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非物質文化遺產雕版印刷技藝保護研究范文

非物質文化遺產雕版印刷技藝保護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雕版印刷技藝保護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非物質文化遺產雕版印刷技藝保護研究

【摘要】文章以“廣陵刻書”“金陵刻經”為保護對象,對雕版技藝、古籍版片、雕版典籍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工作,研究得出以下結論:創建雕版印刷數字技藝資源庫,借助數字記錄和存儲技術為雕版印刷的工藝流程建立永久的數字檔案;開展雕版典籍再造計劃,應用計算機輔助成型、三維建模技術、數控加工技術,對古籍版片和佛像經版進行逆向復制,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衍生產品;建立雕版典籍數字內容資源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揭示雕版典籍所蘊含的信息資源。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雕版印刷;“廣陵刻書”;“金陵刻經”;數字化保護

歷經開創、發展、興盛、衰落,雕版印刷業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我們在肯定傳統雕版印刷業歷史功能和社會價值的同時,也要正視它退出印刷歷史舞臺的現實。雕版印刷技藝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如何在延續古代工藝技術和原有歷史風格的基礎上,為之注入更多現代元素和活力,使之更能展示中國傳統特色文化,更能適應現代人的價值取向和對傳統文化的需求,是當下一個現實而又緊迫的文化命題。數字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共享與傳播提供了新途徑,甚至有人稱“數字化與多媒體技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保存的最好方式”[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于2009年正式將“中國雕版印刷”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本文以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和南京“金陵刻經處”兩家非遺傳承單位為依托,探討數字化技術在“廣陵刻書”和“金陵刻經”技藝保護中的應用。具體工作體現在三個方面:創建雕版印刷數字技藝資源庫,借助數字記錄和存儲技術為雕版印刷的工藝流程建立永久的數字檔案;開展雕版典籍再造計劃,應用計算機輔助成型、三維建模技術、數控加工技術,對古籍版片和佛像經版進行逆向復制,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衍生產品;建立雕版典籍數字內容資源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揭示雕版典籍所蘊含的信息資源。

一、“廣陵古籍刻印社”和“金陵刻經處”介紹

“廣陵古籍刻印社”和“金陵刻經處”的雕版印刷技藝傳承源于同一譜系,兩家機構創建初期的寫工、刻工、印工、裝訂工都來自江蘇揚州東南郊的杭集鎮。創建于1960年的“廣陵古籍刻印社”從1962年起開始全面整理、修補、重印古籍,逐漸恢復了傳統手工雕版印刷的規模生產。目前,刻印社擁有陳義時等一批雕版印刷技藝傳人,繼承了近千年的技術成就,工藝正宗考究。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保存有近30萬片古籍版片,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代雕版印刷技術和藝術風格。“金陵刻經處”1866年由近代知名佛學研究者楊仁山創建,是世界最大的漢文木刻佛像經版的收藏機構,也是延續傳統方法開展雕刻、印刷漢文佛教典籍的全國唯一官方單位。“金陵本”雕版藝術成就,完整地表現在佛經刊印的版本、校勘、版式、書體、紙張和制墨等各方面。目前,“金陵刻經處”保存有12.5萬余塊經像版,呈現了內容豐富的佛學經典。

二、雕版印刷技藝的數字化保護

深藏于“廣陵刻書”“金陵刻經”背后的技藝及傳承模式,強調的是以傳承人為核心,集雕版技藝、經驗和人文精神為一體,具有活態、傳承等特殊性質。伴隨著社會482019年第20期總第350期實務VIEWONPUBLISHING文化的變遷,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當下雕版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受到考驗。20世紀70年代以來,雕版印刷術因受到現代印刷技術的影響發展陷入衰落甚至停滯。加之各種高科技印刷手段的更新,雕版印刷術已經完全退出市場競爭。想要避免傳統文化進一步丟失,拯救陷入凋零境地的傳統手工技術,亟待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方法。目前,許多發達國家都非常注重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播,大規模地把文化遺產轉換成數字文化形態逐漸成為世界潮流[2]。記錄與傳承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措施,借助先進的數字技術對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是一條切中時展脈搏的路徑。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要運用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各種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真實、系統和全面的記錄,建立檔案和數據庫”[3]。采用數字采集、數字存儲、數字處理、數字展示、數字傳播等數字化技術將文化遺產轉換、再現、復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數字形態,并以新的視角加以解讀,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4]。對于“廣陵古籍刻印社”“金陵刻經處”來說,無論是傳統的雕版印刷技藝部分,還是極富藝術價值的版片實物,都具有特定的文化空間和歷史傳承性,并深刻體現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特征,是中國特有的文化記憶。因此,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的定位不僅是技術問題的考量,還是社會問題、文化問題、教育問題的綜合考量。文化遺產數字化不僅是簡單的技術利用,還包括對文化遺產資源的價值判斷、保護搶救、跨學科的研究和合作,同時也是一個提高文化自信、自覺和文化創新能力的過程[5]。

