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文學評論類期刊研究范文

文學評論類期刊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學評論類期刊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文學評論類期刊研究

一、文學評論期刊的定位

現代社會新資訊產生的周期短,接收途徑多種多樣,傳播迅速、范圍廣闊,隨之產生相應的文化現象,這種任何事物都與文化掛鉤的“泛文化”遍布社會各個領域,同時也給文學劃分了不同的階層和等級:固守文學家園的純文學、行走在文學邊緣的泛文學、與作文教育相結合的青少年文學、淪落到街頭地攤的通俗文學。于是,依據共性對文學評論類期刊進行分類的工作已經提上日程。美國人詹姆斯•B•科巴克在《創刊指南》一書中將雜志分為兩大類———付費訂閱的消費類雜志和贈閱發行的行業類雜志,文學評論類期刊屬于付費訂閱的消費類雜志。這樣分類的依據是兩種類型雜志的成本和目標讀者,站在創刊者的立場上,方便創刊者在運作初期決定投入資本的大小以及版面風格的設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期刊版式全攻略》中,參考了美國的雜志分類方法后將期刊按照版式風格分為消費類雜志、行業雜志和文學雜志,文學雜志自成一類。“這種期刊通常文字厚實,插圖輕松,廣告也不多。這里有些例子:《讀者》、《收獲》、《天涯》、《讀書》、《青年文摘》。”雖然這種分類方法比較貼近,但它忽略了文學評論類期刊中以大量圖片形式存在的畫報。例如,以圖文并茂的精美方式與讀者見面的老期刊———《良友》。另一本將雜志這個媒介產業化的《雜志產業》則給出了這個領域最多樣的分類,按照雜志的報道范圍,即內容將其分為消費者雜志、行業雜志、組織雜志、協會雜志、公共關系雜志、促銷雜志這幾個主要類型;在其他類型中包含了文藝雜志、簡報雜志、星期天雜志、免費城市雜志、網絡雜志或電子雜志。其中文藝雜志是指“文藝出版物,如《北美評論》,通常刊登一些高質量的詩歌、小說、散文和文藝評論。”這種分類方法雖然細致謹慎,但更適合西方期刊的分類習慣。綜上所述,文學評論類期刊的定位在非大眾化的文化期刊上,向讀者提供文化范圍內各種作品中的精華內容以及評論,這是它們的共性。不同的只是稱謂,有“文學雜志”,有“文化期刊”和“文藝雜志”,還有的則把兩者結合起來叫“文學藝術期刊”。本文主要討論的是以刊登各種文學作品、文學資訊以及評論為主的文學評論類期刊。

