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棉麥雙豐高效工程實施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穩定棉花生產,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做好“后噸糧縣”時代的農業生產工作,按照全市棉麥雙豐工程建設要求,結合我縣農業生產實際,決定在全縣實施棉麥雙豐高效工程。為確保工程取得較好成效,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立足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以發展高效棉田為核心,變傳統的春棉單作一年一熟為棉麥間套一年兩熟,大力推廣棉麥套種、麥后移栽、麥后直播等棉麥雙豐栽培模式,提高復種指數,向棉田要糧食,提高糧食總產,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新突破。
二、任務目標
根據全市棉麥雙豐工程建設要求,我縣將利用三年時間,力爭到2015年使我縣棉麥雙豐工程種植規模達到18萬畝,每畝平均純增糧食800斤、純增效益800元,全縣年純增糧食1.44億斤,純增效益1.44億元。按照全縣三年建設規劃,2014年我縣棉麥雙豐工程種植面積發展到5萬畝,實現年純增糧食4000萬斤,純增效益4000萬元。
三、工作措施
1.加強領導。縣委、縣政府成立工程指揮部,縣委書記林元達任政委,縣長石磊任指揮長,縣委副書記楊連海和副縣長白雪松任副指揮長,縣發改局、農工委、財政局、農牧局、水利局、農機局、農業開發辦、科技局、統計局、氣象局、農協辦、供銷社等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牧局,縣農牧局局長高春良兼任辦公室主任,切實抓好工作的落實。
2.示范帶動。在槐橋鄉、鎮建設千畝棉麥雙豐示范方,在候村鎮、四疃鎮分別建設600畝示范方,在河南疃鎮、依莊鄉分別建設500畝示范方,其它鄉鎮也要根據實際建設面積不少于200畝的示范方。示范方要按照“統一品種、統一整地播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機械收獲”的“六統一”要求,全面落實好各項配套技術。通過示范方創建,輻射帶動全縣棉麥一體化面積增長(具體分解見附表)。
3.強化服務。要按照“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的原則,確定技術路線,成立技術隊伍,開發配套裝備,為工程實施提供集政策、技術、物資、農機“四位一體”的綜合服務,提高實用技術對生產效益的貢獻。
4.定向扶持。一是加大財政扶持。縣財政列支專項經費用于支持棉麥雙豐工程建設,2014年縣財政拿出120萬元重點對各鄉鎮示范方建設進行補貼,其中50萬元用于各鄉鎮示范方基礎設施的建設補貼,標準為100元/畝,先期撥付,建成后審查驗收;另外50萬元按照各鄉鎮示范方面積,對種植農戶物化補貼,標準為100元/畝;槐橋西漳頭、鎮東劉莊兩個示范方已先行先試,取得初步成效,得到上級肯定,對兩個示范方各追加補貼資金10萬元,進一步加大示范方建設力度。二是項目資金傾斜。指揮部成員單位除搞好相關服務外,將項目資金向示范方傾斜,形成創建合力。三是拓寬創建主體。鼓勵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家庭農場等社會力量參加示范方創建,對示范方建設較好的優先安排農業項目。
5.嚴格考核。此項工作列入縣對各鄉鎮年度考核責任書目標,并制定詳細的考評細則,每年組織兩次對各鄉鎮示范方進行觀摩評比,年終根據評比情況對各鄉鎮進行打分排隊,對工作措施到位、完成任務目標、示范效果較好的進行表彰獎勵,對工作措施不到位,完不成任務目標的,要追回所撥付的補貼資金,并在全縣通報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