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祭山會”旅游文化景觀構建范文

“祭山會”旅游文化景觀構建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祭山會”旅游文化景觀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祭山會”旅游文化景觀構建

一、羌族聚落“祭山會”現狀及評介

羌族是有原始信仰的民族,宗教影響下形成的羌族文化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和神秘感,“祭山會”是羌族最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羌語稱“蘇布士”,是古羌民族傳承至今的祭祀活動。依羌族的習俗,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四月二十八、五月初五、六月二十四、八月十五和十月初一,都要舉行重要的祭祀活動,羌人“祭山會”習俗相傳已有八千多年的歷史。因此,打造羌寨的“祭山會”文化景觀項目,必須依托羌寨的宗教文化背景進行設計。在羌族特色聚落中建設“祭山會”文化景觀項目,一方面強化宗教信仰能提高羌族對自身文化的認同,也能促進民族獨特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提升羌族聚落的景觀效能,將該項目打造成吸引中外游客的特色旅游項目,能有效帶動羌族地區的旅游經濟發展。本項目研究將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出發,宏觀層面的規劃范圍包括整個茂汶羌寨旅游文化規劃區,微觀層面選取已建成的北川吉娜羌寨、理縣桃坪羌寨、曲山鎮沙壩村恩達羌寨等實際案例來論述“祭山會”旅游文化景觀設計的思路和方法。

二、羌區“祭山會”旅游文化景觀格局的構建

(一)基于文化景觀破碎化程度優化空間“文化景觀破碎化程度”是用于評介具有地域性文化的景觀聚集程度的新理論,這一概念主要論述地域性文化的物質載體(建設性景觀及其周邊緩沖帶)的變遷狀況,主要受交通建設(人工廊道)和現代景觀建設(景觀斑塊)兩大因素影響。基于這一理論來觀察和研究羌族聚落在現代建設中的聚落重構和文化變遷現象,將從更科學、更生態的視角來制訂設計方案。震前,岷江流域的羌族聚落景觀基質由點狀散落的聚居狀況構成,2008年震中處于高山臺地中的部分羌寨損毀嚴重,震后在政府的統一規劃下逐漸搬遷到河谷—平原一帶,因受地震損毀以及災后重建的雙重影響,羌族聚落逐漸被統一到更大尺度的景觀基質中,形成面狀聚集的河谷—平原類型。

(二)設置立體多元的旅游景觀線路羌族諸多的祭祀活動中以“祭山會”最為隆重。祭山會活動以“祭山神”為主要內容,在祭地的同時也祭天,“天神”—“地神”兩者從時空上相對。從時間節點上看,主要的時間軸線貫穿全年,因為各寨所處地區氣候差異,農忙農閑的季節不同,例如,茂縣的鯽魚寨、水西寨在春播之前農歷二月即開始,較晚的汶川各寨則要在農歷八月秋收后進行,且各寨的活動內容、祭祀項目以及祭祀建筑等具體內容也各有特色,這無疑為多時間段、多方位觀察羌族聚落文化提供依托。因此,“祭山會”從時空跨度上呈現出立體多元的特性,將其打造成旅游文化景觀也具有豐富的文化性和觀賞性。從河谷地區到高山臺地依次遞進的空間關系和時間節點上的不同,可以將四川羌區的祭山會規劃為三條特色線路,這將為多層次、多視角地了解羌族聚落關系、羌族民俗民風以及羌寨周邊的自然風景提供便利。

災后重建的羌文化村寨旅游線路大致分為三條。其一為汶川—理縣沿國道317線,以桃坪羌寨為中心,自西向東延展依次為“汶水寨特色步行街→布瓦寨→羌人谷(東門寨)→桃坪寨→甘溪村→木卡羌寨→休溪村→甘堡藏寨→米亞羅”,這條藏羌文化走廊可以依托雜谷腦河文化進行打造,這里的祭山會景觀應該更多體現多羌、藏民族融合的印記。其二為汶川—茂縣—松潘,該原生古羌線路地處在高山臺地之間,傍岷江河谷,沿國道213線自南向北延展,依次為“汶水寨特色步行街→羅卜寨→牟托羌寨→茂縣羌城→坪頭村→甘青白石羌寨→楊柳村→牛尾村→松潘→九寨溝”,這條景觀線村寨比較有序,應該結合自然環境,幫助其保護和修復祭山會原生態的文化特性,以祭山特色主題展開綜合規劃和設計。其三為北川—平武—九寨溝一線,自東南向西北延伸依次為“北川新縣城巴拿恰羌族風情步行街→吉娜羌寨→卓卓羌寨→西山坡羌寨→老縣城遺址→恩達羌寨→平武縣牛飛村→九寨溝”,這條漢羌大融合景觀線可以更多地通過祭祀建筑群、祭祀活動演示、建公共藝術群以及羌族宗教文化博物館等現代旅游景觀的形式,將“祭山會”建成中國乃至世界重要的羌族文化展示窗口。

