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讓多元對話在班級文化中綻放精彩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對話,是現(xiàn)代教學論倡導的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對話的效果直接影響著教育活動的效果,更關乎著優(yōu)質班級管理的重建與生成。在班級管理中要:尊重互信,讓“對話”在平等中真正發(fā)生;寬嚴相濟,讓“對話”在規(guī)范中華麗轉身;同頻共振,讓“對話”在活動中綻放精彩。
[關鍵詞]班級文化;尊重互信;寬嚴相濟
優(yōu)質的班級管理一定是人際和諧,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構建這樣的班級管理生態(tài),需要班主任善于運用“對話”策略。對話,是現(xiàn)代教學論提倡的一種開放的、嶄新的教學理念,是對話主體在相互交往過程中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進行溝通與合作、激發(fā)與感染、交流與碰撞的過程,從而構建和諧、智慧、富有活力的新秩序。
一、尊重互信,讓“對話”在平等中真正發(fā)生
平等對話是教師和學生在價值追尋、目標預設下的平等交流、雙向互動的過程。
一是有“愛”。作為班主任,應該是愛的傳播者,開啟學生的心扉,讓愛和陽光走進學生的心田。現(xiàn)在的孩子都不缺愛,但缺少感受愛的能力。所以班主任要學會欣賞、耐心等待,尤其對后進生不妨多一些“偏心”,后進生更加需要班主任的尊重與溫暖,讓他們的天性在班級中得到必要的呵護和釋放。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愛、感受愛,激發(fā)他們身上最優(yōu)秀的部分,喚起他們對美好的向往,激發(fā)重新向上的動力,這是平等對話的情感基礎。
二是善“學”。要想做優(yōu)秀的班主任,必須善于學習,一直保持對外界的探索和好奇心,要渴望從世間萬物中吸取養(yǎng)分,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理念,更要想兒童所想,學兒童所學,漫步于童心的世界,與學生同學共長。只有當你駐足于他們的天地里,才能真正與學生打成一片,融為一體,被學生認可與接納。這樣基于“兒童化的學”,是教師平等對話必修的基本功。
三是重“研”。學生之間的差異不能簡單地分門別類,簡單地認為是個人、時間段的差別。要建立起對兒童最真實、最透徹的了解,必須加以研究和探索,不能主觀臆想,不能深陷當局迷途,只有不斷修正,做好記錄,以保證完成不同的任務。同時在做好個案研究的同時,還要善于運用大數(shù)據(jù),對學生進行更為科學,系統(tǒng)的研究,如當下獨生子女家庭與二孩家庭的互補性教育研究等。這些科學的數(shù)據(jù)和信息,是打開學生心門,平等對話的金鑰匙。
四是落“細”。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無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師無小節(jié),事事皆楷模。”小細節(jié)見大智慧,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細節(jié)感染教育和管理學生。班主任對細節(jié)的把控到位,可以讓班級管理更上一層樓。觀察是教育的開始,教師在與學生展開對話之前,必須要對學生做一番細致的觀察,只有目中有生,心中有數(shù),口里有譜,才能讓對話在真實的情境中發(fā)生,并建立起師生更多的信任關系。這種基于事實的對話,就是一種特殊的平等。
二、寬嚴相濟,讓“對話”在規(guī)范中華麗轉身
教育是科學更是藝術,同樣班級管理不僅需要規(guī)則的約束,還需要智慧的對話。
一是讓規(guī)則先行。面對著不同的學生群體,他們的心理差異較大,個人素養(yǎng)亦參差不齊,所以班級管理先從學生的行為習慣入手,通過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形成自我行動約定,建立好班務日記制度,用制度這只無形的手,來指引和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同時,學生的每一項表現(xiàn)都有對應的分值,一周一小評,一月一大評,累積到一定數(shù)量的積分可以兌換學校的“立美”小達人幣,這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自律意識與主人翁意識,他們會注重自己平時的表現(xiàn),為小組榮譽“添磚加瓦”。學生在自主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個人能力和解決技巧畢竟有限,他們的理解感悟有時片面甚至陷入認知上的誤區(qū),有時又無法對問題進行深層次的解決,浮于表面。這時,班主任的導向就顯得特別重要,放手而不放任,把紀律、規(guī)矩擺在前面。
二是讓智慧跟進。推行“懶漢式”管理,是智慧對話的一種特殊方式。組建班委會時,首先組建班級常委會,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責任意識,班上每個孩子都可以是班委,班長設一正三副,設學習處,紀律處,后勤處,監(jiān)察處等,一人一崗,讓每個人都有所擔當,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眾人劃槳開大船。面對有個性的學生,要研究專屬于他們的“緊箍咒”,或以德化人,或以理服人,或以情動人。這些人或成為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發(fā)揮其價值,共同參與管理班級。班主任用欣賞、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捕捉他們閃光點,讓他們能各歸其位,各盡其責,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就在班級的管理中展現(xiàn)出來,讓教育滲透到每個細節(jié),培養(yǎng)“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班級文化。
