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風力發電產業發展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持續幾年的飛速發展之后遼寧風電行業總裝機容量已位居全國前列。過快的發展也致使一些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一)風電產業建設規劃不完善,“棄風限電”現象較為嚴重近年來,由于風電開發高度集中于“三北”地區(東北、華北和西北),風電建設規劃不完善、能源管理不到位,遼寧本地電量消納空間有限,電網外送能力又不足等原因,風電的并網難及市場消納問題開始凸顯。“棄風限電”現象比較嚴重。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遼寧省風電利用小時數為1732小時,風電運行限電比例達到10%以上。從業界經驗看,1900小時為盈虧平衡點,所以情況仍然很嚴峻。2012遼寧用電負荷只增長了1%,而電源裝機卻呈現加速度增長。由于遼寧處于中國電網的末梢,電網的輸電能力不足,造成一些風電企業發出了電送不出電。此外,一些風電企業相應的配套設施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造成風電并網難的原因之一。
(二)風電產業投資主體單一,投資回報率低于社會投資平均水平目前,遼寧省風電投資以大型發電企業為主,其他投資較少。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與我國的風電發展戰略有關。過去一段時間里,我國一直鼓勵大規模的風電開發項目,只有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型發電企業才具備項目需要的投資數額,其他投資主體很難與之抗衡。目前,我國現有的能源管理體系已經不適應風電等新能源發電技術的技術特性,缺乏新能源和電力系統頂層設計,風電發展與電網發展的協調性、電力系統運行靈活性有待進一步提高。有些電力企業由于盲目投資,導致的負債率提高。以投資金額計算,2013年,我國風電新增投資量較2012年減少約140億人民幣。風電產業的利潤水平連續下降,投資回報率低于社會投資平均水平,風電開發商積極性嚴重受挫。
(三)風電設備制造缺乏自主核心技術,相關企業生產水平不高由于國家大力發展風電的導向,加之財政政策的支持,導致遼寧風電設備制造企業數量增加,其中許多企業規模過小,并不具備風電設備制造能力。這種“跟風”造成嚴重的人員的資金浪費,對遼寧風電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形成不利影響,亟待相關部門對其進行行業管理和規范。遼寧省是中國制造業龍頭大省,具有較強的風電設備研發、制造能力。但對于風電設備制造的核心技術,目前還處于引進消化階段,如風電機組中控制系統和并網等關鍵技術設備還需要從國外引進,成套設備的國產化程度不高,并網技術更是缺少自主知識產權,這將是制約遼寧風電產業發展的一個技術瓶頸。
(四)風電專業人才緊缺,制約風電產業發展風電人才包括風資源評估人員、研發人員、工程師、制造企業工人、運維人員等。目前國內開設風電專業的大學尚在少數,每年培養的風電人才也難以滿足企業需求。特別是一些技術性強專業技術人才極度缺乏。目前遼寧風電企業的員工,多數是來自其火電企業或他行業,缺乏風電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水平差,一旦風機運行出現故障,一般技術人員很難做出故障診斷,更難有妥善處理辦法,這直接影響風力機運行狀態,甚至使用壽命。同時,不夠專業化的現場人員不大具備發現風機運行過程中問題能力,無法及時準確地反饋風機運行問題,這影響了對風機設備的技術消化和改進。
二、對遼寧風力發電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針對遼寧風電產業發展中出現的風電建設規劃不完善、本地電量消納空間有限、棄風限電嚴重;風電產業投資主體單一;風電的關鍵設備及核心技術受限于國外;技術研發和管理人才匱乏等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一)抓住技術創新這一產業發展的關鍵,加快適應風電電網及其運行體系建設技術創新是產業發展的關鍵。未來風電產業將朝著海上風電、風車大型化、風力發電設備制造技術日臻完善等趨勢發展。“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提出,風電重點是發展5兆瓦以上風電機組整機及關鍵部件設計、陸上大型風電場和海上風電場設計及運營、核心裝備部件制造、并網、電網調度和運維管理等關鍵技術,形成從風況分析到風電機組、風電場、風電并網技術的系統布局。解決遼寧風電“棄風限電”現象,可從加快海上風電開發、增強本地消納能力、加快外送通道建設等新技術應用入手。遼寧省海上風能資源儲量豐富,但海上風電開發還基本處于空白。海上風電具有風速高、靜風期少,全負荷小時數多、環境影響小,靠近經濟發達地區,距離電力負荷中心近,風電并網和消納容易等優點。因此加快海上風電相關技術和設備的研發,是解決資源中心與負荷中心分布不均衡,棄風限電嚴重的好辦法。探索風電清潔供暖,也可以作為促進遼寧風電本地消納手段之一。風電清潔供暖的基本模式是采用蓄熱電鍋爐替代燃煤鍋爐制熱,電鍋爐在夜間電網負荷低谷段用電制熱并將多余的熱蓄起來。蓄熱電鍋爐原則上白天不用電,利用夜間蓄存的熱能滿足白天供熱需要。這樣可以增加電網負荷低谷段用電量,從而為風電并網運行提供負荷空間,增加風電在當地電網消納的比例。除了積極推動風電本地消納之外,加快外送通道即特高壓輸電的建設,將東北風電市場擴大到“三華”市場也是解決遼寧電網負荷壓力的有效途徑。