二、文學評論類期刊的編者、作者、讀者三維結構

任何文化出版物包括期刊的存在都依賴編者、作者、讀者這個三維結構,三者角色分配平等、相互影響。一個在文化和商業雙方面取得成績的期刊,這三者之間往往經歷了數次博弈。編者。編者(由于本文討論的是文學類評論期刊,所以以下所述都是針對這類型期刊的編者、作者和讀者)可以說是作者和讀者之間的橋梁,甚至有的時候編者就是作者。編者以讀者為服務對象,在尊重作者勞動的基礎上,精確篩選出適合期刊風格、符合期刊理念、提高期刊質量的作品。在推動讀者思維、提升作者創作才能的同時也不斷給期刊自身營造一個濃厚的文化氛圍,引領一個文化創新的局面。讓文化類期刊在滿足知識分子需求的同時也實時反應出國內文化范圍內各個階層的變動,為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指明道路。所以,編者是權衡作者、讀者和期刊本身的量尺,在編者和讀者之間借期刊這個媒介有一個雙向的反饋。作者。文學評論類期刊的作者往往是走在文化前列、風口浪尖或是邊緣的人群,他們可以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深淺不一地反應文化界的風吹草動。文化類的撰稿者也有不同的分類,大致上分為:一是發表小說、詩歌、散文等不同題材的文學作品的作家。二是時事評論人,比如定期在相關期刊上發表針對當下文化現象的評論。三是行業評論人,即為專門的行業發表評論。比如影評人、書評人。四是專欄作家,這類作者自由度比較大,發表時評、專業評論或者自己撰寫一些雜文、散文甚至小說等作品。多是利用這些作者的名氣提高雜志的銷量以及口碑。在作者這個環節中有很多變數。有的作者喜歡用樸實通俗的語言來解釋深刻復雜的文化現象;有的作者喜歡對于大眾化普遍的文化現象進行專業化、多層次的研究,深入挖掘它們的實質;有的作者文風樸實,喜歡深入群眾走親民的大眾化路線;有的作者文風前衛,喜歡走在文化邊緣,贏得關注。甚至有的作者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往往是他一開口就成為各大期刊爭相報道的對象。作者的多種多樣對期刊是資源也是考驗,作者對期刊內容風格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讀者。讀者是期刊傳遞的終端,也是有關期刊意見反饋的開端。不同的讀者讀同一作品會有不同的感觸;同一讀者在不同的時間、環境下讀同一作品也會有不同的感觸,由此可見讀者的口味難以琢磨,產生的力量是難以估量的。近年來讀者的層次和素質都在上升,品味也參差不齊,一旦期刊質量有所下降便難逃讀者們的口誅筆伐或是馬上更換閱讀對象,這對期刊本身是壓力也是動力。讀者將期刊閱覽后的感受和經驗忠實地傳達出來,期刊在吸取了這樣的養分之后才能走得更遠。所以,作者提供稿源、編者審編組稿、讀者反饋、期刊接收后修整,這樣一個過程才是期刊創作營運的完整過程。

三、文學評論類期刊的經典案例

文學評論類期刊擁有廣大而固定的讀者群。這個群體有著鮮明的特點,即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渴望在思想和知識方面不斷提升和豐富、關注文化范圍內所有事物的變遷。以文學為主要內容的雜志在思想和意識上促進中國現代化的同時也不斷在追求自己的個性與主張。案例一:《讀書》。《讀書》由中國出版集團主管,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主辦,1979年創刊,范用先生和著名學者陳原是《讀書》雜志的主要發起人。《讀書》被很多人譽為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有影響力的文化雜志。《讀書》內容風格的變化。三聯出版社旗下的刊物《讀書》雜志創刊已經有28個年頭,并非簡單的書評雜志,兼具文化、思想問題的探討,對讀者的定位是“喜歡看書的普通人”。1996年著名學者汪暉、黃平接管《讀書》,對《讀書》的詬病也開始。主要有兩點意見:一是《讀書》風格南轅北轍,由人文氣息的書評雜志變成一本純學術理論的雜志,其中討論的一些關于全球政治經濟學、后殖民時代等問題被很多讀者認為晦澀難懂,且其用犀利的文字構成學術論文模式也逐漸不被大多數讀者所接受。二是黨派之爭。汪暉、黃平被認為是新“左派”人物,而《讀書》自然成了這群人發表言論的平臺,屏蔽了自由派人士的觀點。大眾喜聞樂見的書評雜志變為專供少數精英深度的學術雜志,《讀書》經歷的這場流變,在很多雜志身上也發生過。1995年,韓少功擔任海南作家協會主席的時候,也曾試圖將《天涯》全力打造成人文雜志。雜志更換主編意味著更換風格,這樣的事件很普遍。主編的更替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抓住讀者、抓住市場,那種編者的理念正好是市場所需、讀者所好的理想狀態已經不多見了。面對《讀書》以及所有文學評論類期刊是傳遞中國知識分子最新思想的平臺這一事實,編者需要在文藝、政治、經濟各界發生的重大事件之中,兼顧讀者層次以及雜志質量的同時,甚至經過更多因素的綜合考慮之后做出最終的選擇,以此來保障這一平臺的穩定堅固,繼續《讀書》在文學評論類期刊中卓爾不群、出類拔萃的神話。

