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包法利夫人的女性主義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尋求兩性和諧生活,渴望心與心的交流
(一)尋求兩性和諧生活《包法利夫人》悲劇意識的魅力是主人公愛瑪持久的反抗意識與對理想的不懈追求。愛瑪所處的時期正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愛瑪在當時算是在思想上具有了女性覺醒意識。當時的巴黎出現了很多的女性俱樂部,這些俱樂部一直在追求兩性之間的平等,爭取女性的就業權與教育權,這些理念在愛瑪的身上有不同程度的體現,但是這些超前的理念,并沒有被她生活的外省人所認可。愛瑪生活的外省,還是沿襲了傳統的模式,女人應該在家里照顧丈夫與孩子,特別是已經結過婚的女人,更應該將身體、美德全部奉獻給自己的丈夫,為其生兒育女,并承擔家里繁重的家務勞作。這實際上是當時男權社會下女性角色定位的集體無意識。愛瑪特別想要一男孩,她認為生了男孩才算是有所作為,才能擺脫過去。在愛瑪的世界里,她認為男人是自由的,能盡情去感受喜怒哀樂,到處游玩,抓住幸福,但是對于像她這樣的女人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她不僅失去了活動能力,還要受到別人的擺布,身體只能靠法律來保護。[1]愛瑪對自己孩子性別的觀念,正說明其受到了集體無意識的影響。但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這也說明了愛瑪頭腦中存在追求自由、強調平等的女性主義萌芽。從這里就可以發現,愛瑪并不是像男權社會中完全溫柔順從的女人那樣,其敢于沖破世俗的理念,敢于打破重重阻礙,去體驗多種激情,追尋那夢寐以求的幸福,這些浪漫的理想中包含了屬于主體本身的自我意義訴求。夫妻之間關系和諧的關鍵是心有靈犀,也就是心靈之間的默契,但是愛瑪與丈夫之間缺乏這一默契。愛瑪與他的老公包法利醫生間不存在交匯點,也就是兩人之間的結合是矛盾對立體,虛幻的浪漫與平庸間的矛盾,缺乏心靈上的溝通。包法利醫生并不怎么懂得浪漫,這對于充滿虛幻浪漫、感情豐富的愛瑪來講無疑是一種打擊,導致其性饑渴,情感與精神上異常寂寞。所以,愛瑪在修道院讀過的關于浪漫情人的故事形象,經常顯現在其面前,令她整天都在企盼,在未來的某一天能遇見一位能讓其獲得全新體驗的男子。這一虛幻想法從實質上來講,是現實生活中情愛與得不到滿足的心理反映,這是愛瑪不斷探索兩性生活和諧的最終體現。
(二)渴望心與心的交流在男權話語下,女性渴望尋找精神上的安慰,能實現男女之間的彼此交流。愛瑪以前非常希望能獲得較為完美的婚姻,能實現心與心之間的交流。但是,當時法國幾千年來形成的歷史文化,使女性都患上了“失語癥”。雖然愛瑪也希望自己的丈夫能聽自己的傾訴,但是愛瑪的心情是非常復雜的,就好比天上的云彩一樣,讓人捉摸不定,不知道該如何去向男人傾訴?再加上其丈夫包法利先生不能真正理解她,還想當然認為愛瑪很幸福。但那作為情人出現的羅道夫也不能理解愛瑪。[2]當羅道夫在面對愛瑪語無倫次的表述時,認為愛瑪與別的情人沒有差別。羅道夫認為,愛情與衣服一樣會慢慢脫掉,最后露出了單調與乏味。雖然羅道夫是情場老手,但是其也不能辨別一樣的話語表達不一樣的情感,也不能真正讀懂愛瑪的心。男性話語權處于絕對統治權現實中,如果女性被限定的自由超出原本界定的范圍的話,就變成了獨立的挑選與追求,就會被冠以“厚臉皮”的惡名。在當時的現實社會中,大量的女性具有“失語癥”,但還是不斷努力追尋自己的夢。
二、尷尬境遇中追求愛情理想
