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觀影片湘江北去有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主旋律電影蓬勃,百位明星加盟的《建黨偉業》首當其沖,而此部《湘江北去》沒有此番大氣,卻也在那波瀾壯闊的年代里將鏡頭對準了特定地域的一群特定的對象。
《湘江北去》這部紅色經典影講述了1918年中華大地軍閥割據亂象叢生之時,、蕭子升和彭煌等年輕人懷抱救國理想,踏上不同的救國道路的故事。并將把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青年與何叔衡、蔡和森等革命密友之間的友誼搬上大銀幕。故事的主人公都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而故事的主題就聚焦于他們上下求索、探尋救國救民的歷程之上。影片中除了描繪、陳獨秀、胡適等老一批愛國志士,更將鏡頭對準了那群熱血青年身上。在不斷探尋過程中改良主義、無政府主義、馬克思主義百花齊放,影片也肯定了這些年輕人為救國救民而選擇的其他路線。“孩兒勵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歸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每次想起革命先烈為救國圖存奔走相告,苦心探索時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正值青年的偉人們開始探尋一條救國之道,蕭子升等一批愛國青年赴法求學,當時的開始接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并在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13個來自全國各地的熱血青年相聚一起,一個決定中國以后走向的政黨就此宣布成立。
片中年輕的做過很多短工,最讓我感動的是陳獨秀在講述自己的理論時,身為清潔工的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陳獨秀沒有生氣,與他認真交流了思想。那時候并不出名,作為一名底層的青年,能夠在這些泰斗面前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理論,是需要莫大的勇氣的,他不管自己力量多么微小,始終都努力的在奮斗。還有一個片段是蕭子升從德國留學回來時,知道主張的是武裝革命道理,與當初的信仰有一定的抵觸,但他選擇了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他說這種和平的方式即使不能實現也要堅持下去。無論哪種道路和方式,無論對還是不對,都是每個人的選擇,我佩服蕭子升在信仰下產生的那種堅持。
說起主旋律電影,大家的印象可能是比較枯燥,乏味,看不下去的。但《湘江北去》讓我非常喜歡。其中有苦有笑,有感動,有反思,有感恩,有懷念。影片從開頭到結束都充滿熱血和激情,、肖子升、蔡和森等一幫湖南熱血青年一同去北京勤工儉學籌備赴法之事、激蕩文字,指點江山,看得心里熱血沸騰。它并沒有和其他主旋律電影一樣淪于說教,而是展現出老一輩革命家年輕時的熱血和激揚,謀求個人價值的實現。電影結束語和何叔衡赴上海出席“一大”的游輪上,這段故事更像是傳奇的前傳。
一條江和一個國家青春的記憶。一群將改變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視為己任的熱血青年,一部關于對理想、信仰的追求與迷茫的青春勵志片,一位被億萬人民神化了的偉人終于走進了熒幕,就像我們身邊的親人和朋友,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愛恨情仇,一切都是那么真實,那么的讓人感動。
這是為了紀念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的電影,但我卻不想過分強調那時那些鮮明的人物們,他們無疑是任何時代的主角。歷史的滾滾洪流帶走了許多我們無法再觸及的東西,但他們曾發生過,我們將會從字里行間慢慢體會。時代在向前,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無需像他們當時那樣每時每刻都生活在戰戰兢兢之中,但是先輩們留下的革命精神永遠都刻在我們心中。正值風華正茂的我們,是否也應像我們的革命前輩們學習,學習他們的不畏強險、不懼阻撓、勇于思索的精神呢?這部電影時時警醒著我,要找到自己人生真正的目標,只有勤勤懇懇,用自己腳踏實地的行動來靠近黨組織,學習黨的歷史和理論,來武裝和充實自己,才能建立更為崇高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要努力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為國家的繁榮和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黨和國家奮斗一生,奉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