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經局農業轉型升級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深入實施好農業“六大提升行動”是加快推進我縣農業轉型升級、走農業科學發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完成好“十一五”農業各項目標任務、夯實“十二五”農業發展基礎的重要舉措,更是確保推進我縣糧食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兩區”建設,全面實現糧食產量16.1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兩大”目標,全力落實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植物疫病、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兩不”要求的有力抓手。2010年我們要著眼于建設現代精品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目標,進一步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步伐,實現農業產業、主體、科技、服務、基礎和管理等六個方面的大提升,確保完成農業助農增收6000萬元(詳見附表),現就繼續實施好“六大提升行動”提出如下要求:
一、實施產業提升行動,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重點是大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健全穩定糧食長效機制、主導產業促進機制、農業多功能開發機制,通過大力提升產品品質,實現產業聯動發展。2010年通過產業提升行動,實現增加農民收入2750萬元。
1、推進糧食功能區建設。要不斷穩定和提升發展糧食生產,著重圍繞上級下達的38.1萬畝糧食面積和16.1萬噸的糧食生產量的指標,認真落實好糧食生產責任制。以北部為重點,扎實推進糧食功能區建設,強化農田地力和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好2萬畝標準農田地力提升工程項目,切實提高耕地質量,改善生產條件。強化科技進步,擴大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應用。繼續推進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深化高產示范競賽活動,要建立1個縣級萬畝高產示范方和9個鎮(街道)級千畝高產示范方,糧食重點村要建立示范片,并確立一批種糧大戶示范戶,促進先進技術的示范傳導和廣泛應用。強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發展糧食、農機、植保等專業合作社,實現統一服務。強化責任管理和政策扶持,健全糧油價格和補貼政策,加大對種糧大戶的補助,充分調動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積極性。同時,要注重優化種植結構,因地制宜擴種雜糧雜豆等作物,充分挖掘各種土地資源促進糧食生產。
2、以“一區一點”為抓手,做強做大主導產業。要以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和精品農業示范點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推進主導產業優化升級。要圍繞我縣農業特色產業的現狀,今年要著手啟動全縣2個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建設工作,加快推進全縣32個精品農業示范點的建設,畜牧業生產要按照“壓量提質”的目標,加快推進“入區進場”步伐,加大畜牧小區和規模場建設,大力推進生態化建設。要按照農業優勢產業區域布局規劃的要求,繼續抓好蔬菜、畜禽、食用菌、花卉、水果、水產等主導產業品質提升,加快培育發展蘆筍等新興產業,大力推廣“一鄉一品”、“一村一品”模式,壯大農業塊狀經濟,促進生產向規?;D變、布局向區域化轉變、產品向優質化轉變,培育一批資源特色鮮明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帶、產業群。今年要新增大棚菜瓜2000畝,新增食用菌100萬平方尺,增加農民收入1500萬元,新增水果花卉2000畝,增加收入300萬元,年末生豬存欄壓減5%,要加快改善品質促增收,2010年畜牧業增加收入500萬元。推進農業標準化實施和品牌農業建設力度,規范生產規程,逐步推行基地準出制度,切實加大對基地、產品、品牌的申報和認證力度。堅持創品牌、樹品牌、護品牌相結合,實施品牌戰略,加大農產品品牌整合力度,打造更多更好的農業名牌產品。
3、積極開拓農業多種功能。加快新興產業開發,繼續推進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擴大休閑觀光農業的推薦力度和影響力,力爭便全年游客數量和旅游收入穩定增長,休閑旅游收入增加150萬元。要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實施外向型農業促進計劃,引導企業、合作社、大戶向外投資開發經營農業。
二、實施主體提升行動,加快推進生產經營主體轉型升級。
2010年通過主體提升行動,實現增加農民收入750萬元。
1、加快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繼續引導龍頭企業、種養大戶、科技示范戶、農技人員等牽頭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爭取今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達20家,要著力規范合作社,以完善制度為重點,深化“五化”創建,繼續開展示范性合作社申報認定工作,創建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10家,創建市級以上示范性合作社5家,推進專業合作社聯合會建設,進一步完善合作組織體系。按照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健全內部運行機制和管理,提升專業合作社規范化水平,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在生產組織、技術服務、品牌創建、市場開拓等方面的作用,拓展功能、擴大效用。
