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黃岡旅游文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講述鄉土故事,挖掘旅游文化資源
借助影視藝術獨特的表現力與影響力,以現代符號形態展示傳統文化元素,是國內外不少地區發展文化旅游的成功經驗。2006年,在央視熱播電視劇《喬家大院》的帶動下,“五一”黃金周前6天喬家大院接待游客38.8萬人次,大大超過歷史水平;在此之前,張藝謀1990年拍攝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早就使這個地方為人所熟知。正是因為欣賞了這兩部影視作品之后,許多旅游者才有了親眼去見證故事發生地的情感需求,喬家大院對于他們而言不再僅僅是一個景點,更是一個尋夢的場所。西方學者厄瑞認為,影視作品引致旅游的因素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吸引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具有很強的綜合性特點。理論上而言,電影拍攝地以及故事發生地作為自發的形象構成要素,之所以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影響旅游者對出行目的地的選擇,主要還在于經典影視作品與地方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從而產生了相對強烈與持久的需求導向性。電影《五朵金花》由于藝術化地真實再現了云南大理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使得蝴蝶泉至今依然是當地的標志性景點之一;電影《敦煌》將大漠之上雄奇的邊塞風光與神秘的宗教色彩表現得相得益彰,莫高窟由此成為游客們探尋古老文化的熱點目的地。與湖北乃至全國的地級行政區域相比,傳統文化資源豐富的黃岡有著發展影視旅游的先天優勢。對于黃岡而言,應著重講好自己的故事。首先,應該講好“紅色故事”。以大別山為背景的紅色影視作品,在中國有著廣泛的傳播基礎,也成為幾代人對那一段紅色歲月記憶的載體;革命領袖戰斗生活過的地方,成為人們尋找歷史記憶的最佳場所,也是對青少年群體進行思想教育的最佳平臺。其次,應該講好“名人故事”。在現代影像世界中“復活”蘇東坡、畢昇、李時珍、聞一多等黃岡名人,使他們生活過的地方成為旅游者心目中的尋夢之地。最后,講好“戲曲故事”。對黃梅戲豐富而又廣為認知的故事加以改編,挖掘現代社會生活中的戲曲人物及其故事,使“黃梅戲之鄉”以更加鮮活的形象呈現在旅游者面前。
二、借助影像符號,提升旅游景點內涵
作為人類意義傳達的兩種主要符號形態,圖像有其獨有的優勢。影視傳播最主要的優勢即是充分發揮影像符號的“展示”功能,直接將事物的“原貌”呈現在受眾面前,繞開了文學藝術在想象中進行審美建構的過程。憑借這一符號優勢,影視作品的確能夠賦予拍攝地或者故事發生地以更加豐富的意味,通過藝術化的影像敘事,使旅游目的地成為觀看者心目中一個特殊的“有意義”的所在,也是激起其探尋欲望的根源。在融傳統文化與現代氣息于一體的符號系統中,通過影像敘事賦予旅游景點以更豐富的“意義”,是當前黃岡地區依托影視傳播發展文化旅游的關鍵。黃岡擁有在國內頗具知名度的“高考神話”的創造者黃岡中學,遺留下來紅色年代值得回味與追尋的“將軍縣”,還有極具歷史文化意蘊的東坡赤壁……這些與黃岡人文風情有著緊密聯系的景點,都有豐富的故事性元素,成為影像敘事難得的素材。與國內一些成功的影視旅游目的地相比,黃岡的影視旅游資源僅停留在用于拍攝背景層面,并未賦予旅游產品更為豐富的文化意味。或者說,正是由于故事情節與旅游景點聯系的泛化,使得觀眾很難在影視作品中出現的旅游景點和敘事情節之間建立起深刻的關聯,也就難以激起其探尋故事發生地“意義”的欲望。由影視傳播而觸發的旅游行為與純粹的人文山水旅游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影像欣賞過程中的“意義”建構。這種看上去似乎是“額外”的意義附加,使旅游活動具備了更多的故事性色彩,作為觀影者和旅游者的行為人探尋源動力正在于此。黃岡影視作品主要包括幾種經典題材:紅色革命類、青春教育類以及歷史人物類,都擁有相對穩定的收視群體。從藝術效果上而言,不論是哪一種題材的影視劇,都能夠在影像敘事的過程中賦予背景地或者故事發生地以特別的“意義”。在旅游景點營銷的過程中,由于有了故事中營造的“意義”,不同欣賞習慣與消費心理的觀影者身臨其境地觀察體驗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對旅游目的地的認同度。
三、重現影視場景,推動旅游文化體驗
美國學者派恩認為,“當個體購買一種體驗時,是在花費時間享受某一企業所提供的一系列值得記憶的事件——就像在戲劇演出中那樣——使他身臨其境……體驗一直是消遣娛樂的中心所在,戲劇和音樂會、電影和電視節目都是如此。”體驗經濟被稱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階段之后的第四個人類的經濟生活發展階段,或稱為服務經濟的延伸。在新媒體時代,旅游業的發展已經與體驗經濟緊密聯合在一起,而影視藝術無疑是激發體驗需求的最佳手段。對于現代旅游者而言,僅僅是“看”已經很難滿足其精神層面的需求,唯有將有意義的“體驗”有機融入視覺感知的全過程,才會使旅游活動更大程度地滿足情感需求。盡管影視欣賞與觀光旅游在行為方式與目的上有著明顯區別,但是二者本質上都屬于一種建立在視聽感知基礎上的情感體驗。兩種社會行為的互通,在實踐中的確觸發了許多以影視傳播帶動地方旅游業發展的例子:經久不衰的電影《劉三姐》,成為廣西民歌節最大的賣點,大型山水實景劇《印象•劉三姐》更是深受民間故事與影視作品的雙重影響;紅色經典《地道戰》、《鐵道游擊隊》、《小兵張嘎》等,催生了故事發生地的地道游、白洋淀游等。隨著宮廷劇、穿越劇的熱播,扮演歷史人物、重演歷史故事成為很多地方旅游的常規項目,受到旅游者的追捧。
四、結語
國內外眾多研究成果表明,以印證、尋夢為目的的體驗活動,已經成為現代媒介語境中旅游行為發生最為重要的驅動力之一,與“讀圖時代”大眾的欣賞習慣密切關聯。黃岡地區豐富的影視文化資源,同樣催生了一些有地方特色并且以體驗作為主要形式的旅游景點,包括紅安的“將軍影視城”和蘄春的“華中影視城”。“華中影視城”借勢電影《大明醫圣李時珍》還原歷史與影視中的李時珍,推出多種健康養生和理療項目,如藥膳、藥浴和藥物足療等,成為當地招徠游客的有效手段。從目前的運營情況來看,游客主要來自武漢及周邊城市,緣于其對當地醫藥文化的認同。更加有效的旅游目的地營銷,還有賴于對影視作品的深度開發與廣泛傳播。這一課題,值得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和旅游業者思考。
作者:張才剛金洪申單位:黃岡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