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催產素引產產程觀察及護理效果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加強產程觀察護理對催產素引產的影響。方法選擇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間在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引產的49例患者作為對照組,選擇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間在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引產的49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催產素引產過程中實施產程觀察護理,比較兩組負性情緒、引產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引產成功率及剖宮產率。結果觀察組出院時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產程、出血量、住院時間、剖宮產率均少于對照組,引產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催產素引產過程中加強產程觀察、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保障引產順利完成,提高引產成功率。
關鍵詞:催產素;引產;產程觀察
引產是由于母體或胎兒原因導致患者無法正常如期分娩,而采取人為干預措施使其分娩的一種方式,引產前需使用催產素,直接作用于子宮平滑肌,促進子宮收縮[1]。科學應用催產素可幫助患者解除痛苦,降低生產風險事件發生,催產素的使用應在醫生正確指導下進行,催產素口服存在首關效應,需要靜脈滴注給藥,而一次過量給藥或因高敏反應可導致產婦子宮處于高張狀態,引發子宮破裂,大出血,甚至在分娩過程中發生過敏性休克[2]。因此,催產素引產過程過中應加強產程觀察,提高引產成功率。本研究旨在探討催產素引產過程中加強產程觀察及護理對臨床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間在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引產的49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年齡25~38歲,平均年齡(31.26±3.17)歲;孕周14~29周,平均孕周(21.59±2.26)周;初產婦21例,經產婦28例。選擇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間在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引產的49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年齡26~39歲,平均年齡(31.73±3.37)歲;孕周15~29周,平均孕周(21.64±2.32)周;初產婦20例,經產婦29例。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1)孕周≥14周;(2)確認無法自行如期正常分娩;(3)符合引產指征。排除標準:(1)陰道分娩禁忌癥;(2)催產素使用禁忌證;(3)嚴重內外科合并癥。
1.3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實施基礎護理、用藥指導、簡單健康知識宣教及心理護理。觀察組采取產程觀察陪伴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妊娠評估:對患者生命體征、產道、產力及心理狀態及胎兒的情況進行詳細評估,做好記錄,并與用藥后情況對比。(2)健康宣教: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告知催產素引產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風險,根據評估結果告知引產對患者本身與胎兒的影響,告知引產流程,耐心解答產婦及其家屬的顧慮。(3)心理護理:充分尊重患者,了解引產原因,準確掌握其不同的心理特征,實施針對性心理疏導,鼓勵、寬慰患者,消除緊張、恐懼、焦慮及孤獨感,并做好保密工作。(4)催產素的使用:用藥初期,靜脈滴注速度≤10滴/min,觀察30min,未出現明顯縮宮現象時,滴注速度加快,≤48滴/min,仍舊無明顯宮縮患者,催產素濃度調至1%,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胎心監測,宮縮較強,血壓急劇變化者減緩滴速或停止用藥。(5)產程觀察: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滴注2h后與滴注前相比,如有較大波動立即告知醫生采取對癥處理,觀察患者宮縮及胎心變化,一旦發現宮縮過強或胎心音≥160次/min,則立即告知醫生采取措施,破膜后密切觀察羊水情況,發生羊水糞染情況時,立即給予吸氧,降低補液速度,經處理后缺氧癥狀未糾正短時間內無法進行陰道分娩者應立即進行剖宮產,終止妊娠。
1.4評價指標
(1)比較兩組入院時及出院時心理狀態,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與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負性情緒進行評估,各20個條目,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狀態越差。(2)比較兩組臨床指標,包括產程、出血量及住院時間。(3)比較兩組引產成功率、剖宮產率。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情況
兩組患者出院時SDS、SAS評分均較入院時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情況
觀察組產程、出血量、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引產成功率及剖宮產率
觀察組引產成功47例(95.92%)高于對照組的40例(81.63%),觀察組剖宮產2例(4.08%)低于對照組的9例(18.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18,P=0.025)。
3討論
催產素即為縮宮素,是一種垂體神經激素,可由大腦產生,刺激產婦宮縮作用,加快產程,并能夠刺激乳汁的分泌。臨床上常用于產后止血、催生引產、縮短產程,而催產素引產成功率與宮頸成熟度、個體差異存在密切聯系,同時與護理人員的責任心、護理措施存在相關性,由此可以看出,加強對催產素引產患者的產程護理,可提高引產的成功率[3]。相關研究證實,產婦的不良情緒可導致機體交感神經興奮,增加分泌茶多酚,增強機體應激性,使患者出現痛覺過敏,加重疼痛感受,進而引起機體呼吸、循環、內分泌、消化、免疫等系統變化,影響引產順利進行[4]。大部分患者認為催產素與普通藥物相同,擔心靜脈滴注速度過慢而影響催產效果,對催產素認識不到位,存在焦慮、煩躁等情緒,加之對引產的恐懼,對胎兒情況的擔憂,導致心理狀態不佳,影響分娩效果[4]。但從催產素的藥理作用分析,靜脈滴注速度過快,可導致患者出現惡心、頭暈等不適感受,影響生產進程,滴注速度過緩時可導致患者子宮過度收縮,增加患者疼痛,嚴重者可發現昏厥[5]。有關研究指出,加強產程陪伴、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可有效抑制子宮體及子宮底的痛覺敏感神經傳導,起到鎮痛效果,讓患者在相對舒適的狀態下進行引產[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出院時SDS、SAS得分均低于對照組,產程、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且引產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較對照組低,與上述結論一致,表明催產素引產過程中加強產程觀察,給予心理疏導與健康宣教可大大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引產成功率,促進患者康復。催產素滴注過程中應保持一定的滴注速度,根據患者的身體變化情況進行相應調整,同時加強對患者引產知識與催產素相關知識的講解,積極與患者溝通,疏導其不良心理狀態,增強信心,有效改善催產素引產使用情況,禁止家屬隨意調節滴注速度,提高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加強產程觀察,做好產程陪伴,若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生采取相應處理,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7]。綜上所述,加強產程觀察、實施心理疏導與健康宣教有助于改善催產素引產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縮短引產時間,提高引產成功率。
參考文獻
[1]李瑤,秦春香,孫玫,等.因胎兒異常引產孕婦產后抑郁的發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19):1-6.
[2]劉陽,李尚娥,王良義.不同劑量催產素應用對產婦陰道難產發生率子宮收縮過強發生率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6,22(10):1640-1642.
[3]金良怡.催產素聯合地諾前列酮栓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引產的療效與安全性[J].醫學綜述,2016,22(22):4519-4521.
[4]劉樹金.情志護理干預聯合催產素用于妊娠晚期引產62例[J].中國藥業,2015,24(5):88-89.
[5]王青,黃明媚,陳妙玲.靜滴催產素引產過程中滴速的調控[J].西南國防醫藥,2014,24(10):1115-1117.
[6]陳亞嵐,吳羽楠,王珊珊,等.胎兒異常引產孕產婦應對策略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報,2016,23(20):72-75.
[7]杜勝巧,范勤穎,李燦.護理干預用于催生素促足月妊娠宮頸成熟及引產60例[J].中國藥業,2015,24(23):190-192.
作者:王寅 單位: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