2、加快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完善龍頭企業引導激勵機制,明確扶持導向,加強農業招商引資力度,鼓勵有能力、有實力的主體創辦農業企業,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和服務,今年計劃要培育農業龍頭企業2家。重點推廣采后保鮮和分級包裝技術,大力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高深加工程度和產品附加值,重點支持發展訂單農業、與農民聯建基地、幫助解決銷售困難的龍頭企業,引導企業通過品牌嫁接、資本運作、產業延伸等方式進行聯合重組,做大企業規模,發展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集團。
3、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積極實施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加強技能培訓和學歷教育,要切實加大培訓力度,整合培訓資源、增加培訓投入、豐富培訓形式、確保培訓實效,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技術和技能培訓,培養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的職業農民。今年要培訓農村勞動力1萬人次。對農村實用人才、農村的村官、農民合作社社長以及從事農產品營銷的經紀人等,加強適用技術,經營管理知識等培訓。加強對農業種、養、銷專業大戶、合作社骨干和農業龍頭企業經營者的培訓。推行職業技能鑒定,對農村實用人才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后,頒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為他們創業創新提供幫助。
4、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充分發揮好三級土地流服務組織的作用,要在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基礎上,總結推廣各類土地流轉模式,加大土地流轉步伐,促進土地規范有序流轉。力爭今年全縣新增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2萬畝,進一步推進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建立起縣級建立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機構。
三、實施科技提升行動,加快推進科技創新轉型升級。
依靠科技促增收,通過強化科技推廣應用實現農民增收,使更多的先進科技成果盡快轉變為現實生產力。2010年要實現增加收入650萬元。
1、進一步完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按照農業技術推廣、動物防疫、農產品質量監管“三位一體”的要求,今年要全面完善縣、鎮兩級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要圍繞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立足各特色產業,以產業為主線,以農產品為單元,不斷改革創新農技推廣新模式,形成“首席專家+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的科技示范推廣與轉化機制。今年重點要在32個精品農業示范點確立由首席專家領銜的,各相關技術人員配合的現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進一步落實責任農技推廣制度,廣泛開展農技人員聯基地聯大戶活動,提高農技推廣績效。
2、突出農技推廣的重點與抓手。廣泛開展科技供需對接,支持鼓勵企業、合作社等創辦農業科技園區、科技研發機構,并與科研單位建立協作關系,深化產學研協作,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深入實施種子種苗工程,加快建設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良種引進培育推廣體系,以縣種子公司為主體,引導相關農技推廣部門、企業、基地等參與引種,扶持有條件的優勢種子企業和主體建設良種繁育基地和種苗供應基地,促進育繁銷緊密結合。扎實開展種子執法年活動,嚴格種子生經營許可管理,嚴厲打出制售假劣種子和侵權違法行為,保障用種安全。堅持良種與良法組裝配套,擴大主導品種、主推技術覆蓋面,提升農業科技支撐水平。
3、提升農民吸納科技的能力。深入實施科技下鄉和科技入戶工程,加強農技人員能力建設和農民培訓,深化農技推廣改革,強化鎮村兩級農技綜合服務能力,精心組織實施好各類農業科技推廣項目,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戶,推動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示范推廣應用。
四、實施基礎提升行動,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條件的轉型升級。
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增收,2010年要實現增加收入650萬元。
1、扎實推進標準農田質量提升。要在鞏固現有高產穩產噸糧田的同時,今年要全面實施好2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項目,通過改良農田基礎設施,積極推行綠肥、增施有機肥和保護性耕作等措施,進一步培肥耕地地力,要健全標準農田養護長效機制,加快建立標準農田數量、地力等級、質量動態監測管理系統。
2、繼續推進農業設施裝備水平提高。從現代農業設施裝備工程入手,不斷提升設施農業發展水平、檔次和效益。擴大全縣8米鋼管大棚、噴滴灌設施、農產品初級加工點、冷藏保鮮庫等農業生產先進裝備的建設力度,組織實施好中央和省財政扶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專項等項目,加快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
3、繼續加大農機化發展步伐。要從加大農機補貼入手,擴大農機具補貼范圍,推動農機化從生產作業環節向產后加工保鮮延伸,從傳統糧油生產向設施農業方向延伸,進一步推進農機化示范區建設。注重農機和農藝的結合,穩步提高糧食生產主要環節機械化程度,2010年全縣稻麥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6%以上。