1.創建雕版印刷技藝數據庫數字記錄具有客觀性、互動性和數字化的優勢,對于雕版印刷技藝、技能和技巧的記錄完全符合原真性的要求。為了強調遺產的“非物質性”,數字記錄重點強調技藝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借助數字設備和數字工具,采用直接觀察方法,可以取得調查的第一手原始資料。這種以真實再現為目的的記錄,綜合運用了攝像機、錄音筆、數碼相機、智能手機終端等設備,將原始資料收集并轉化成數字文本、圖像照片、視頻影像等客觀的“證據”,再經后期軟件編輯合成,實現“遺產”信息的記錄和存檔,并最終形成雕版印刷工藝流程的原生性數字資源。以現場采樣為例,針對刻書工藝流程進行全程跟蹤拍攝,刻書的工序較多,記錄內容包括寫樣、上版、刊刻、刷印、裝訂等近30道工序,其中,僅裝訂環節就有抽頁、對折、齊欄、上紙捻、貼封面、切邊、打眼、線裝、貼簽條、上函套等多個步驟。以田野調查為主,采用直接觀察方法,實現技藝信息的記錄和存檔,敘事內容應包括對手工藝技術流程和工序精準的記錄,對手工產品的展示發掘、對手藝傳承人的立體呈現、對生產生活方式的如實反映,初步生成雕版印刷技藝信息的數字資源庫并永久保存。數字資源知識整合的目標,不僅是建立管理和存儲數據的“倉庫”,還是將相關數據信息化,建立數據采集、編碼、傳輸、存儲、檢索、展示、統計分析等任務的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建設中要通過對存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有序化整合,探索發現資源背后的知識訊息,以期獲取各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本質與傳承脈絡,最大效益化地實現保護的目的[6]。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數字記錄的解釋性與多樣性能夠在更多的媒介平臺上展示,使原本平面的內容動態立體,也讓原生性數字資源能夠借助三維、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實現二次展示,進一步形成再生性數據資源。

2.推進雕版版片再造“廣陵古籍刻印社”藏有30萬塊古籍版片,“金陵刻經處”藏有12.5萬余塊經版,其中的20%—30%已嚴重損壞。而現階段,人工復刻書版的成本高、效率低、難度大。同時,鐫刻過程中手工工藝要求也非常嚴格,加工時間長,不利于新產品的研發。古籍善本逆向再造技術是以逆向設計方法為基礎,遵循傳統古籍復制工藝標準,將現代數字信息技術應用于古籍再造的新方法。首先,該技術的應用將提高木版的刻制效率,提高版片雕刻的精度,從而提升古籍善本再造的品質。其次,數字化逆向復刻技術將傳統雕版印刷中分版等關鍵工藝進行數字化,將大大降低原來因手工勞動而產生的巨大制作成本,達到對中國傳統雕版印刷工藝進行產業升級。逆向設計是一種設計的過程控制,是依靠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對產品實體樣件表面進行數字化處理,包括數據采集與分析,實現逆向構建二維、三維信息,再將采集并信息化的數據以點云數據建模,并進一步用CAD/CAE/CAM進行系統分析,進行數控編程、數控加工的再設計過程。逆向再造技術根據正向雕版印刷所產生的雕版原件或保存善本原件進行數據采集和重構,通過對其可見的錯誤信息進行數據調整和修改,經試驗分析得到相對理想的模型;再根據修正后的信息進行打樣、修版、數據再調整等一系列計算機輔助設計過程,最終得到雕版實物。采用逆向再造技術所得到的雕版實物信息精確,較人工復制更接近版片原件。彌合社會需求和文化遺產之間的差距,需要開發傳統文化的現展模式。從傳統手工技藝實踐中獲得靈感,立足當代審美意識進行生產,以滿足廣大群眾更多享有傳統文化資源的需求。從傳統文化形式向當代新媒體形式轉變需要保留傳統的視覺特征,同時也應該承認新形式、新手段的價值[7]。如“廣陵古籍刻印社”藏(清)道光《觀無量壽佛經》卷首圖頌雕版是國家保護文物,在測量的過程中不允許有任何的損傷,根據文物保護的原則,要在保證文物完好情況下獲取到最為精確、完整、細微的三維數據。雕版實物上的雕刻文字與圖像各異,除了豐富的構圖變化,還有因雕刻時刀法不同形成的高低錯落,這樣復雜的物體表面,普通的精密型三維測量設備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取到所有完整的數據,操作時效性差,造成工作時間的延長與文物保護難度的增加。根據古籍雕版的實際狀態,我們可設置三維掃描方案,對文物進行完整、高精度、無損地測量。無論是復雜的構圖與內容,還是細微的層次落差,都能夠全面、高精度、清晰地將所有數據進行采集和表現,最小點距可達0.02mm,足以保證再造雕版上的纖毫畢現。傳統的手工雕版制作方式與生產效率有限,現代人工成本較高,無法形成量產;而三維掃描與數控雕刻機密切配合,能在快速獲取高保真度的雕版三維數據后,通過編程軟件生成CNC刀路,再將其輸入雕刻加工中心,數控雕刻機就能自動雕刻加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高精度的雕刻工作。

