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加味骨洗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廣州醫藥雜志》2016年第5期
摘要:
目的探討加味骨洗方外治法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以及類風濕因子等臨床指標的變化。方法選取100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治療組給予加味骨洗方及TDP特定電磁療燈導入的外治,對照組給予TDP特定電磁療燈磁療。結果在緩解癥狀和恢復功能方面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8%,治療組各臨床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均有差異(P<0.05)。結論加味骨洗方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療效顯著,能有效降低類風濕因子等炎性指標,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類風濕性關節炎(RA);類風濕因子;加味骨洗方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免疫性疾病。RA發病率高、病程長、致殘率高,目前尚無特異治療,常用西藥治療以控制急性發作,長期服藥為主,毒副作用明顯,患者難以耐受。中藥外治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將中藥制劑經體表作用于人體,以取得局部或全身效應的外治法[1]。骨洗方在臨床上治療骨關節損傷已應用多年,但加味骨洗方應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暫未有文獻研究。我院自2014年起成立課題組應用加味骨洗方外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進行研究,取得滿意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9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就診的RA患者1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各50例,其中加味骨洗方治療組男12例,女38例,年齡49~73a;對照組男18例,女32例,年齡48~75a。此研究已得到醫院醫學倫理管理委員會的同意,參與研究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診斷標準
1.2.1西醫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按照美國風濕病學會(ARA)1987年修訂的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標[2]。
1.2.2中醫診斷標準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1-94》中有關標準。
1.3納入標準
①符合RA標準診治;②符合中醫證型診斷;③病情處于活動期;④近期未接受糖皮質激素或抗RA藥物治療。
1.4排除標準
①妊娠婦女、擬妊娠婦女或哺乳期婦女;②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血液、內分泌系統疾病或全身衰竭者;③合并其他風濕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嚴重膝骨關節炎癥;④晚期患者,關節嚴重畸形[3]。
1.5方法
兩組患者入組后均停用非甾體抗炎藥,并采用國際ACR小組委員會修訂的2002年版《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指南》[4]公布的ACR觀察指標進行臨床觀測。包括關節壓痛數,關節腫脹數(采用簡化計算28個關節:雙側近端指間、掌指、腕、肘、肩、膝關節);晨僵時間(以小時h計算);患者對疼痛的自我評價;實驗室檢查急性期反應指標(血沉ESR、C-反應蛋白CRP、類風濕因子RF)等,以上指標分別與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各記錄一次,3個月為一療程,治療6個月。
1.5.1治療組:用以下中藥取得的藥液濕敷患處(掌指關節采用先浸泡再濕敷)加用TDP特定電磁療燈照射每部位30min(調節好高度以取得適宜的溫度,紗布干燥再用藥液濕潤),每天2次,3個月為一療程。處方:加味骨洗方(獨活、防風、川加皮、寬筋藤、海桐皮、姜黃、豆豉姜各30g)+威靈仙、防己、透骨草、川草烏、花椒各30g。制法:以上各藥共搗成粗粉,用質量濃度為95g/L的酒精1000mL浸泡3d,再用陳醋3000mL浸泡7d,去渣,取得藥液。
1.5.2對照組:僅用TDP特定電磁療燈照射每部位30min(調節好高度以取得適宜的溫度),每天2次,3個月為一療程。
1.6療效標準的判定
疾病改善標準依據國際ACR小組委員會修訂的2002年版《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指南》中公布的ACR20、ACR50療效標準。疾病全面改善20%為有效,疾病全面改善50%為顯效。即患者關節壓痛數、關節腫脹數減少至少20%(50%)患者對疼痛的自我評價、關節晨僵時間、血液中急性期反應物的水平中的3個指標改善至少20%(50%)。
1.7統計分析
收集所有數據,采用SPSS24.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值采用平均值±標準差(x珋±s)表示,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RA患者治療前后各觀察指標的變化情況(見表1)