4、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要認真總結生態循環型農業的實踐經驗,推動生態循環農業加快發展。要廣泛運用資源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技術,切實減輕農業面源污染。推進肥藥減量增效控害工程建設,繼續擴大測土配方施肥和農作物病蟲統防統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應用,著力推動規?;笄蒺B殖場排泄物從治理向資源化利用轉變。全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45萬畝。擴大推廣水旱輪作、農牧結合、立體種養等生態循環農作生產模式。積極推行生態養殖,已建成畜禽污染治理設施的正常運轉率90%以上。繼續實施農村沼氣建設工程,推廣應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進一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五、實施服務提升行動,加快推進服務機制轉型升級。
力求在優化服務機制上,加大為農服務力度和效率,2010年通過服務提升實現增加農民收入500萬元。
1、深入實施農民信箱工程。進一步提升農民信箱功能,按照“五有”和“八個一”標準,深化完善“萬村聯網工程”建設和“每日一助”活動,充分發揮好農民信箱營銷專場、信息、供求平臺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構建采集、加工、于一體的現代農村信息綜合服務體系,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
2、進一步構建營銷服務平臺。繼續舉辦各類農業展會,重點辦好省農博會、農產品上海展銷會,鼓勵企業到外參展,發展好農業經紀人和營銷員隊伍,2010年全年要舉辦宣傳推介和展銷展示活動10次以上,加大促銷力度,擴大農產品銷售空間,促進農產品營銷和保值升值。
3、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逐步建立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基礎、農業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的多元化農業服務組織體系。鼓勵各類主體和農民組建植保、農機等專業服務隊,引導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向農業服務領域延伸,鼓勵開展代耕代管代收、農資經營、農機作業、病蟲防治、動物疫病診療、產品營銷、沼氣服務等專業化服務,全年植保統防統治面積3萬畝,水稻機械化插秧2.7萬畝。
六、實施管理提升行動,加快推進管理方式轉型升級。
以提高管理績效為目標,大力實施管理提升行動,2010年通過管理提升行動實現增加收入情入700萬元。
1、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以“迎世博、保安全”為主題,以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為根本,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行動。強化監管隊伍體系建設,健全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人員配備,形成上下對接、運行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強農業投入品市場監管,保持打擊非法生產、經營、使用違禁藥物和偽劣農資的高壓態勢;二是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建設和有效實施,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活動,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完善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構建監管長效機制,加快推行農產品生產記錄和產地準出制度,強化對重點地區、重點單位、重點產品的監管;三是加大抽檢力度,要建立起全面覆蓋、全程管理、全員參與的質量協調配合、風險預警、檢查打聯動、應急應對等等框架制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2、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要按照省里提出的“兩不”目標,以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植物疫情為根本,全面落實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責任制,加快推進動物防疫和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全力抓好集中免疫、疫情監測、風險評估和檢疫監管,確保應免畜禽免疫密度達到100%,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進一步推進農作物病蟲監測預警體系,嚴格引進植物產品的檢驗檢疫,嚴防外來有害生物的侵入。
3、加強農機安全生產管理。繼續深化“平安農機”創建活動,探索基層農機安全管理模式,加強警農合作和農機安全宣傳教育,提高農機安全監管能力,嚴防重特大農機事故發生,確保農機死亡人數不突破上級下達的控制指標。
4、加強農村經營管理。在農民負擔監管方面,落實農民負擔責任制,加強對涉農收費監管、農民負擔動態監測、明查暗訪督促檢查等。繼續抓好源頭防范三項創新機制落實貫徹和深化工作,抓好村級報刊訂閱監管四項創新制度貫徹,嚴防農民負擔反彈,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強化村級集體經濟管理,深入推進農村財務規范化建設,規范村務、財務公開。切實抓好農村審計,突出村干部經濟責任、離任審計、扶持政策到位,擴大審計面。不斷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穩步有序地推進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工作。
實施農業“六大提升行動”是今年我縣農業的一項重要工作,全縣各級農技部門一定要統一思想,密切配合,齊抓共管,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進一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推動現代精品農業發展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