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略現代漢語新生詞特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現代漢語新詞語構詞詞義社會文化信息
摘要: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現代漢語詞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進人21世紀以后,出現了大量的新生詞語。從構詞方式、詞義及承載的信息社會文化信息角度等方面對其進行分析,可更清晰地一窺現代漢語新詞的特點。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后,社會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等都發生了急劇、深刻的變化。在此背景下,語言的應用呈現出豐富、活躍、復雜的狀態,其中引人注意的一個現象就是新生詞語的大量涌現。如2003年出版的《新華新詞語詞典》,收人最近12年的新詞語200條,連同相關詞語約4000條。什么是新詞語?回答似乎可以很簡單:新詞語就是新出現的詞語。然而,簡單的回答并不能解決新詞語認定上實際存在的問題。早在1984年,呂叔湘先生就發表了《大家來關心新詞新義》一文探討這一語言現象川,從而漸漸引起了人們對新詞語研究的重視。自1987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漢語新詞詞典》以來,新詞詞典的編纂出版便一發不可收拾,至今已出版20余部,但關于“新詞語”的界定卻一直存在著諸多爭論:
(1)認為新詞語一般指的是為了適應社會生活的變革和科學文化發展的需要,利用已有的構詞材料,按照漢語的構成規律新創造出來的詞和語。如周永惠的《新時期漢語語匯的變化》認為,新詞是新創造的詞,它從意義到形式都應該是新的。這是傳統詞匯學的觀點。
(2)認為新詞語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以往漢語中沒有的,新時期里隨著新生事物、新觀念、新制度的產生而產生的詞語;一種是以往漢語中有的,但是在新時期的語言交際中增加了新的義項,并且該義項以較高的頻率被使用的詞語。如王鐵昆所說,新詞語是指一個新創造的或從其他語言中借用過來的詞語,也指一個產生了新語義的固有詞語,這里的新是相對概念,有一定的時限性在起作用。其中“新創造的”既包括代表新事物、新概念的詞或短語,也包括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詞語的新構成。
(3)認為新詞語包括三種形式:全新詞語;舊詞賦新義;舊詞語復活。如姚漢銘就認為,新詞語包括:從未出現過的;建國前存在,建國后幾乎消失,近幾年復活的;一直存在,但近來新意義高頻率地出現的。
上述說法各有千秋,但我們認為,對于新詞語的范圍,不妨采取從寬的態度。新詞語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就是“新”,只要具備這一特征的詞語都可稱為“新詞”。本文即綜合上述觀點,以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尤其是進人二十一世紀以后出現的大量新生詞語為對象,探討其所折射出的豐富特點。
一、從構詞角度看
1.詞綴化現象
漢語不像印歐語系有著豐富的形態變和詞綴。在現代漢語中,可以稱之為詞綴的,有前綴“老、阿、第、初”等;后綴“子、頭、性、化”等。嚴格上來講,詞綴有“純詞綴”(真詞綴)和“類詞綴”(準詞綴)之分?!凹冊~綴”是指位置完全固定,意義基本虛化,讀音大都弱化的詞綴,上述前綴、后綴都屬于此類;“類詞綴”是指位置基本固定,意義正在類化,讀音保持不變的詞綴。語言的發展具有漸變性,詞根語素弱化、虛化為詞綴語素不可能一下子完成,因此從理論上說,允許“類詞綴”這種處于詞根和詞綴之間的過度成分的存在。類詞綴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詞綴,但它具有向詞綴靠攏的趨勢。大量類詞綴的出現即稱之為“詞綴化現象”,如“工程”(希望工程、菜籃子工程);“效應”(熱島效應、名人效應)等。近年來,漢語新詞“詞綴化”趨勢非常明顯,出現了很多新型“類詞綴”,如2006年的“門”(電話門、解說門);2007年的“奴”(房奴、車奴、白奴);2008年的“跑跑”(范跑跑)等。其中2009年的“被”類新詞的產生最令人關注,“被自殺”、“被增長”、“被代表”、“被自愿”、“被就業”、“被網癮”等,這類詞語充分表達出沒有話語權的弱勢一方的無奈??傮w來說,本是只有個人主動才能做的事兒,在這里全是被動地給完成了。