從表1結果顯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兩組病例在治療6個月后,關節壓痛數、關節腫脹數和晨僵時間、疼痛評價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前后比較(P<0.01);主要實驗室指標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RA患者綜合療效比較(見表2)
兩組病例治療后均有效,治療組ACR50、ACR20改善率分別為28%和56%,總有效率84%;對照組ACR50、ACR20改善率分別為14%和44%,總有效率58%,兩組之間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現代對類風濕關節炎(RA)病因尚未明確,發病機制未完全闡明。古中醫稱之為“痹證”,清代醫家林佩琴編著的《類證治裁•痹癥》曰:“諸痹……由營衛先虛,腠理不密,風寒濕乘虛內侵,正氣為邪氣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滯,氣血凝滯,久而成痹”,闡明了痹證的病因病機。認為痹癥多由風寒濕邪乘虛浸入人體,留滯經絡閉塞不通,日久不愈,肝腎虧虛筋脈失養,以至關節畸形僵硬。現代循證醫學表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病早并可出現關節破壞,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大多患者都會出現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現階段使用自身抗體的檢測具有早期診斷意義[5-6],在治療方面,當前對于RA的西醫藥物治療主要是非甾體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和細胞毒藥物的運用,西藥治療毒副作用多,易影響患者肝腎功能,需定期檢測肝腎功能來調整藥物,從而影響患者治療的依從性。相比西醫的治療,中醫藥外治法在臨床實踐中已被證實,手段靈活豐富,無論是古方,還是自擬方,都有效緩解RA患者的癥狀,易被患者接受。在保證療效的基礎上,其副作用相對較小,在經濟、安全方面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骨洗方在我院臨床上應用多年,對骨關節損傷療效確切,本人也曾做相關的研究[7]。本研究項目所用的加味骨洗方是在骨洗方原方基礎上增加了祛風濕中藥組成,功能祛風除濕,散寒止痛,蠲痹通絡。方中獨活辛苦微溫,能祛風濕,止痹痛,解表;威靈仙辛咸溫,能祛風濕,通經絡;川草烏辛苦溫,能祛風除濕,散寒止痛;同屬祛風濕散寒藥。防己辛苦寒,能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海桐皮苦辛平,能祛風濕,通絡止痛;同屬祛風濕清熱藥。川加皮辛苦溫,能祛風濕強筋骨;透骨草苦辛溫,祛風濕,通絡止痛;姜黃辛苦溫,能活血行氣,通經止痛;防風辛甘微溫,能發表散風,勝濕止痛;花椒辛熱,能溫中止痛;寬筋藤微苦寒,能舒筋活絡,祛風止痛,用于風濕痹痛。以上藥物性味多辛溫,辛則發散祛風,溫則除寒濕,配伍用于頑痹日久效力專宏。以上諸藥以乙醇提取再輔以陳醋經過用TDP特定電磁療燈照射熱力的導入作用,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作用。利用熱效應使藥力由表入里直達病灶,作用于骨關節,使氣血經絡得以溫通,局部血運暢通,功能得以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加味骨洗方能有效改善RA關節癥狀及關節功能,緩解及減輕病人疼痛和晨僵時間,提高生活質量,且能夠降低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等炎癥指標,RA患者6個月的ACR50和ACR20改善率為28%和56%,總有效率達84%,與對照組有明顯差異,說明加味骨洗方在抗炎鎮痛,免疫調節作用效果顯著,能有效保護關節的功能。本研究項目是多方法的結合,對緩解RA患者活動期的關節疼痛、腫脹、晨僵效果明顯而且副作用少。加味骨洗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雖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但仍存在不足之處,未能做到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期待在以后的實踐中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唐瑛,肖力強,江花,等.中藥外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研究概況[J].中醫外治雜志,2012,12(21):48-49.
[2]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553.
[3]謝日升,梁彩云,王亞軍,等.中醫辨證聯合微創經筋刀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療效觀察[J].現代醫院,2013,13(9):57-58.
[4]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分會.類風濕關節炎診治指南[J].現代實用醫學,2004,16(3):184-188.
[5]何志翔,蔡小燕,林小軍,等.類風濕關節炎五種自身抗體的檢測及其診斷意義[J].廣州醫藥,2013,44(1):12-13.
[6]謝偉,林翠輝.免疫指標檢測分析在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中的意義[J].現代醫院,2011,11(5):65.
[7]江國杰.中藥熏洗治療骨關節損傷后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藥材雜志,2007(8):1038-1039.
作者:江國杰 鄭湘宏 單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