《讀書》的版式研究。按月發行(除1989年七八兩月合刊外)的《讀書》雜志,不論是封面、內文還是紙張裝幀都堅持一貫的簡約清新。對其風格版式的研究以2007年5月一期為例。封面。《讀書》的封面設計樸素淡雅,由雜志名稱、出刊日期、要目、一張圖片這四個元素構成。圖片居中占去封面的二分之一,由藍、綠、粉、黃四個顏色以剪影的方式構成一幅生活畫面。圖片清晰、生活化,雜志功能一目了然是《讀書》雜志封面的特點。封二和封底。封二用名家撰文、名家配圖的方式構成“畫說”這個欄目,文是以雜文、評論或是散文體呈現,畫多是一些漫畫。封底是各出版社推出的書籍介紹以及條碼。起修飾和宣傳作用的封面和封底的內容都很簡單固定,沒有海報、刊例等多余的組成部分,給人一種內斂、實而不華的感覺。目錄。目錄在封二之后,作者、標題、頁碼構成目錄正文,沒有圖說。版權頁。版權頁在內文的最后一頁,上下雙欄形式,上半部分是期刊的廣告,下半部分為版權頁內容,篇幅較短。欄標和標題。欄標采用的是黑色背景襯托白色漢字大黑簡字體,雜志用了兩個欄標。標題橫排、豎排都有,采用漢字大宋簡。部分文章配有黑白插圖。讀者來信。讀者來信是編讀往來交流的平臺,“讀書平臺”這個欄目就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多是一些讀者讀后的感想及對文章中不妥之處的提點。“讀者平臺”采用雙欄的排版方式。編輯手記。《讀書》在最后的部分是編輯手記,(2007年5月這一期是代編輯手記)主編就當期辦刊的主題發表感想,有時候遇到特殊事件或是值得紀念的日子則侃侃而談。《讀書》采用32標準開本,版心橫向居中。除了封面、封底和插頁是彩色以外,全部由黑白的文字組成。文章深淺不一,歷史感和現代感并重。大篇幅的文章依然保持了頁面的連貫。《讀書》永遠是文學評論類期刊素質的風向標,任何小小的異動都將引起知識界的關注。案例二:《青年作家》。《青年作家》是由成都日報報業集團主管主辦的文學類雜志。由魯迅手跡作刊名、巴金先生撰寫創刊詞。《青年作家》成為四川本土文學評論類期刊中的佼佼者,并逐漸向全國各地推廣。《青年作家》改版。《青年作家》雜志社創刊于1981年4月,前身為《青年作家》編輯部,是成都市委宣傳部主管、成都市文聯主辦的文化事業單位。1987年4月編輯部成為獨立法人單位,為成都市文聯下屬縣級事業單位。1989年4月,刊物劃歸成都市新聞出版局主辦。1997年6月,青年作家編輯部更名為《青年作家》雜志社。2004年1月劃歸成都日報報業集團主管、主辦。《青年作家》是成都市唯一公開向海內外發行的純文學刊物。1990年至2005年,陽正太、傅恒任、章夫先后任青年作家雜志社主編、總編輯。創刊已25年,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風光一時,《青年作家》于2006年全面改版,新版于2006年1月1日正式上市。新版《青年作家》在保持其“文學期刊”屬性的基礎上,更強調關注現實、緊貼現實的態度,以“青年性、文學性、思想性”為辦刊宗旨,以“青年推動時代”為辦刊理念。全國知名青年作家鐵凝、史鐵生、高行健、賈平凹、張承志、肖復興、池莉、方方、阿來等人的佳作都在《青年作家》上發表。他們從《青年作家》起步,最終成為知名作家,實現了《青年作家》的辦刊初衷。同時,《青年作家》也培養了喬瑜、棧橋等一批較有成就的本土作家。

