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恩格斯晚年對資本主義新變化的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卡•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一書導言》(以下簡稱《導言》)和《〈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以下簡稱《序言》)是恩格斯在其晚年為了再版《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和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所寫的兩篇重要著作。在這兩篇著作中,恩格斯根據唯物史觀為指導,對資本主義世界的新發展及其表現出來的新的時代特征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和揭示。本文擬依據恩格斯在這兩篇著作中對資本主義世界新變化的科學分析,揭示恩格斯晚年對于資本主義變化的新認識,進而探討其給予我們的指導意義。
一、恩格斯在《導言》和《序言》中對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分析
19世紀后半期,資本主義世界正在悄悄地經歷著一場深刻的革命性的歷史巨變。在“競爭規律”的作用之下,特別是隨著以“電”的發現和運用引發的“新的科學技術革命”所導致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這不僅給——在當時的人們比較普遍地看來——本來已經走向了沒落的資本主義世界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而且導致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新發展,并迅速地改變著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結構。面對資本主義世界的新發展、新變化以及所帶來的新情況和新的時代特征,恩格斯在《序言》和《導言》中進行了科學的分析。第一,恩格斯一方面明確肯定了資本主義世界發生的新變化,另一方面依據新的歷史事實修正、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從14—15世紀開始在西歐開始興起,經過了“羊吃人”的原始積累階段,以及隨后而至的以“蒸汽機”的發明與運用為代表的“第一次產業革命”,進入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狂飆發展時期”。就在資本主義的啟蒙思想家為其理想的資本主義制度對于封建主義的勝利而歡呼的時候,卻發現在“新的制度”中,隨著社會財富迅速在資本家階級手中聚集,“不論它較之舊制度如何合理,卻決不是絕對合乎理性的”。馬克思在其《資本論》中一針見血地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資本主義的這段歷史是“用血與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的”。雖然如此,但從資本主義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用恩格斯的話來說,這個時候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依舊“還很不發展。”而且,資本主義的這段歷史正好被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這本“既沒有國會任何支持,也沒有得到它的任何指導”的著作“幾乎完全真實”地記錄了下來。當歷史的時鐘進入到19世紀70—80年代后,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帷幔被悄悄地拉開。資本主義就像一個行將就木的“病人”,被注射了大劑量的強心藥劑一般,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資本主義不僅從“自由競爭”的發展階段進入了“壟斷”發展時期。更為重要的是,資本主義從其以“輕工業”為主體的發展時期,進入到了真正的以鋼鐵為主體的“重工業”發展時期。機械、制造、汽車、石油等等也獲得了自身的“經濟價值”。也就是說,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結構和生產方式不僅被迅速地改變著,而且資本家階級對于工人的剝削方式也被大大的改變。面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新發展、新變化,恩格斯在《序言》中十分明確地指出:“本書所描寫的情況,至少就英國而言,現在在很多方面都已經成為過去。”而且“大工業看起來也變得講道德了。”
不僅如此,恩格斯還結合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承認自己理論中的不足,并修正了他們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在《序言》中,恩格斯明確地說:“這本書無論在優點方面或缺點方面都帶有作者青年時代的痕跡。”“因此,這本書里所描寫的那些最令人觸目驚心的惡劣現象,現在或者已經被消除,或者已經不那樣明顯。”《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這部著作也只“是馬克思用他的唯物主義觀點從一定經濟狀況出發來說明一段現代歷史的初次嘗試。”不僅如此,恩格斯還總結性地說:“歷史表明我們也曾經錯了,暴露出我們當時的看法只是一個幻想。歷史走得更遠:它不僅打破了我們當時的錯誤看法”。第二,恩格斯指出,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特別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迅速地在全世界的發展,并成為——代替封建的生產方式——占據統治地位的生產方式。也就是說,隨著世界迅速的被“資本主義化”,世界各國都將無一例外地走上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趨于總體的平衡”的發展,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新趨勢。關注和考察資本主義總體發展的歷史趨勢一直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一個重要的理論任務。馬克思恩格斯始終堅持以新的哲學世界觀為指導,以宏觀的世界歷史觀為視覺,從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角度,考察人類社會(包括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進程。在《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就十分明確地指出了,資本家階級作為一個“資本”的“人格化”的階級,為了自己能夠“符合”資本的本性而生存下去,就必須對“生產工具,從而對生產關系,從而對全部社會關系不斷地進行革命,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因此,資產階級也不得不“奔走于全球各地”,而“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恰好為資本家階級的發展提供了外部的條件。