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秀瑤族舞蹈文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瑤族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廣西省遍布多種瑤族支系且擁有豐富的瑤族舞蹈文化,本文通過對廣西省來賓市金秀瑤族舞蹈文化調查與研究,從而發掘一個歷史悠久群居山區的特有民族的舞蹈歷史與文化。金秀瑤族共五個支系,該瑤族支系中盤瑤、山子瑤、花藍瑤、坳瑤、茶山瑤,各自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語言、文字、舞蹈,經過漫長的歷史變遷、生活條件發展、風俗文化沉淀形成的獨具特色的舞蹈文化。
【關鍵詞】
金秀;瑤族;舞蹈文化;祭祀方式
一、廣西金秀瑤族舞蹈歷史背景
大概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之際,廣西島上便有了瑤族先民的足跡,明朝時期,瑤族人民仍然分布在廣西境內各地,在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時期人民紛紛遷移到廣西,使得廣西地帶的人口眾多,出現了民族之間的同化。如今的瑤族主要駐扎在廣西境內的中南部,經過長時間的歷史變遷與歷史改革,瑤族的歷史慢慢沉淀在廣西這片寬廣的熱土上,使得瑤族的文化更加的璀璨獨特。瑤族舞蹈的表現形式有“桌臺”“蘆笙”“羊角短鼓舞”“盤古”。“武打”和“文打”是他們的打法之分,“高樁”和“矮樁”是他們的區別。具體到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金秀瑤族自治縣誕生于廣西來賓市,坐落于廣西桂林的中南部,它是我國有史以來最早成立的縣城。金秀瑤族的舞蹈一共有五個支流,每一個支流代表著一個瑤族支系(盤、山子、花籃、茶山、坳)這五個支系五個瑤族舞蹈是金秀瑤族舞蹈中的精髓所在。
二、金秀瑤族舞蹈支系分類
支系一:茶山瑤是金秀自治縣的中北部以及金秀河岸上的一個瑤族部落,整個部落主要的村落有七個村(四、夢、美、劉、田、金、社)兩個六(六段還有六定)一長一軍一寨一柳三片一道一桐一水一夢(長二、將軍、寨保、楊柳、三片、干道、長桐、滴水、羅夢),一共有9100多個人口。茶山瑤的“做功德”特別的隆重,凸顯這個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支系二:山子瑤自稱自己的瑤族是“甘迪門”主要分布在金秀永福的鹿寨,以及越南河江的邊上。山子瑤能歌會舞,是一個很有才華的瑤族支系。它擁有自己的語言,是一個獨特的民族。山子瑤的方言是金門。支系三:坳瑤自稱勉或者是坳標,由于坳族的人把“瑤”還有“坳”的讀音念的差不多相似。所以把自己的族叫做“坳瑤”。坳瑤主要的部落有苓香山、冬葉坪、斧柄崗、單格場、李子青等地。他們遷移多處,曾經在百色、南寧這兩個地帶駐扎過,隨后又開始遷移到桂平還有平南這兩個地方。曾經也在大夢、古雍停留過。現在主要的駐扎是在廣西金秀自治縣。支系四:盤瑤人口是最多的一個瑤族,也是最重要的支流。主要講的是苗瑤兩種語言的語支。它主要的方言是“標敏”還有“勉語”。盤瑤自稱“勉”或者是“棉”。它主要分布在四鄉(三角、忠良、長桐、大樟、三江)一鎮(金秀)。支系五:花藍瑤主要在廣西省來賓市金秀縣的西南和中部(門頭、古卜、王桑、大凳以及羅香鄉,大約有1881人)。花藍瑤因為服裝的圖案是以藍花為標本的,所以他們服裝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