到2005年底,《青年作家》建立了穩定的發行渠道,在國內現存的800多種文學期刊中,發行量已居前十位,以城市的發行量為主,并進入香港書刊市場。《青年作家》的版式研究。按月發行的《青年作家》在封面、內文、裝幀排版方面大膽創新、獨樹一幟,既有青年的活力又不失作家的內涵。封面。牛皮紙的封面設計簡約、布局穩重,由雜志名稱、出刊日期、要目、條碼構成,圖說這一元素不定期地出現在封面上。封面顏色由紅與黑組成,添加朝氣的同時又不失沉穩。封面有一個獨特的設計,在刊名下方剪裁出了一個約摸三指長寬的正方形窗口,顯出扉頁目錄中的標題,多是當期的主題,對重大事件的追溯。封二。版權頁和讀者來信都被安排在封二上。讀者的反饋忠實而誠懇,初讀的人可以瀏覽一下大眾對此刊的態度。另外,巴金老先生題寫的“把心交給讀者”居中放置,一直以來是此刊的辦刊宗旨。封三和封底。封三體現了濃重的本土特色,“大家•成都”欄目介紹當地的文化風雅。封底則是目錄的重述,放置在不能拆開封套的情況下瀏覽不了當期的主要內容。目錄。扉頁的目錄中《青年作家》的重點欄目主要有6個,分別是“新視角”、“新觀察”、“新文本”、“新青年”、“新鏡像”、“新批評”。每期的欄目不同,還設有“新詩庫”、“新專欄”、“新講壇”、“新書架”等。其中,“新觀察”有點類似世界文藝快訊,微縮了世界各地的圖書、電影的最新出版發行、獲獎、作續等情況。“新專欄”請到余世存、麥加和蔣藍等知名作家長期撰稿。另外,“新青年”欄目是《青年作家》重點培育的欄目,是發表成都新一代作者習作的陣地。每篇文章都配以知名作家、學者點評,并且嚴格按照校對的格式進行,給編輯出版專業的學生提供了一個范本。該欄目與各級文聯、作協及高校文學社團建立了合作關系,開展講座、進行交流。欄標和標題。欄標多居于頁面的左上或右上,標題多是居中擺放。兩者均采用漢字大宋簡。別冊。沒有拉頁和插頁的《青年作家》從改版后的第一期開始定期隨刊贈送口袋書。作為雜志本身的增值服務,有小說、紀實、詩歌等,內容多樣。瘦身的特殊長開本,版心居中,正文由黑白文字組成,多采用雙欄的排版方式,正文充滿整個頁面很少留白,也很少有抽文和圖片、圖說等。排版靈活,全刊不見廣告。《青年作家》視角鎖定世界的文學,藝術,歷史政治事件,搜羅了新文藝青年的代表、激進分子或者是極具80年代性格的文人墨客的作品,兼具文學性和時代性。消費社會環境下的文學類雜志越來越傾向于非大眾化的閱讀群體,似乎這樣的群體口味更好把握;也越來越傾向于具有一定知識基礎的邊緣人士,以此來彰顯雜志自身的個性和價值。

近年來,隨著文化產業的興起,文學評論類期刊在繁榮文學創作、推動文學事業發展的同時還要忠實地向讀者反映文學界的真知灼見,杜絕“文化腐敗”。21世紀對文學的需求開始膨脹,文學評論類期刊只是滿足這種需求的媒介之一。求知若渴的知識分子在審讀每一份文學期刊的時候都抱著影射自身文化需求的態度,編者選稿或作者的言論一旦超出自己接收的范圍就會立刻劃上記號。在這樣弱肉強食的生存環境中存留下來的都是精英,它們堅持著自己的創刊宗旨和理念,用迂回曲折的戰術繼續向文學的塔尖奔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视频资源总站|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插曲的痛的30分钟|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刺激的视频| 国产一级理论片| 91香蕉污视频| 国产精品亲子乱子伦xxxx裸| 99热国产在线观看| 婷婷开心深爱五月天播播|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精品中| 日韩欧美电影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男女疯狂一边摸一边做羞羞视频 | 日本动漫黄观看免费网站|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人人蜜桃麻豆|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国产a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91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香蕉视频a级片|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97av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 juliecasha大肥臀hd| 少妇高潮无套内谢麻豆传| 中文字幕一区视频一线| 日本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 杨幂最新免费特级毛片|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欧美精品videossex欧美性|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男人天堂视频网站| 免费在线观看毛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直播| 午夜伦4480yy私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