三、羌寨“祭山會”旅游文化景觀空間的設計思考

(一)“祭山會”項目主題定位傳統的羌寨“祭山會”景觀空間,由各寨村民就地取材,依照歷代相傳的經驗建設而成,既遵循固定的模式,又不斷接受周邊環境和各地域文化影響而成,因此,它們的景觀環境,既從精神上獲得了高度的統一性,又保持著各地域物質景觀環境的獨特個性。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隨著對羌寨聚落文化研究的深入、建設經驗的不斷提升,一些優秀的設計項目在充分分析項目特點的基礎上,逐漸營建出各具特色的“祭山會”主題,例如,汶川龍溪羌人谷景觀依托“釋比文化”為主題,茂縣甘青羌寨提煉“白石神崇拜”為主題,茂縣金龜寨提出“多神崇拜”為主題,北川曲山鎮沙壩村恩達羌寨以展示“羌年”為主題,北川西山坡寨則將“祭山會”相關的民俗節慶活動運用在整個羌寨景觀中。

(二)“祭山會”景觀空間分析羌族祭山,所祭的是氏族所在地方的山神,岷江流域的羌族依山而居,高山叢林之巔自然成為羌族心目中神仙居住的靈異之所,傳統村寨附近多開辟一塊場地作為神山林子,祭祀活動即在這里進行。2008年汶川地震后,深山臺地間的村寨損毀嚴重,在政府統一規劃下,分散的羌寨被逐漸統一到相對集中的區域進行重建。隨著旅游業不斷介入,“祭山會”的屬性由單純的羌族宗教崇拜轉變為現代的羌族文化展示活動,祭祀坪、神樹林和祭塔等祭祀元素也被融入村寨內部成為現代聚落景觀的一部分。新建的“祭山會”景觀項目大致形成兩類景觀空間:集中式和散點式。前者居于羌寨的前部、中部或羌寨一隅,將祭祀坪、神樹林、碉樓、祭塔等祭祀元素集中布局,或平地展開或層層抬高,形成羌寨中的重要景觀節點,例如北川曲山鎮沙壩村恩達羌寨、北川吉娜羌寨、理縣桃坪羌寨、茂縣甘青白石寨、茂縣鳳儀鎮坪頭村、四川茂縣南新鎮牟托村等;后者則將祭祀元素分散布局在整個羌寨中,循著自然景觀軸線,環繞村寨或在高山臺地間層層遞進,形成多個景觀節點,例如,茂縣中國羌城、北川西山坡寨、汶川縣龍溪鄉阿爾村寨即是此例。

(三)“祭山會”文化景觀元素的運用“祭山會”活動并非單一的祭祀活動形式,在羌族社會里,“祭山、祭地、祭神林、白石祭、水祭、火祭、喪祭”等祭祀禮儀繁多,“祭山會”只是繁多祭祀名目的總稱。通過對“祭山會”場地的田野踏勘,整理祭祀場地基本景觀元素包括高山間的祭祀坪、叢林間的祭祀神林、片石堆砌的白石祭塔和濱臨自然河道的祭祀水渠,這些傳統的祭祀景觀和建筑往往不多加修飾,比較粗陋,更多的是對自然神靈的崇敬和精神上的膜拜。災后新羌寨隨著文化旅游的興起,需要滿足游客觀賞性的需求,一些羌族文化符號、漢文化符號甚至是藏文化符號被不斷嫁接和融入此類祭祀景觀中,例如羌碉、晾架、月亮太陽饃符號、羌文化浮雕墻、民俗文化雕塑等。2009年,茂縣甘青白石寨被建成精品旅游村,羌寨中的祭祀空間由抽象羊形的白石祭塔、白石泉和散放雕刻羌族象征符號的白石渠組成;茂縣南新鎮牟托村2010年被列為城鄉統籌發展試點村和精品旅游村示范村,同時也被評為國家級AAAA旅游景區,祭祀空間位于羌寨中層層錯落村寨中,這個空間中整合了三層片石祭塔、高山羌碉、晾架、草龍、牛骨風鈴、羊骨頭等景觀元素,有極強的觀賞性;而茂縣羌城定位為羌文化生態保護核心地、羌民族朝拜圣地以及羌文化旅游目的地,羌城的“祭山會”空間則由規模龐大的神廟、宗教祭祀臺、演藝中心等建筑群組成。由此可知,羌族的“祭山會”景觀在文化旅游的影響下,將更多地體現出宗教活動與展演性質的結合。

四、結語

災后,羌寨中農耕文化下的經濟生活方式改變,原有的社會組織方式進行了重組,傳統聚落中的文化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和瓦解,羌寨內部和聚落組團間的公共關系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祭山會”文化旅游項目的建設,一方面應該疏理其宗教意義和文化背景;另一方面,應更多關注在重建過程中新文化、新景觀的融入,賦予其新時代的文化和意義。

作者:李萬洪 舒悅 單位: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 西華大學藝術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羞草实验研所入口|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久久综合网欧美色妞网| 欧美视频在线网站|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 蜜桃成熟时1997在线看免费看|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好男人好影视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 日韩激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 美女的让男人桶爽网站|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亚洲天堂电影网| 一级日本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啊快点再快点好深视频免费| 视频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 少妇无码太爽了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日本卡一卡二新区|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果冻传媒mv在线|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欧美精品在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全黄a免费一级毛片人人爱| 美国式禁忌5太大了|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里番本子库全彩acg亚洲|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国产香蕉在线精彩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 欧美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