2.縮略語趨勢
縮略語的產生是現代漢語的一大發展趨勢,200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新詞語詞典》中縮略語占到了將近五分之一的數量。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實際反映了人們在創造新詞語時追求簡潔的心理,這就是所謂的“語言經濟化原則”。這一原則是由信息經濟學的先驅Marschak(馬丁內)于1956年提出的。他認為語言作為人類經濟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與其他經濟資源一樣的經濟特性,即價值、效用、成本和收益。交際和表達的需要始終在發生變化,這促使人們采取更多、更新、更具特色的語言單位,而人在各方面表現出來的惰性則要求在言語中盡可能減少大量的消耗,使用較小的、省力的、已經熟悉或習慣的語言單位。受語言經濟原則的影響,語言總是向著簡單、經濟、便捷的方向發展。故用盡量少的語言形式表達更多的內容,就成為人們對語言的基本要求。如“貝克漢姆”被簡稱為“小貝”;“白奴”,指身負巨大壓力的白領一族。其他如“非典、人世、三講、雙規、飛檢、倒扁”等常見詞語都是縮略語。
3.非漢語語素構詞如字母詞、數字詞等增多
現代漢語已開始吸收一些非漢語語素以之作為新詞的構造材料,構成所謂字母詞、數字詞等。這是現代漢語中一種新興的詞匯現象,它打破了原來只用漢字語素構詞的規則?!白帜冈~”的出現是語言動態變化的一種表現,其出現的主要原因有四個:與國外的交流加強,引人了許多新生事物;人們外語水平的提高,推動了字母詞的廣泛使用;大眾傳媒促成了字母詞的推廣;追求時尚和崇洋的心理加快了對字母詞的吸收。大致來看,“字母詞”有以下幾種形式:(1)漢語語素加英語字母的“混搭詞”(IP業)與“混形詞”(甲型H1N1流感);(2)英語縮略詞:CEO.BBS等;(3)數字加英語字母:3G等?!皵底衷~”則是以數字諧音來實現意義及情感等的表達。如“5746"(我氣死T)、"9494"(就是就是)等。
近年來這種用詞趨勢進一步擴大,出現了符號語言,如“O一<”看起來像一條魚,表示“ffishy"(值得懷疑)。這些符號已成為虛擬社會的流行語,這種新型的象形文字因脫離了所有文字的本體,超越一切語言的障礙而廣泛流行。
4.能產性強
“能產性”指構詞能力強。它原指現代漢語中的基本詞匯一般擁有很強的構詞能力,但在新生詞匯中,有大量詞雖然不屬于基本詞匯,卻仍具有此特點。如:“走”(走低、走高、走穴、走弱、走強);“零,’(零距離、零增長、零貸款、零首付);“裸,’(裸婚、裸考、裸房)等。這種現象實際是語言中“類推作用”的反映?!邦愅啤北局刚Z法中存在齊整劃一的趨勢和抗拒這種趨勢的矛盾,其中前者是語法演變中經常起作用的力量,叫“類推作用”。在新詞語產生過程中,“類推”則具體表現為運用虛化的語法成分來構成新詞,包括“詞綴的附加”和“實詞的虛化”。上述各詞之所以具有極強的能產性,實質是其詞義逐漸虛化,逐漸變為一個詞綴,從而可以自由附加在各種語素或詞的前、后以構成新詞。
二、從詞義角度看
1.模糊性增強
此處所謂的“模糊”是指詞義的不明顯性,即詞義并非字面所指,而是另有意義。如:20%年出現的“梨花體”,是“麗華體”的諧音。詩人趙麗華發表大量口語化的詩歌,被部分學者嘲笑,并將此種風格的詩歌命名為“梨花體”。又如2009年最新詞語“躲貓貓”,從字面看似乎是與捉迷藏的游戲有關,實則不然。該詞來源于一起離奇死亡事件:當云南男子李喬明死于看守所后,當地有媒體報道稱,調查結果顯示李喬明“躲貓貓”時眼部被蒙,“不慎撞到墻壁受傷”。民眾認為這過于荒謬,就將“躲貓貓”一詞當作新詞匯用以質疑和諷刺。該詞可有幾層含義:(1)莫名其妙地死亡;(2)用于搪塞死亡事件的荒謬理由;(3)相關機構不愿回應真相的行為和態度?!岸阖堌垺币辉~的流行,實際折射的是一種不信任。新晨
2.詞義靈活化
即詞義并不固定,隨運用語境而定。如“變臉”:《現代漢語詞典》中該詞只有兩個義項:翻臉;戲曲表演時以快速的動作改變角色的臉色或面容,多用來表示人物的極度恐懼、憤怒等。但是近幾年報刊等傳媒上頻頻出現的“變臉”一詞,其含義卻遠不是這兩個義項所能涵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