三、金秀瑤族舞蹈語匯
金秀瑤族民間舞蹈十分的精彩,內容十分的豐富,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每個支系之間都有不同的舞蹈表演。盤瑤——《還盤王愿》,盤瑤較為隆重的節日是一年中的“盤王節”,“盤王節”亦可稱為“跳盤王”、“祭盤古”、“打盤王齋”,在瑤族人民心中更多把該儀式舞蹈稱為“還盤王愿”,“還盤王愿”一般是盤瑤祭拜其祖先時跳的舞蹈,祭祀性十分強。因為當地的瑤族人民十分信奉盤王,將盤王當作盤瑤這一個民族的開山始祖。
盤王舞具有獨自的特色,一般都是用長鼓作伴,在跳盤王舞的時候,跳躍、旋轉都是互相在轉換的,舞蹈的動作方面其實多數都是在模仿農耕時播種、伐山造林、開拓荒野、還有狩獵等勞動動作,所以“跳盤王”這個類型的舞蹈動作比較的粗獷比較大方大氣,最主要的是給人一種很豪放,很奔放的感覺。節奏變化多端,快慢兼并,時而快時而慢。跳盤王舞主要的兩個流程一是請圣、排位、上光、招禾、還愿、謝圣;二是邀請瑤族上下的人民以及他們的祖先流樂。女子的舞蹈動作比較輕柔緩慢,腳下的動律主要以蹲顫為主,左腳的腳尖向外邁一小步,右腳也跟著邁向左腳一小步,兩腳相靠近。在運行這組動作的時候,身體的中斷保持前傾的狀態,膝蓋微蹲,每走一小步,膝蓋就顫動兩次,邁一步退一步。進退兩次之后,左腳腳掌勾起向后踢步再向外踏步走一個圈,此時左右腳相貼,以左腳為主力腳,右腳為動力腳相互顫動。右腳的腳尖輕輕點地進行顫動。茶山瑤——《功德節》,茶山瑤的族人十分的信俸鬼神之說,所以他們十分崇拜自己的祖先,在功德節里面,他們經常舉行祭拜鬼神這一類的儀式,他們稱之為“做功德”,“做功德”是一種祭拜儀式其實也是一種文化娛樂。“功德節”舉行的時候一般分為四個儀式:1、架橋請神——功德橋,架橋一般是由師公擇日之后才開始,橋架好之后便要邀請茶山瑤族最德高望重的老人進行祭拜功德橋、剪彩、誦經,儀式舉行期間,任何人不可以通過功德橋,接著把最善良的天神寫在紅色的帆上,把最兇惡的鬼神的名字寫在黑色的帆上,白色的帆上寫茶山瑤族的祖先的名字。在進行時,師公不斷的呼喚圣靈的名字,放鞭炮齊鳴,意味著神靈的大駕光臨。2、滑稽小戲——師公舞“跳神”。3、艷服祭奠——這種禮服十分的講究:主要是悅神、走親會有、戀情以及手藝。4、走親會友——邀請自己的親朋好友到家中痛快暢飲,稱為茶山瑤的功德村,節日一般舉行三天的時間。茶山瑤的舞蹈動作比較的歡樂,男女的動作主要以小踏步為主,在踏步的同時,上身的動作一般都是蹲立的狀態,最經典的動作:女子半蹲狀態身體左右的擺動,頭跟著肩膀的方向擺動,每擺動兩次就停一拍。男子的動作也比較的好玩。以左腳為主向前邁步,右腳緊跟著向前,同時身體以半蹲的狀態,身體前傾,塌腰。邁左腳的時候,左手背手于臀部,右手向上甩動于頭部為止,像是擋住太陽光線然后觀看女子表演的形式。
“跳神”,是功德節里面最重要的儀式,此舞蹈有著十分規范的形式,舞步自在自由,腳步輕松,動作柔和,十分秀氣。腳下一般分為蹲顫步還有分離的了字步。手上的動作相較腳下的動作那就難度加深了,動作錯綜復雜,十分豐富,單單雙簧手有單雙之分,加上單山膀彈袖以及單拍腿、挑擔這幾種。動作模擬神靈駕到時模樣,較為輕盈,其模仿的是神靈的凌云駕霧之說。花藍瑤——《游神節》,游神節這個節日里面主要的祭祀舞蹈就是“游甘王”其實也就是他們所說的“跳甘王”,跳甘王的意義在于花藍瑤的人民信俸甘王,在游神節里面他們會邀請甘王現身幫瑤族的人民消災解難,保佑瑤族人民的健康成長。