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wǎng) 資料文庫 清代滿漢民族的飲食文化范文

清代滿漢民族的飲食文化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zhǔn)備了清代滿漢民族的飲食文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飲食制度與飲食禮儀

飲食制度,這里指宮廷中針對飲食所制定的典章制度。清入關(guān)前,沒有專門的飲食典章制度。史書記載,皇太極時期仍“席地而坐,自割肉而食”,沒有君臣之別。而漢族從“周公制禮作樂”起就非常講究禮制,講究等級,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自上而下都有一整套的禮法,人人循禮而行不得僭越。如《禮記•禮器》記載:“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吃什么、吃多少都要分等級,可見禮法的嚴(yán)密。清入關(guān)后,承襲了明代的飲食制度,如宮廷御膳的管理機(jī)構(gòu),仍為內(nèi)務(wù)府與光祿寺。同時,在飲食禮儀方面,滿族也深受漢族的影響。如吃飯時的禮儀,《周禮》中明確規(guī)定“毋咤食”,即吃飯時不要發(fā)出難聽的聲音。這一點對于以前處于牧耕式、落后、豪放的滿族人來說很困難,但據(jù)從小生活在王府的金寄水回憶,他“全家一塊吃飯,要時刻注意不讓碗筷相碰發(fā)出聲響,咀嚼食物、喝湯都不許發(fā)出聲音”。可見漢族的飲食禮儀對滿族的影響之深。當(dāng)然,隨著滿族飲食文化的傳入,一些滿族固有的飲食禮儀也在潛移默化中進(jìn)入漢人的生活。這種現(xiàn)象最明顯的例證,就是滿漢全席的上菜禮儀。據(jù)談遷《北游錄》記述清初滿族貴族“款客,撤一席又進(jìn)一席,貴其疊也”。而滿漢全席講求兩天或三天用完,分組上菜,上菜后要“三撤席”。從中可看出滿漢全席上菜的禮儀與此完全相同,是受滿人的影響。

二、飲食結(jié)構(gòu)

中國自從先秦時期飲食就有主副食之分。在主食上,漢族南方主要以大米為主食,所謂“南人之飯,主要品為米,蓋炊熟而顆粒完整者,次要則為成糜之粥”,而北方人以面食為主食,即“北人之飯,主要品為麥,屑之為饃,次要則為成條之面”。滿族也以面食為主食,其面食制品總稱為“餑餑”,習(xí)稱“滿州餑餑”,它是滿族最主要的主食之一,也是滿族民間傳統(tǒng)食品。其品種多樣,用料廣泛,風(fēng)味獨特,具有粘、甜、酸、酥的特點,使用的原料主要是玉米、麥、高粱、粟、糜等。種類包括薩其瑪、“粘耗子”、搓條餑餑、牛舌餑餑、年糕、旋餅、“粘豆包”、炸糕、綠豆糕等。其中,尤以薩其瑪最負(fù)盛名。薩其瑪,滿語為“狗奶子糖蘸”之義。狗奶子即產(chǎn)于東北的一種形似狗奶的野生漿果,是薩其瑪最初的果料。薩其瑪是滿族傳統(tǒng)糕點,又稱糖纏或餑餑糖纏。原來是泛指用胡麻和蜜糖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種食品。其食用和制作方法在清代一些筆記里常常提到。如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載“:薩其瑪乃滿族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面為之,形如糯米,用石灰木烘爐烤熟,遂成方塊,甜膩可食。”入關(guān)后,薩其瑪也成了漢族民眾所喜愛的食物,甚至在今天,也仍然廣受歡迎。廣州駐防營是清朝沿海駐防的一部分,他們是乾隆年間分六批(共1500名)遷入廣州的。受當(dāng)?shù)厝说挠绊懀皬V州滿族日常主食以大米為主”。同樣,“南人飯米,北人飯面,常也”,但是北京的滿族人在主食上也多少受到南方漢人的影響。如金寄水回憶“我家每天兩餐主食,一年到頭,從不改樣,永遠(yuǎn)是老米飯(又名柴米,即陳倉米)和白米飯。不見白面蒸食。只有過生日吃面條,過年、入伏吃煮餑餑。”在傳統(tǒng)副食方面,因為品種繁多,所以融合的程度深、范圍廣。滿族人偏好豬肉,視豬肉為“福肉”。《漢書•挹婁傳》記載:挹婁“好養(yǎng)彘,食其肉”。挹婁是滿族的祖先。而北京地區(qū)由于地近塞外,故清代以前統(tǒng)治者都偏好牛羊肉。

