定架在C型橈骨遠端骨折中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12月我院治療的108例C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應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2組,每組各54例,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了本次研究,患者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女24例,男30例;年齡21~76(45.63±5.07)歲;AO分型:C1型、C2型、C3型各19例、24例、11例;左側、右側各23例、31例。對照組:女25例,男29例;年齡22~74(45.59±5.11)歲;AO分型:C1型、C2型、C3型各19例、22例、13例;左側、右側各25例、29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伴有明確創傷史,且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新鮮、單側骨折;(2)受傷時間<2周;(3)可耐受LCP、外固定架治療;(4)可積極遵醫囑治療者。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骨質疏松、病理性骨性、骨性腫瘤者;(2)伴有嚴重血管、神經、肌肉損傷者;(3)存在患側肢體功能障礙或畸形者;(4)嚴重肝、腎功能損傷或嚴重機體感染、凝血功能異常者。
1.2方法
入選者行臂叢阻滯麻醉,保持仰臥位。觀察組行掌側LCP治療,沿橈動脈尺側緣0.5cm處,取6~8cm切口從腕橫紋向近端部位,將皮膚等切開并至腕橫韌帶,向橈側牽引肱橈肌腱、橈動脈,向尺側遷移橈側拇長屈肌、腕屈肌,并將旋前方肌割斷(于橈骨止點處)并向尺側翻轉,暴露骨折端,復位橈骨遠端粉碎骨塊,并使用克氏針固定,于C臂機下確認復位良好后,并貼附于掌側骨皮質表面放置掌側LCP(斜T型),并將鎖定螺釘擰入,通過自體髂骨、人工骨移植實施骨缺損修復,旋前方肌覆蓋鎖定LCP并縫合,隨后縫合切口,將引流條放置完畢包扎。對照組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療,掌握骨折移位情況,并行手法復位,C臂機下觀察復位滿意后,分別取0.6~0.8cm切口于第2掌骨中段橈背側、橈骨近端距關節面5~8cm處,將套管針放置完畢并將固定針擰入,以其超過對側骨皮質為宜,連接兩側連接桿,并實施牽引復位,針對復位效果不佳者實施克氏針撬撥透視下復位、固定,復位效果良好者則保證骨折斷端穩定,將克氏針拔除。
1.3評價指標
觀察2組手術情況(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影像學指標、腕關節功能恢復質量及并發癥等。術后6個月時依據2組X線片檢查情況對2組尺偏角、掌傾角、橈骨高度進行測定,并通過量角器對背伸、掌屈活動度進行測定。依據Gart-land-Werley腕關節評分表對腕關節功能進行評估,包括客觀評價、主觀評價、殘余畸形、神經并發癥等,分為優、良、可、差等維度,分別對應分值0~2分,3~8分,9~20分,>20分,統計2組優、良病例,計算優良率。隨訪期間觀察2組關節僵硬、骨折再移位、腕管綜合征、脂肪液化等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較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相對較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2組患者腕關節功能比較
較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尺偏角、掌傾角、橈骨高度及背伸、掌屈活動度相對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2組患者腕關節恢復效果比較
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較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C型橈骨遠端骨折多是指發生于骨皮質、骨松質交界處的復雜性骨折,在成年人、老年人群中均較為常見[7]。橈骨遠端骨折以粉碎性骨折為主,可導致關節面嚴重受損,出現腕關節僵硬與疼痛等癥狀,且診治不當極易誘發手部及前臂功能障礙,故對該類骨折進行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以促進骨折愈合極為重要[8]。目前非手術療法作為橈骨遠端骨折治療中常用手段,但針對不穩定骨折者治療效果較差,且極易增加創傷性關節炎、橈骨短縮、再移位等并發癥,影響腕關節功能,目前臨床普遍認為針對符合手術治療指征的C型橈骨遠端骨折者可優先選取手術進行治療[9]。目前外固定支架憑借創傷小、操作簡單、無需二次手術等優點已成為該類骨折治療中常用術式,可對骨折端兩側正常組織軟組織進行牽拉,利用外固定支架提供的固定作用、牽引力及骨膜、肌腱、韌帶等提供的張力而保障骨折部位軟組織解剖結構恢復正常,其對軟組織損傷小,且可對骨膜、骨折端血運的完整進行保留。但經臨床實踐發現,外固定支架穩定作用一般,無法實現完全解剖復位,故將增加骨折再移位等發生風險[10]。掌側LCP作為骨折內固定術式,具有成角穩定、低切跡等優點,可將橈骨遠端骨折牢牢鎖住,進而可保障其固定效果,促進腕關節早期活動,避免復位丟失,加快骨折愈合,恢復尺偏角、掌傾角。但經臨床實踐發現,掌側LCP術中需注意對神經、血管及肌腱的保護,且術者需熟練掌握手術流程與操作技巧,以縮短手術時間,減輕對血液循環的影響,進而可提升骨折愈合性[11]。桑梓英等[12]研究中觀察了不穩定橈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掌側LCP治療效果,其結果得出,2種術式均可取得良好成效,但較前者而言,后者可促進尺偏角、掌傾角、橈骨高度等恢復,是該類骨折治療中更為有效方法。本資料結果顯示,較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尺偏角、掌傾角、橈骨高度及背伸、掌屈活動度相對較高,并發癥發生率、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相對較少,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相對較高,由此可見,較外固定支架相比,掌側LCP用于C型橈骨遠端骨折中創傷小且可充分修復關節面尺偏角、掌傾角,促進腕關節功能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綜上所述,掌側LCP是C型橈骨遠端骨折治療中安全且有效術式,利于加快骨折愈合,促進腕關節功能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
[參考文獻]
[1]康寶林,王東建,張鑫.掌側與背側入路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C型橈骨遠端骨折的比較研究[J].實用骨科雜志,2016,22(3):272-274.
[2]張施展,張衛國,余毅,等.鋼板內固定與外固定架固定治療C型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的效果[J].廣東醫學,2016,37(17):2634-2636.
[3]劉長發,汪少春,姚亮,等.克氏針輔助外固定架與掌側入路鋼板內固定治療AOC型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6,31(7):770-771.
[4]黎俊豪,鄭偉坤,蔡維山.鎖定加壓鋼板聯合外固定架與單純鎖定加壓鋼板治療C型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比較[J].臨床骨科雜志,2018,21(1):82-85.
[5]薛天樂,劉磊,魯成,等.兩種手術方式治療C型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比較[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7,42(7):945-947.
[6]陳華,姜新峰.外固定支架輔助復位、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C型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分析[J].江蘇醫藥,2016,42(20):2276-2277.
[7]李世峰,關江,趙鵬飛.外固定架與鎖定加壓鋼板治療C型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J].創傷外科雜志,2016,18(9):522-525.
[8]張勝華.掌側鎖定加壓鋼板治療老年人C型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9(7):973-975.
[9]崔君智,馬群瑩.鎖定加壓鈦板治療對C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近期預后影響分析[J].河北醫學,2016,22(8):1328-1330.
[10]付偉標.外固定架與掌側鎖定加壓鋼板治療C型橈骨遠端骨折療效比較[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6,22(4):381-384.
[11]王坤堂,王迪,杜濱,等.外固定支架與鎖定加壓鋼板治療橈骨遠端C型骨折對比療效分析[J].創傷外科雜志,2016,18(7):425-429.
[12]桑梓英,唐建軍,王長鑫.掌側鎖定加壓鈦板與外固定支架治療不穩定橈骨遠端C型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重慶醫學,2018,47(8):1049-1051.
作者:李玉華 單位:鄭州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