跳甘王是一種祭祀性的舞蹈,必須由師公開壇跳甘王舞,師公帶著面具,手里面拿著木棍,前后左右的走來走去,意味著祖公開始從天而降,前來受供,開始模仿各種勞動的情景,這種舞蹈主要是祖公為了建立種族時的辛勤勞動,因此動作都是以農耕為主,比較抽象,生活化。師公拿起香火祭拜祖公的前來,再把弓箭拿起來,要求參與跳甘王舞蹈的人拿起盾牌與之相互扮演甘王在防御外來侵擾時候的畫面。動作狂野,有勁,腳下動作平穩扎實,速度也很快,節奏時而強烈,時而輕緩,給人一種震撼的場景,接著就是一邊跳一邊把甘王像送回甘王廟,才意味著這個舞蹈的結束。
坳瑤——《浪坪節》,《浪坪節》是坳瑤人民最喜歡,最經典的節日,在浪坪節的時候,坳瑤的人民就會集體出來跳黃泥鼓舞。黃泥鼓一種群舞,是利用公鼓還有母鼓相互配合完成的,母鼓與公鼓表演形式不一樣,母鼓跨在腰間進行拍擊,公鼓卻是拿起來敲打的。隨著音樂的伴奏的起伏,動作的變化復雜交錯。公鼓的動作是經過不斷的翻轉跳躍進行敲打的,時而穿梭,時而旋轉,腳下的跨步不斷不的變化跳躍,身體成弓子型不斷地涮腰,動作的幅度很大,跳躍性十分的強,并且十分的講究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默契,身體之間的協調性,隊形轉換的鏈接。山子瑤——《度戒節》,《度戒節》是金秀瑤山最有特色的節日,它是一種禮節,是青少年過度成為成年人的活動,要是成人想要結婚生子,必須接受這種度戒禮節的洗禮,博得全瑤族人民的贊同、認同以及欣賞信任才可以成家。每當這種活動舉行的時候,全瑤族方圓上下幾百戶人家便聚集在同一個地點進行禮節的舉辦儀式。這種活動的儀式主要的形式是這樣的主要內容是“跳云臺”,也就是說類似上刀山、下火海等危險的關卡。男性的青年準備成年的時候必須要接受這種艱苦的考驗方可過關。在戒度的時候與茶山瑤類似,也是需要建造祭祀臺,但茶山瑤是建造功德橋。祭祀臺在山子瑤族里面叫做云臺,使用四根四米的竹子建造而成的,云臺的形狀一般都是正方形的形狀,有一條用橫木搭建的梯子。戒度的青年必須按照師公的命令登上云臺,發誓不作奸犯科,好好對待自己的父母還有鄉親父老,不偷不搶,不殺人放火。
念完了戒度誓詞之后在一個裝滿了水的碗里面擲入火苗,當火苗熄滅就是受戒成功,如果當受戒的人沒有遵守上面的誓言,命運就會坎坷。山子瑤的動作相對其他瑤族的動作更加的緩慢,半蹲狀態。兩腳正步位,由膝蓋從左向右邊轉動,轉動兩次左腳就向后退一步,右腳跟上然后半蹲在以左腳為主向后轉動身體。每走一步就轉換一次方向。上身一直保持著中斷直立狀態,雙手置于腹部之前,在轉動的時候,右手跟著左手從左邊向右劃一個圈。山子瑤的動作都是以轉動為主。,每轉一次就變換一次隊形,在舞蹈中,人們偶爾還是會以小踏步來流動轉換方向。瑤族舞蹈是廣西瑤族人民的傳統舞蹈,是紀念美麗傳說的舞蹈,是廣西瑤族人民一種古老的祭祀方式,金秀瑤族人民性格豪爽、能歌善舞。而金秀瑤族的歌舞有著與眾不同的獨特魅力。舞蹈在廣西金秀瑤族人民心中有著不可或缺地位,其發展至今,已經深入民心,獲得廣大人民的喜愛和接受,被外國游客稱之為世界罕見的健美操。廣西金秀瑤族舞蹈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已經從瑤族人民喜慶豐收時跳的舞蹈中演變、傳播、創造,從而把瑤族舞蹈推向舞臺。
作者:陸麗靜 謝博長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舞蹈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