三、節(jié)日飲食習(xí)俗

據(jù)《北平風(fēng)俗類征》記載,立春日食春餅,“備醬熏及爐燒鹽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雞蛋等,而以面粉烙薄餅卷而食之”。顯然,這里各種餡是受滿族人飲食習(xí)慣影響的結(jié)果。3.小年用麥芽糖祭灶神小年祭灶是中原地區(qū)的習(xí)俗,每年這天漢人用黃羊、紅棗等祭灶,謂之“送灶神”。《燕京歲時記•祭灶條》中說:“二十三祭灶,古用黃羊。”滿族本無此俗,入關(guān)后沿襲明代舊例,清宮中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祭灶,要設(shè)供案、安神牌、香燭等。供品要用黃羊、麥芽糖等三十二種。麥芽糖是從盛京內(nèi)務(wù)府進(jìn)貢的,故北京一直稱麥芽糖為關(guān)東糖。另據(jù)金寄水記載,他家王府小年“供品包括關(guān)東糖、糖瓜、江米糖、糖餅、桂圓、荔枝、紅棗、栗子,以及草料、清水、香蠟、紙馬等物,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只黃羊,平放在一個大木槽里,放在供桌后面,故稱之謂‘黃羊祭灶’。”可見,雖然小年祭灶是漢人的習(xí)俗,但用麥芽糖祭灶卻也融進(jìn)了滿族的特色。4.端午節(jié)食椴木葉餑餑端午節(jié)為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相傳是為了紀(jì)念屈原。漢族傳統(tǒng)要在這天裹粽子、向江中拋粽子,傳說是為了喂飽屈原葬身江中的魚,以防它們損壞屈原的遺體。所以,漢族在這一天都要吃粽子。滿族舊俗端午節(jié)食椴木葉餑餑,并以之祭神。椴木葉餑餑是用椴木葉包粘高粱米與小豆泥而成。定都北京后,受漢人影響,端午食品中椴木葉餑餑與江米粽子并舉,但前者主要用于坤寧宮祭神,而后者則更多地被作為節(jié)日食品來食用。據(jù)乾隆十八年檔案記載,從五月初一到初五,弘歷的膳桌上共擺了1332個粽子。5.龍頭節(jié)吃太陽糕龍頭節(jié),又稱太陽生日。漢族農(nóng)歷二月二日龍頭節(jié),北方與南方民間有吃太陽糕、油煎糕點、撐腰糕和凍狗肉的習(xí)俗。滿族本無此俗,入關(guān)后,受漢人影響,也開始盛行。《帝京歲時紀(jì)勝•中和節(jié)》中記載:“京師于是日(二月朔)以江米為糕,上印金烏圓光,用以祀日,繞街遍巷,叫而賣之,曰太陽雞糕。”雖仿漢俗,但是滿族又有自己的堅持,滿族人不食狗肉,因為狗對滿族人有著特別的意義。據(jù)《建州聞見錄》載:“建州女真人有以狗為始祖者,禁宰殺,時穿狗衣者惡之。”《吉林鄉(xiāng)土志》亦云:“恐妨害神祖也。”反映了女真人的某些氏族曾以狗為圖騰而加以崇拜并禁宰殺的史實,后來狗肉逐漸成為滿族的一項飲食禁忌。

四、飲茶與飲酒文化

滿族人一般不好飲清茶。因茶葉出自溫和潮濕的南方,而關(guān)東地區(qū),荒寒閉塞,不但不產(chǎn)茶,還交通不便,要喝清茶是不容易的,所以平日人們多喝“糊米茶”,即把稷米炒糊后沖水喝。這種“茶”味道濃醇,開胃健脾,有助消化。入關(guān)后,京旗滿族受漢文化濡染深厚而嗜好飲茶,并常以飲茶品茗為雅事、樂事。清德宗光緒皇帝平日“嗜茶,晨興,必盡一巨甌,雨足云花,最工選擇”。普通八旗官民“雖官至三四品,亦廁身其間,并提鳥籠,曳長裙,就廣坐,作茗憩,與困人走卒雜坐談話,不以為懺也”。滿族是一個喜愛并擅長飲酒的民族,其早期主要出產(chǎn)以糜子釀造的“米兒酒”,到明朝末年,開始盛行以高粱等釀制的烈性燒酒。滿族入關(guān)前并無專門的飲食典章制度,也無等級之分。入關(guān)后,“順治初年……凡鄉(xiāng)飲酒,序長幼,論賢良,別奸頑。年高德劭者上列,純謹(jǐn)者肩隨。差以齒,悖法偭規(guī)者毋俾參席,否以違制論”,基本沿襲了明朝的舊制,接受了漢族的飲酒禮儀。民族交融從來不是單向,而是雙向的。入主中原的滿族,在竭力維護(hù)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也在積極地接受比自己先進(jìn)的漢文化。與此同時,漢文化憑著它巨大的包容性,在與滿族文化的不斷接觸、碰撞中,進(jìn)一步得到了豐富、完善。

作者:史海燕單位:江蘇省口岸中學(xu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免费福利红片| 成人做受120视频试看| 亚洲欧美日韩网站|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视频| 亚洲欧美综合乱码精品成人网|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图片| 日本丰满熟妇BBXBBXHD|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大片| 一级毛片特级毛片国产| 日韩A∨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狠狠操.com| 免费黄色网址入口|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夜夜嘿视频免费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福利视频导航网站| 四虎影视免费在线| 8090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天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两个丫头稚嫩紧窄小说|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伊人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扒开大腿让男人桶| 国产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91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好大好爽再深一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动作大片| 欧美精品va在线观看| 人气排行fc2成影免费的|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国产精品66在线观看| 2020因为爱你带字幕免费观看全集|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a| h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 尤物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 杨贵妃艳史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