正是,資本主義的這一發展——依據馬克思恩格斯理論邏輯的分析——資本主義不僅成為代替封建主義的生產方式而占據世界統治地位的生產方式,同時世界也將步入整體的資本主義發展階段。也就是說,隨著世界的資本主義化,必將導致世界資本主義總體平衡性的發展。那么,“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否改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總體性歷史趨勢呢?恩格斯通過對于剛剛走上“重工業”發展時代的資本主義進行了深刻分析。恩格斯指出,“1847年危機以后的工商業復蘇,是新的工業時代的開端。谷物法的廢除及由此而必然引起的進一步的財政改革,給英國工商業提供了它們發展所必需的全部地盤。此后,很快又在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發現了金礦。……中國的門戶日益被打開。但發展最快的還是美國,其速度甚至對這個進展神速的國家講來也是空前的。”這些之所以可能,完全是由于新的科學技術革命,致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條件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恩格斯說,要進行資本主義的生產只要有了資源等條件后,可以直接從其他先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國家買來機器等生產工具后就可以開始進行生產了。當然,這里的生產——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只能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正因為如此,恩格斯十分明確地指出:“現代大工業已經在如此大的程度上使所有出現了這種工業的國家的經濟關系趨于平衡,以致我要向德國讀者說的和要向美、英兩國讀者說的幾乎沒有什么兩樣了。”
也就是說,在恩格斯看來,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條件的簡化,以及世界的資本主義化,資本主義國家表現出了一種“萬類霜天竟自由”的發展態勢。隨著這一態勢的發展,世界資本主義國家也必將達到一種總體性平衡的態勢。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總體趨勢沒有發生變化。第三,恩格斯指出,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使得“時間就是金錢”成為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規律。因此,為了節約時間,資本家“漸漸感染了一種新的精神”而變得“文明”起來了。資本家階級不僅默認了工人階級的力量,而且對工人階級的剝削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在資本家階級與工人階級的關系上,早期資本主義時期即處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自由資本主義時期”,資本為了實現其迅速增殖和擴張,作為資本人格化的資本家階級采用了各種可能的方法和手段,不但對本國的無產階級和廣大的勞動人們進行了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而且對其他國家的人們也進行了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如“圈地運動”、“奴隸貿易”、印地安人的殺戮和“殖民貿易”。也就是說,資本家階級為了賺到每一個“銅板”,他們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不顧及人類所具有的良心和最一般的道德、法律規范。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特別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不僅改變了資本主義社會,也改變了資本家階級與工人階級的關系。恩格斯在《導言》和《序言》中認為,這一改變表現為:其一,資本家階級意識到隨著“企業規模越大,雇用的工人越多,每次同工人發生沖突時所遭受的損失和營業困難也就越多。”“因此,……他們學會了避免不必要的糾紛,默認工聯的存在和力量。”甚至,還意識到“發現罷工——發生得適時的罷工——是實現他們自己的目的的有效手段。”所以,“過去帶頭同工人階級作斗爭的最大的工廠主們,現在卻首先起來呼吁和平和協調了。”其二,資本家階級認識到,隨著資本主義新的發展,以前剝削工人階級的手段不行了,必須改變剝削手段。過去那種“靠對工人偷偷摸摸的辦法來互相競爭已經不合算了。事業的發展已經不允許再使用這些低劣的謀取金錢的手段”,“擁資百萬的工廠主有比在這些小算盤上浪費時間更為重要的事情要做。”其三,資本家階級開始改變工人階級生活衛生條件,關心起工人階級的社會生活等問題。資本家階級的“所有這些對正義和仁愛的讓步”是否意味著資本家階級真正改變了對于工人階級的看法和對工人階級的剝削呢?恩格斯給出了十分明確的答案,沒有!沒有!恩格斯揭露說:“霍亂、傷寒、天花以及其他流行病的一再發生,使英國資產者懂得了,如果他想使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不致成為這些流行病的犧牲品,就必須立即著手改善自己城市的衛生狀況。因此,這本書里所描寫的那些最令人觸目驚心的惡劣現象,現在或者已經被消除,或者已經不那樣明顯。下水道已經修筑起來或改善了;在最壞的‘貧民窟’中間,有許多地方修建了寬闊的街道;‘小愛爾蘭’已經消失,‘七日規’跟著也將被清除。”也就是說,在恩格斯看來,由于新的發展,資本家階級為了賺取更多的“剩余價值”,并利用工人階級的力量加強自己的統治,以及他們自身的需要,不得不進行一些改變,但是,對于工人階級來說,他們的被奴役的地位并沒有絲毫的改變。“工人階級處境悲慘的原因不應當到這些小的弊病中去尋找,而應當到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中去尋找”。第四,恩格斯指出,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新發展,不僅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社會所固有的矛盾,相反,造成了資本主義社會文明更進一步的“越來越分裂”。