(二)放寬投資主體限制,鼓勵各種投資主體參與風電開發根據國外經驗,在分布式風力發電項目建設上應注重拓寬投資渠道,加大對民營資本投資的吸引,鼓勵全民參與是促進分布式風力發電快速發展的主要途徑。要達到拓寬投資渠道目標,應采取以下兩項措施:一是降低分布式風力發電項目的初始投資,使風力發電成本下降,風電價格大幅降低,具備與火電競爭的能力;二是建立健全風電投資管理的法律法規,使投資主體能夠清楚的計算出投資收益,增強投資者的投資信心。應在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戰略前提下,鼓勵各種投資主體參與風電開發,鼓勵成立國家級的風電開發擔保公司,完善產業貸款擔保模式,加大對風電行業參與和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風電行業金融服務體系。建議各級金融機構,根據分布式風力發電行業的特點,成立風電開發擔保公司,完善風電產業開發貸款擔保模式,分散和化解風電項目的投資風險。
(三)依托中國裝備制造業優勢,強化風電自主創新能力遼寧是中國裝備制造業基地,具有風電成套設備制造的先天優勢。遼寧風電制造企業應該把握住機會,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風電技術,不斷提高風電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提高設備的國產化水平。抓住機遇,使遼寧省成為國內風電設備制造的龍頭,將遼寧風電設備制造產業輻射全國,乃至世界。當然,遼寧的風電企業也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由于國家對于發展清潔能源的各項政策支持,導致這一領域熱度過高,競爭加劇,資金變得非常分散。盲目跟風,單純跟隨政策導向,缺乏核心競爭力,就有可能在這個朝陽產業里,把自己推向過剩的企業。擁有核心技術,是遼寧省風電企業發展的硬道理。當前,世界風電裝備制造企業發展的已經呈現出國際化、大型化和一體化趨勢,全球十個最大的風電設備制造商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96%,排名前4的風電設備制造商已經控制了全球75%的市場份額。與國外企業相比,我國企業的生產成本具有比較優勢,而且還有一些可發揮的優勢,例如,因為中國國土廣闊,各地氣候差異較大,可根據不同氣候、風力情況量身訂做,研制出適合不同風電場用戶要求的裝備;對于大型化風電設備,國內運輸具有運輸成本低的優勢;進口設備的維護成本相當昂貴,而國內企業則具有提供快速、便利的售后服務和低廉的維修成本優勢。
(四)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是做強遼寧風電事業的根本人力資源是一個產業發展的基礎。為應對風電人才的緊缺局面,遼寧省已有一些高校開設了風電專業,如沈陽工程學院,已經于2008年開始招收風能技術與動力專業的學生,為風電企業培養急需的應用型技術人才。遼寧省應大范圍地進行風電各層次的人才的培養和培訓,特別是一線技術人員,他們是支撐風電產業的基礎。在國家層面上,也應給與相關院校必要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大對風電專業學科建設的支持力度,培養出能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風電專業人才。風電專業作為一個工科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人才培養上,要注重產學研相結合、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企業應積極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工作,為高校提供更多的實踐基地,共同培養出更多符合企業需要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這是一條人才培養的捷徑。風電企業也應重視和加強對內部人員的在職培訓和進修,有計劃的舉辦技術培訓班,對企業現有員工進行定向培養。“人才是立足之本,興業之基”。培養我們自己的高端風電人才,是風電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途徑。風電產業的根本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競爭是風電產業領域競爭中最為本質的內容。
作者:尹健單位:沈陽工程學院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