三是讓寬容靠近。在與學生溝通時,難免會遇到一些唐突、頂撞的話語和行為,班主任既要不卑不亢,也要大肚能容天下之難事,不與學生斤斤計較。班主任要巧妙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爭辯的機會,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處理問題,進行自我教育,讓學生的主體性真正確立起來。做到心平氣和,讓學生面對面,互相照鏡子,自己領悟,自己反思,自己和解,達到容錯化錯的目的。不能在情緒激動時做出錯誤的判斷,不要急于下結論,要慷慨地把對話的時空還給學生,使學生的評價過程成為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調節(jié)、自我發(fā)展的過程。
一切教育,都不能將班級與活動隔離開來,否則是注定沒有生命力的。正所謂“生命在于運動,德育在于活動”。
一是在探究體驗中“對話”。通過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優(yōu)化資源,挖掘各科潛在的價值,賦予班級管理新的生命,將枯燥的、死板的日常管理變成學生們生動活潑的討論,深入細致的鉆研思考,積極主動的探索及大膽創(chuàng)造,道德發(fā)現(xiàn)的新起點。鼓勵學生人人參與,互相合作。農(nóng)場是學校文化的重要載體,在農(nóng)場實踐基地開辟自己班的種植區(qū),讓學生學會勞動、愛上勞動、享受勞動,童年的樂趣浸潤泥土的芳香,讓每一顆立美的種子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fā)芽。一學期一次的國旗下班級文化展示,確定主題后,把填詞改編權、歌唱、舞蹈、主持、講話等都交給學生,這是最美班級展示的最佳舞臺,學生從活動中走向深刻體驗,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從而獲得滿滿的幸福感。
二是在共建共享中“對話”。對話是溝通、互動,對話雙方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建共享的。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注意創(chuàng)設多種條件,設置多種場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班級擁有一本包含每一個學生的生日集,送上祝福,留下精彩瞬間,這樣美好的成長體驗,其優(yōu)越性是無法比擬的。另外在其他活動中如班級社團,趣味運動會,班級大合唱,黑板小報,“短視頻”情境再現(xiàn)等,為每名學生提供豐富的課程選擇和多樣的教育體驗,活動中所產(chǎn)生的心靈上的對話,能有效地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每個周一中午由班長布置未來一周安排,分學習內(nèi)容、各條線上的具體安排、喜報、表揚與批評、友情提醒等幾大板塊,為班級各項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其中每天晨會的新聞早八點,由學習處的學生負責搜集匯總,以三分鐘快速播報的形式傳達,以此讓每一位學生了解和關注時事新聞。此外,設立班級“每月感動人物”評選活動。作為班主任,通過對話告訴學生越努力越幸運,班主任能幫助學生的是活動中給他們更多的指導、鼓勵和陪伴。當活動育人真正形成共享心智的“師生場”時,班集體所呈現(xiàn)出的愉悅性及生命力則是無法估量的。
三是在文化浸染中“對話”。美觀的物態(tài)文化環(huán)境,能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吸引學生愛上自己的教室,以自己美麗的教室為榮。有自己的“價值系統(tǒng)”,包括班級愿景、班級規(guī)約系統(tǒng),以及個性化班名,鮮明的班風、學風、吉祥物、班旗等,讓“每一面墻”成為“無聲的導師”,促進學生的幸福成長,讓每名學生可以遇見更美好的自己。毋庸置疑,班級的觀念文化、物型文化,都必須由學生參與設計、布置,動態(tài)生成,常換常新。四是在家校合作中“對話”。作為一名班主任,做好“家校”溝通,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向家長借力,把家長納入班級管理系統(tǒng)之中,發(fā)揮家長的作用,服務班級,教育學生。組織開展父母課堂專題活動,形式上多變化,讓學生保持新鮮感,對班級管理充滿期待。克林伯格認為,在所有的教學管理中,都進行著最廣義的對話,不管哪一種教學方式占支配地位,這種相互作用的對話都是優(yōu)秀教學的一種本質性標識。“對話”方式的多元化,必將讓班級管理更富張力,讓班級文化更加璀璨。
參考文獻:
[1]齊學紅,黃正平.班主任專業(yè)基本功[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270-277.
[2]李樞密.發(fā)揮鄉(xiāng)村學校班主任的三重職責[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9(11):15-16.
作者:湯洪彬 單位:江蘇南通市通州區(qū)興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