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學批評公信力的進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做文學批評要以中國傳統文學理論為基礎
文學批評理論的建設要以中國傳統文學理論為基礎,如果摒棄傳統,今天的文學理論必然會成為一味生搬硬套西方理論、沒有根源、沒有靈魂的軀殼。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悠久文學歷史的民族,如果不以中國自己的文學經驗為基礎,只是套用國外的文論概念、基本范疇,那么出來的文學批評也只能是膚淺的言辭。文學批評要評價的是一個個體以藝術的方式呈現出的精神世界,有著不同歷史背景的個體當然會有著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如果不把歷史傳統做為根基就相當于把整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拋棄,這樣的文學批評還有什么意義而言。
因此,只有對中國文學傳統兼容并蓄才能適應文學現代化的要求,才能繼承與發展并進;只有把西方先進文學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學理論結合起來,才能使當代文學批評更具中國特有的活力與生機;也只有把反映中國文學經驗的傳統文學精神、文化精神繼續弘揚才能建立起依據中國文學傳統和文學經驗的文學理論體系,使文學批評更具公信力。
結合中國現狀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文藝批評理論
目前的中國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占主導地位,而文學所受的外界作用當然也不同于新中國初期。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一直主張集體主義、奉獻精神,但市場經濟又給我們帶來了自由競爭、實用主義,人們徘徊著不知如何前行。
文學批評處在這樣一個文化轉型期,不同的批評者持有不同的文化理念和價值取向,勢必會出現大量的問題與矛盾。因此,要想提高文學批評的公信力,必須要保證文學批評要從中國文學的實際出發,坦然面對由特殊社會發展時期引發的特殊文學現象,以科學客觀的態度來評價文學作品。
文學批評公信力的建設離不開良好的傳媒輿論秩序
目前,我們正處于媒體時代,由于文學批評沒有專門屬于自身的話語通道,這就決定了文學批評必然要受傳媒的種種制約,因此,要想讓客觀的、獨立的文學批評呈現給大眾是很難做到的。表面上,大眾傳媒通過網絡、刊物、電視等渠道為文學批評提供了自由發表的平臺,但事實并非如此,當各種媒體受到經濟效益、點擊率、發行量以及收視率等各方面的影響時勢必也束縛了文學批評。文學批評會因此更加失去自由的空間,有建設性、有意義的文學批評不會再有棲身之所。要想扭轉這種局面就要建立良好的傳媒輿論秩序。
只有建立良好的輿論秩序才能讓大眾看到客觀獨立的文學批評,才能激發出更多求真務實的文學批評呈現在大眾面前,才能真正提升文學批評的公信力。
總之,當代文學批評公信力的喪失直接阻礙著文學批評良性作用的發揮甚至影響著整個時代的文學價值觀。因此必須要提升文學批評的公信力,讓文學批評回歸文學,促進文學的良性發展。
作者:榮萃單位:沈陽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