(一)尷尬境遇中被消費的對象在父權制社會中,女性被限定為客觀存在物,像一件衣服、裝飾等,被當成消費的對象?!栋ɡ蛉恕分械闹魅斯珢郜斉c羅道夫的交往,充分表現了歷史文化語境中女性所處的尷尬境地。羅道夫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地主,流連于風花雪月里的情場高手,兩人之間交往完全是因愛瑪的美貌。小說中對愛瑪美貌的描述,能讓人們看清楚羅道夫的本真面目。就連羅道夫在思念愛瑪的時候,也將對愛瑪的喜歡看成是對一種美麗物品的喜歡。甚至他在購物的時候,還忍不住將愛瑪與以前的情人進行全面的對比,在羅道夫的心里,愛瑪就是一件能讓其神魂顛倒的商品。愛瑪實際上成了諸多商品中比較顯眼的一件。愛瑪被羅道夫當成是消費的對象,除了能滿足其使用價值外,關鍵是實用價值高,也就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羅道夫的虛榮心、新鮮感以及情欲感。在羅道夫看來,與他以前交往過的情人相比,愛瑪真誠,沒有放蕩成分,這對他來說是新鮮事,不僅能很好滿足情欲,更重要的是周全了其自尊心,從與愛瑪交往的過程中,其發現這場戀愛還有樂子可尋。所以,羅道夫瘋狂地去占有、控制、馴化愛瑪,他根本不關注愛瑪的羞恥心,而是將其改變為墮落與順從。作為被消費對象的愛瑪終究還是招致了羅道夫玩弄之后的遺棄。在男性為主的話語權社會中,女性就成為價值的客體。并且女性形象成為男性話語權中的“能指”。愛瑪在和羅道夫交往的整個過程中,成為客觀存在物、被消費并在厭倦之后丟棄的廢品。另外,在愛瑪與其第二個情人萊昂交往的過程中,那種被消費的對象、尷尬的境遇也表現得很明顯。實際上,在男權話語占有絕對統治地位的社會中,愛瑪只是成為感官消費的對象、短暫的情欲消遣品罷了。
(二)積極尋找愛情理想實現方式愛瑪追求愛情理想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現實性,也具有普遍性。年輕時期的愛瑪實際上具有獨立性,她能夠自主選擇丈夫,并且長期的修道院讀書生活,讓其更加明白在當時的男權社會下,女性要實現其理想,必須嫁給一個好男人。因此,其將對未來所有理想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丈夫身上,少女時期對愛情、生活的憧憬能通過婚嫁得以完成。然而,事與愿違,平庸的丈夫讓愛瑪屢次失望,最后到了絕望。愛瑪想從其丈夫的成功中獲得心理方面的慰藉與補償,這實際上符合當時女性的心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預見,面對這樣的婚姻,有強烈追求的愛瑪并不會安于當前沒有任何激情的生活,其渴望獲得愛,要實現其理想與追求,就必須將其轉嫁到第三者身上(包含情人或者女兒)。愛瑪在對丈夫包法利醫生徹底絕望之后,其將理想轉移到生兒子上面,能生兒子的愿望對她來講是非常強烈的,這預示其將成為社會主流,然而,如果生女兒的話,就會再次無奈地在男權社會里無休止地掙扎。當自己的女兒降生后,其轉嫁的理想便破滅了。但是,在經歷打擊之后,愛瑪并不甘于命運,而是仍舊充滿激情與幻想,并且將理想再次轉嫁,這次她選擇了成為別人的情人。愛瑪尋找情人的根本動機是想超越現實,本質是實現自我的超越,本能性地追求美好的生活,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對現狀不滿的一種超前意識。愛瑪在這樣的動機下進行行動,在男權那無奈的社會中去反抗、掙扎,不斷去尋找理想的寄托。所以,愛瑪的悲劇的可貴之處在于向人們昭示其反抗意識與對生命的不懈追求。從這里可以看出,愛瑪所做出的一些叛逆行為,有了科學合理的解釋,這是出于女性本能方面的要求,況且愛瑪是個性張揚,感性大于理性的人,其代表了當時女性的內心的本真意愿。只有激情的個性,才使其對性欲、對愛情等方面表露得更為大膽與直接。
總之,愛瑪身上蘊涵了合理性的因素,她敢于發出對女性解放的吶喊,積極尋求兩性和諧生活,渴望心與心的交流,在尷尬境遇中大膽去追求愛情理想,所有這些并不是屬于愛瑪一個人的,更是屬于當時所有女性的,愛瑪成為追求女性解放的典型代表。
作者:武燕燕張靜瑤單位:邢臺職業技術學院邢臺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