馬克思恩格斯在從事理論研究的一開始,就不約而同地將研究的著眼點集中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典型地——英國”。并由此出發,對整個人類的歷史及其發展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和揭示。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只要分工還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動對人來說就成為一種異己的、同他對立的力量,這種力量壓迫著人,而不是人駕馭著這種力量。原來,當分工一出現之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動范圍,這個范圍是強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這個范圍。”也就是說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對于“分工”現象的分析,已經注意到由于分工的出現,不僅導致了“異化”現象的出現,而且導致了“文明的分裂”,只不過是由于這一切都還是處在“蒙昧”的發展階段。但是,這一切卻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發展逐漸成為人類社會的“主流現象”,并在資本主義社會里達到了他們的極端狀態。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工人生產得越多,他能夠消費的越少;他創造價值越多,他自己越沒有價值、越低賤;工人的產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創造的對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蠻;勞動越有力量,工人越無力;勞動越機巧,工人越愚笨,越成為自然界的奴隸。”也就是說,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不僅導致了社會的“異化”和“文明的分裂”,而且將這種異化和分裂推向了極端。而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的這種“異化”和“文明分裂”的原因——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揭露的——就在于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那么,19世紀末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新發展是否改變或者緩解了這一狀況呢?恩格斯的回答同樣是明確的,沒有!恩格斯分析說,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礎是“工人為取得每天的一定數目的工資而把自己的勞動力賣給資本家。在不多的幾小時工作之后,他就把這筆工資的價值再生產出來了。但是,他的勞動合同卻規定,工人必須再工作好幾小時,以便完成一個工作日。工人用這個附加的幾小時剩余勞動生產出來的價值,就是剩余價值。這個剩余價值不破費資本家一文錢,但仍然落入資本家的腰包。”因此,“這個制度使文明社會越來越分裂,一方面是一小撮路特希爾德們和萬德比爾特們,全部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所有者,另一方面是廣大的雇傭工人,他們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產生這個結果的,并不是這個或那個次要的困苦而是制度本身,——這個事實現在已經從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十分鮮明地顯示出來。”也就是說,在恩格斯看來,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新發展,不僅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社會所故有的矛盾,相反,造成了資本主義社會文明更進一步的“越來越分裂”。究其原因,依就在于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矛盾,也就是說,資本主義的新發展沒有也不可能消滅或者改變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總之,面對19世紀末期,由于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特別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帷幔的悄悄拉開,資本主義社會的新發展、新變化,步入晚年的恩格斯在繼續整理出版馬克思未完成的工作的同時,堅持以哲學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分析、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新變化,并指出了資本主義新變化對于無產階級尋求自身解放的意義。
二、恩格斯晚年關于資本主義新變化思想的現代意義
雖然歷史的時鐘已經走過了100余年,恩格斯晚年所寫的《序言》和《導言》也距今亦有百余年。在這100余年中,資本主義社會以及人類社會在一次次巨大的、革命性的事件推動之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恩格斯晚年關于資本主義新變化的思想仍然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首先,為我們研究當今世界的新變化、新發展以及新的時代特征,提供了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馬克思指出:“新思潮的優點就恰恰在于我們不想教條式地預料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正是在這一批判的過程中,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這“一篇無可指摘的證言”中,對英國工人階級的狀況進行了實際調查和分析;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的階級斗爭》一書,對法國實際狀況進行了考察。這兩部著作是馬克思、恩格斯將理論和實踐的批判有機結合起來的成果。當面對19世紀末資本主義社會的新發展,為了從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角度,切實地指導世界無產階級工人運動健康發展,恩格斯不失時機地再版了這兩部著作,同時在這兩部著作所寫的《導言》和《序言》中,恩格斯繼續以他們的新的哲學世界觀為指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新發展、新變化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揭示。也給我們研究當今世界的新變化、新發展以及新的時代特征,提供了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其次,為我們研究和把握現代資本主義世界的新變化及其時代特征,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在恩格斯后,世界歷史又經歷了百余年的發展,在一次又一次的“科學技術革命”和歷史性事件的強力推動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飛速地發展著。世界先后經歷了所謂的電器時代、重工業時代、信息時代的發展,現在又正處在“生物時代”的入口處,即“生物時代”的晨曦乍顯。