3.開發雕版典籍的數字資源庫“金陵刻經處”刻印的佛典中有很多為古代失傳佛典,其出品的佛教經卷以注疏翔實、段落劃分、句讀明確、校勘嚴格著稱,加之精湛的刻印技術,被譽為最精善之佛典版本[8]。“金陵刻經處”在鼎盛時期選印佛教經典曾達到3300卷465種,佛像10萬余張,文獻和藝術價值極高。建設“佛教典籍數字內容資源庫”是“金陵刻經處”解決庫存典籍和版畫保藏與利用之間矛盾的唯一途徑。資源庫的采集內容不僅包括“金陵刻經處”刊刻的佛經、佛學文獻和佛像經版,還包括楊仁山先生于清朝末年從朝鮮和日本征集的佛教經典。開發數字資源庫是讓紙質文獻和版畫再現的方式,也是雕版印刷再生性保護的重要途徑。開發雕版典籍數字資源庫,就是將紙質文獻的特點與信息技術的優勢相結合,讓經過加工的雕版典籍數字資源保持原有的文化特征與內涵,實現從影像的數字再現到內容的分析、聚類,從單一雕版印刷內容的處理到海量文獻的信息重組,從簡單的文本轉換到知識挖掘[9]。完善的雕版典籍數字資源庫是檔案內容的整合,也是有序的數字資源集合,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好地進行雕版印刷知識的數字化表達和傳播,實現文化遺產資源共享。首先,利用當前的數字及多媒體技術對“金陵本”佛教典籍文獻進行采集、加工,建立數字資源庫,以實現佛教典籍資源的共享。從數字化佛典文獻利用的角度看,珍本佛典文獻一經數字化,就可以無限量地復制和無限制的使用,不必擔心造成任何損毀,有效解決了收藏與利用之間的矛盾。其次,建立文獻資源庫可以促進人文學術研究和佛學研究手段的更新,檢索起來更方便,為人們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形成更符合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文化傳播方式。再次,文獻數字化也改變了傳統佛經印刷制品的流通方式,形成數字化的出版和發行渠道,使用戶獲得更廣闊的閱讀、參研空間,并最終實現文化遺產社會效益最大化。深度開發雕版典籍的數字資源庫是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知識聚合的基礎階段。這里的聚合是指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傳承中要開發深度知識文化產品,譬如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素材出版書籍、教材、動漫作品、電視專題片、音像制品等,開設MOOC課程,將原有資源與新開發資源聚合在一起,形成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聚合體[10]。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新的技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上發揮的作用有所不同,這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的概念與內涵產生影響。因此,結合變化的技術環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概念及其內涵與外延進行深入探討十分必要,這是影響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研究和實踐的重要基礎問題[11]。就本文而言,數字技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雕版印刷技藝保護與開發應用中仍有六個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即建立雕版印刷資源數字化分類系統,規范雕版印刷資源數據采集標準,深入雕版印刷知識可視化表達,構建雕版印刷數字技術運用體系,搭建雕版印刷多媒介交互平臺,創建雕版印刷保護與傳承技術體系。

|參考文獻|

[1]彭毅.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的數字化保護[J].檔案與建設,2009(1):46-48.

[2]彭冬梅,潘魯生,孫守遷.數字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新手段[J].美術研究,2006(4):47-51.

[3]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393

[4]王耀希.民族文化遺產數字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

[5]卓么措.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8):225-227.

[6]宋麗華,李萬社,董濤.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知識整合平臺建設[J].圖書館雜志,2015(1):73–81.

[8]鄧抒揚,葛懷東.數字化視域下的文化遺產保護——數字技術在“金陵刻經”技藝保護中的應用[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51-54.

[9]葛懷東.古籍目錄學與古籍數字資源庫建設[J].情報探索,2014(3):75-77.

[10]倪曉春,張蓉.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字資源庫建設的思考[J].檔案學通訊,2017(2):53-57.

[11]周亞,許鑫.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研究述評[J].圖書館情報工作,2017(2):6-15.

作者:鄧抒揚 許旸 單位:金陵科技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永久免费|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被公侵犯电影bd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99re6在线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成人在线免费看片| 久久精品老司机| 牛牛色婷婷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日本视频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高清天干天天美女| 东北妇女精品BBWBBW|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 欧美最猛黑人猛交69|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 污视频网站观看| 日韩免费视频网站| 国内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chinesehd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卡一卡二卡三|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青青青国产手机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思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国产在热线精品视频国产一二|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中国老熟妇xxxxx| 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下载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观看 | 国内精品第一页| 免费看曰批女人爽的视频网址|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日批视频在线看|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小婷的性放荡日记h交|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破除|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