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和美家園共建會建設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鎮(鄉)黨委、政府,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區級機關各單位:
為進一步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夯實平安基層基礎,充分發揮社會民間組織在基層和諧促進工程建設的平臺作用,特別是發揮其在反映新老人利益訴求、疏緩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定的作用,促進新老人和諧相處,共同參與“平安”建設。結合我區實際,現就深入推進“和美家園共建會”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深化、提升”為主旨,堅持“引導融合,優化服務,完善管理,促進和諧”的總體工作要求,通過完善組織網絡,拓展職責功能,強化服務品質,深入推進“和美家園共建會”建設,引導新人廣泛融入當地,共促社會全員和諧相處,同創基層社會和諧穩定。
二、機構性質
“和美家園共建會”是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具有民間性、共建性、互助性、服務性特點,以“共建共促共享和諧”作為全體會員的共同意愿,以構建和諧友愛的鄰里關系、承租關系、勞資關系和人際關系為目標的群眾性組織。“和美家園共建會”是基層組織開展社會管理的有力助手,是積極探索社會融合機制,協調社會關系,延伸社會治安管理領域,促進社會和諧的民間組織。
“和美家園共建會”主管單位是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業務指導部門是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和區外來務工人員服務管理辦公室,備案登記機關是區民政局。村(社區)“和美家園共建會”在村(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和村(社區)綜治工作室的指導下開展工作,同時受業務主管單位、上級業務指導部門的業務指導和備案登記機關的監督管理。
三、機構建設
1、機構設置。“和美家園共建會”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大會,選舉產生理事會,理事會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理事出席方能召開會議,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三分之二以上同意通過方能生效,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兩次會議。根據工作需要可以設立若干工作委員會(一般為組織工作委員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委員會、文體工作委員會、婦女和計劃生育工作委員會等),同時按轄區范圍,在理事會下設若干和諧促進小組。
2、領導配置。理事會設會長1名,副會長3至5名,秘書長1名(可由副會長兼任),理事會成員若干名。會長一般由村(社區)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副會長人選中外來務工人員應占二分之一左右;外來務工人員1500人以上的村(社區)必須配備專職副會長,專職副會長可以由村(社區)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站負責人擔任,也可以由優秀外來務工人員擔任(納入綜管員編制)。理事會成員盡可能覆蓋到包組村干部、包片社工、綜管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不同省籍的外來務工人員及有農村工作經驗的黨員干部。各工作委員會負責人、和諧促進小組長一般由理事會成員兼任。
3、會員組成。會員分團體會員和個體會員兩種。轄區內外來務工人員50人以上的企業一般應吸收為團體會員。個體會員入會條件為本村(社區)居民和有暫住證、固定職業、五年內無犯罪記錄、在本村(社區)居住六個月以上的外來務工人員。新人入會率一般應占符合入會條件的新人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
4、會員代表。為便于工作開展,可在會員中推薦產生會員代表。一般從樓道墻門組長、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婦女代表、青年團員、不同省籍的外來務工人員、企業保衛科長、車間班組長中推薦,其中外來務工人員應占三分一左右,代表數按會員總數的3%至10%確定。會員代表兼任和諧促進員。
四、工作內容
1、著力于交流培訓制度化。要組織會員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藝體育活動,倡導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通過會員網絡,加強會員內部、協會與轄區組織的交流和溝通。外來務工人員可按居住地或務工單位分片進行活動,村(社區)的活動室、圖書室等應向外來務工人員開放。要與轄區內的學校、企業合作,定期組織會員開展法律法規、業務技能、文明禮儀、科普文化等方面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會員素質。各類活動的組織每季度一般不少于1次。
2、著力于信息排摸經常化。要按照和諧促進員的信息排摸“八必訪”要求和“四個一”管理模式,通過查閱《和諧促進員工作手冊》、抽查規范上崗情況,督促和諧促進員經常了解社情民意、收集不穩定因素、實時掌握社會動態。要及時處理和諧促進小組、和諧促進員上報的各類信息,并根據信息種類、重要程度在第一時間上報村(社區)黨組織和綜治工作室。
3、著力于問題解決初始化。要充分發揮和諧促進員的積極作用,調處好鄰里之間、外來務工人員之間,新老人之間、外來務工人員與用工單位之間的矛盾糾紛,努力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解決在當地,解決在萌芽狀態;對重大情況和疑難矛盾要按級及時上報所在村(社區)綜治工作室、鎮鄉(街道)工作中心。
4、著力于志愿服務常態化。要積極引導和諧促進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組織社會捐款,籌措互幫互助資金,開展扶貧幫困、義務治安巡邏、環境整治等活動;幫助解決新人在子女就學、住房、就業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協助做好本村(社區)的新人登記備案、計生服務和重點嫌疑人員及時報告工作。要表彰和宣傳新老人中創新創業、遵紀守法、見義勇為、互幫互助、互融共建的好人好事。
五、制度建設
1、建立完善上墻制度。要建立組織網絡和工作內容公示制度。盡可能做到會員代表(和諧促進員)以上人員的姓名、職務,和諧促進員工作職責統一上墻公布。
2、建立健全會議制度。會員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議要按章程規定召開,也可以通過座談會、懇談會、議事會等方式聽取新老人的意見和建議;要每季度一次召開和諧促進小組長工作例會,定期交流分析新老人的思想動態,排摸和解決矛盾糾紛。
3、建立臺帳資料制度。要明確一名人員負責收集整理各項制度、活動開展情況,以及矛盾調處、會議記錄等反映“和美家園共建會”規范化建設的臺帳資料,確保臺帳齊全、規范、整潔。
4、建立經費保障制度。“和美家園共建會”是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群眾組織,其所需活動經費通過企業贊助、社會募集、村(社區)出資、政府撥款等方法解決,財務由村(社區)代為管理。
六、工作要求
1、強化工作指導。各鎮鄉(街道)要把深入推進“和美家園共建會”建設和創建規范化“和美家園共建會”作為今明兩年基層和諧促進工程建設和外來務工人員服務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統一部署,精心組織實施。在工作推進過程中,各鎮鄉(街道)綜治辦、外來務工辦要及時發現和培育先進典型,總結推廣,不斷將創建工作引向深入。
2、注重資源整合。要充分發揮農村、社區基層組織作用,有力整合工、青、婦等工作資源,切實增強工作合力,努力使“和美家園共建會”在促進文明建設、化解社會矛盾、開展文化活動、提升自身素質、促進社會管理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3、豐富活動載體。要圍繞志愿者活動、村企結對共建、文化活動等平臺,廣泛開展治安巡邏、義務服務、環境整治、公益互助等專題活動,促進新老人互助服務。要充分挖掘特點,積極開展文娛體育、讀書演講等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要借助企業團體會員的資源優勢,廣泛開展結對援助、文明創建、美化環境等村企共建活動。
4、抓好典型培育。各鎮鄉(街道)要選擇2至3個示范點作為規范化“和美家園共建會”創建試點給予重點培育,堅持以點促面,組織開展工作交流。全區規范化“和美家園共建會”達標率今年達到10%,明年達到20%。要加大對外來務工人員會員先進事跡的宣傳力度,采取授予榮譽村民、參與評先表彰等措施,充分調動外來務工人員建設“第二故鄉”的積極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