不僅如此,從世界發展的維度來看,世界的發展也已經由恩格斯時代的單一“資本主義化”發展時期,變成了以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相對立的兩極之間的競相發展的時代。也就是說,與恩格斯特別是恩格斯晚年所處的時代相比較,世界已經完成了革命性的變化。特別是在上世紀90年代,以蘇聯東歐為代表的社會主義陷失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世界歷史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世界歷史又表現出了新情況、新特點。如何把握我們當下時代的新發展、新變化,特別是由此造成的新的時代特征,已經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世界無產階級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面前。而且,這一問題解決得“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恩格斯晚年對于資本主義社會的新發展、新變化的分析為我們提供了有益大家借鑒。面對19世紀末期,由于以“電”的發現和運用,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帷幔徐徐拉開,恩格斯沒有簡單地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的具體的、歷史的、個別結論,而是始終堅持——如他自己所說的——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南”,創造性地分析和揭示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新發展及其意義。不僅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庫,也為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運動提供了有益的指導。也為我們具體地分析和揭示當代資本主義的新發展、新變化,特別是我們時代的新特征提供了榜樣和有益的借鑒。第三,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正確認識和揭露資本主義的虛偽手段,并揭示資本主義的本質,提供了有益的指導。
如前所述,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科學技術革命”的強力推動,資本主義社會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發展變化。不僅與恩格斯所處的資本主義社會相比較已經有了質的飛躍,而且與恩格斯時代的“文明”資本家階級相比較,現代資本家階級則更加“文明”、更加“道德”。現代資本家階級不僅關心工人階級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并注意改善和提高工人的生產和生活條件。更有趣的是,資本家階級還在“自由、平等、博愛”的旗幟之下,關心起工人的民主與自由的權利。例如,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普遍地建立起了每隔一段時間的議會總統普選制度,在企業內部,也建立起了企業職工的民主參與和管理制度等等。不僅如此,他們還時常在維護世界“人權”的旗幟下,“關心”其他國家人民的人權。如何看待日益“文明”、“道德”起來的資本家階級呢?正如恩格斯在《序言》中指出,資本家階級作為一個代表了“資本”“人格化”的階級,正是在“資本”的內在動力的推動之下,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必須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大效率、最節省的方法直接地了當地“抓住每一文錢”,迅速地實現“資本”的增殖。否則,資本家階級將失去其存在的理由和活力。因此,對資本家階級來說,“資本”的本質決定了資本家階級的本質。反過來說,資本家階級必須體現并表現出“資本”的本質。否則資本家階級就不是資本家階級了。也就是說,只要“資本”的本質不發生改變,資本家的本質也就不會改變。然而在現實中,資本家階級之所以能夠變得“文明”和“善良”起來,主要是因為,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進一步的發展,特別是由于一次次“新的科學技術革命”興起和爆發,在客觀上為資本家階級越來越“文明”創造了現實的基礎和條件。具體地說,首先,“新的科學技術革命”使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生產效率大大得到提高,以至“時間成為金錢,效率成為生命”成為支配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絕對規律。與此同時,使得資本的有機構成大大提高,致使資本家用于支付工人工資的“可變資本”在整個資本中所占的比重不斷地下降。這就意味著,資本家在單位時間內所獲得的剩余價值也就越來越多。其次,“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使得在“競爭規律”支配下,資本主義生產規模越來越大,而且成為一種必須。這也就意味著,資本主義企業生產的規模將越來越大,“每次同工人發生沖突時所遭受的損失和營業困難也就越多。”為了避免與工人階級之間的“不必要的糾紛”,他們不得不變得“文明”“善良”起來。此外,自由貿易的發展,和世界各國的國門被“資本”打開,以及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現,也為實現資本的增殖創造了條件。因此,要正確認識資本家階級的所有“正義”和“仁愛”讓步以及工人階級的悲慘處境,就必須“到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中去尋找。”
決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蒙蔽。由此,我們可以邏輯地得出結論,恩格斯的這一分析為我們揭示當今資本主義的實質提供了指導。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雖然歷史的時鐘已經走過了100余年,恩格斯晚年所寫的《序言》和《導言》也距今亦有百余年。在這100余年中,資本主義社會以及人類社會在一次次巨大的、革命性的事件推動之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翻天覆地地變化。不僅如此,世界歷史也從單一的資本主義發展時代,進入到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共同競爭發展的時代。我們在這樣的一個全新的條件下,重新研究恩格斯晚年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新認識,并揭示其現代意義,對于我們認識當今資本主義社會以及整個人類社會的新變化、新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作者:余冰 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計算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