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庫集中支付下的財政資金管理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國庫集中支付的重要意義
(一)實現資金健康有效運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進一步提高了財政資金的審批門檻,要求各個單位必須采取用款計劃書的形式申請并使用財政資金,從而提升資金支付的透明化、規范化。同時,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的財政資金運行模式,不僅去除了傳統管理企業與基層之間層層傳遞和轉撥財政資金的流程,達到了全程監控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的目的,有效避免私自占用、截留、挪用等違法行為,從而保證國家及各個單位企業財政的健康有效運行。
(二)充分發揮國庫資金的作用如上所述,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實施,能簡化財政資金各單位層層傳遞環節,避免財務資金的頻繁撥付。財政資金撥付使用過程中,基層使用單位或企業在申報用款計劃時,需要按照相關撥付文件要求的規定提出資金申請,就能通過相關財政余額賬戶對資金進行支付;但對于建設單位來說,財政資金內部審核申請必須依據工程建設進度提出支付申請書,財政部門通過“國庫集中支付系統”審批該項資金,并直接支付給收款單位,不用在經過預算單位,這就極大的提高了國庫資金的使用效率。
(三)強化了財務管理觀念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預算單位需嚴格依據其制度要求,設立獨立的零余額賬戶使用和管理財政資金。在這種管理模式下,不僅有效解決了以往相關上下級單位在資金預算方面的局限性,還能控制上下級單位之間的預審審查、追加以及審批等環節工作效率,增強了各個預算單位財務管理理念和意識,有效提高了財務管理水平,保障財務預算的準確性、科學性。
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運行現狀——以山東財政廳為例
資料顯示,2015年11月,山東省級財政部門開始全面實施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運行管理,國庫集中支付實現全面“無紙化”辦公。筆者作為有關財政部門職員,主要職能負責協助分管部門和單位建立財政支持的項目庫,組織分管部門與單位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及效益分析;負責牽頭與區發改局等有關部門研究制定財政投資的有關政策,參與項目安排;參與年度基本建設投資、負責財政性基本建設資金撥款和監管工作。2018年,相關科室圍繞區委區政府“一區三園四帶多級”總體部署,支持打保污染防治攻堅戰,并爭取上級大氣污染防治、農村水源地保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各類環保專項資金共316.5萬元,投入城鄉環衛一體化垃圾托管費1056萬元,農村水源地保護資金10萬元,秸稈禁燒獎勵資金6萬元;對上爭取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中央資金12340萬元;區級對交通局年初預算安排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00萬元,安排道路養護經費100萬元,對上爭取車購稅收入及縣鄉道路資金3165萬元;同年產糧(油)大縣獎勵資金1740萬元,整合20%(326.6萬元)用于精準扶貧項目中糧食生產和產業化發展等方面建設。截至12月底,爭取上級專項資金共28590.13萬元(其中:產糧油大縣資金1740萬元,環保資金316.15萬元、交通資金3165萬元、公路資金492.95萬元、保障性安居工程12340萬元、山水林田湖草700萬元、產后服務中心300萬元、其他項目資金9536.03萬元),極大地促進了山東地區經濟發展。
三、財政資金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國庫支付制度不完善在國庫集中支付業務不斷增加和擴大的情況下,傳統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相關規定日漸無法滿足財務管理工作發展需要。就目前來說,我國各省市財政部門國庫集中支付是以財政部門、預算單位以及銀行共同合作并統一執行的,在執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問題,例如:預算單位主要負責財政資金支付活動,由于在操作過程中忽視監督和管理工作,因此財政資金支付就出現了暗箱操作的違法行為;再如,在山東省家電下鄉及糧食補貼等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特別是基層鄉鎮,他們處在工作的第一線,付出了辛勤勞動,但成效往往并不明顯,特別是由于部分鄉鎮兌付不及時,有時引起群眾不滿。問題的出現反映著現階段國庫支付系統存在不完善、不合理問題,急需相關財政單位總結失敗經驗,制定有效措施,從而完善鄉鎮財政工作機制。
(二)財務人員素質低下分析山東省財務人員結構現狀,部分財務人員缺乏豐富的專業知識,雖然熟悉財務流程,但對專項資金不夠了解,相關知識不足,對資金把控力度不夠,缺乏實踐性工作經驗,甚至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財政資金管理缺乏全面性、正確性認識,很難保障財政資金管理工作準確性。此外,還有部門財務人員認為只做好會計核算工作就算完成了任務,對資金管理的認知和意識遠遠不夠。
四、解決對策
(一)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一方面,財政部門各科室要根據預算要求,提前做好下一年的部門預算工作,并對部門報送財務報表進行逐項核實,以此確保各項預算數據準確無誤,最終提高預算精確度。此外,各科室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應嚴格按進度、按預算級次撥款,嚴格執行領導審批制度;加強對部門預算管理綜合績效考評,進一步增強部門績效觀念和責任意識,督促部門更好的履行職責,提升部門預算管理工作水平。另一方面,相關財政單位和各部門還要加強財政監督,通過對各項政策性補貼、專項資金的使用,搞好監督管理、跟蹤問效,嚴格資金用途,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按照“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學規范的資金項目管理機制,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嚴禁擠占挪用。嚴格落實預算法要求,按照規定時限及時下達和批復預算,加快財政支出進度,盡早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強重點項目管理,盡快形成實際支出,有效控制新增結轉結余資金。認真貫徹落實新預算法,及時清理結余結轉資金,加大統籌力度。
(二)優化財政資金管理模式財政部門要全面優化和改革財政資金管理模式,通過積極引入信息化核算法,簡化資金核算流程,降低成本,杜絕“重分配、輕管理”的問題,應用信息化核算法科學、有效的對財務資金動態以及相關數據進行分析,以此提高資金成本核算準確性。此外,財務人員也要依據資金核算結果分析資金支付和經營情況,并不斷優化財務信息系統,對資金收支情況、資金流向以及各類財務信息實施全方位管理。
(三)加強財務工作人員業務素養要想全面提升財務資金管理工作,就必須重視起財務人員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素養的培育和提升。在國庫集中支付環境下,財務部門應要求財政資金管理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存,能靈活、及時處理各類財務數據信息,還要具備高素質、高文華的職業道德水平。同時,財務管理人員在掌握了扎實的財務信息管理理論知識外,也必須對財政資金信息管理體系做到全方位、全過程把控,通過學習和不斷提升自身信息技術水平,熟練應用信息技術挖掘、整理、共享和分析財務數據信息,從而最大程度的保障財務信息的真實度和透明度。最后,財務工作人員要加強財務共享信息特征以及重要意識的提升,明白其重要意義,對每一步流程都做到精細管理,做好資金記賬、財務核算和報賬等工作,以此保障財務信息共享服務系統的健康、穩定運行。
五、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如何加強財政管理是目前重點關注的問題。從本文分析的財政資金管理現狀上可知,國庫集中制度的提升可以有效增強會計質量,提升資金應用效率,增強資金運行透明度。在日常的財政資金管理過程中,我們在工作中還要不斷加強創新實踐,轉變財政資金管理理念,完善資金管理信息系統,才能進一步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進一步規避支付風險。
參考文獻:
[1]沈風.國庫集中支付環境下財政資金管理分析[J].經貿實踐,2018(4).
[2]王霞.淺談國庫集中支付下財政資金的管理與風險控制[J].新經濟,2018(20).
[3]楊平.國庫集中支付下財政資金的管理與風險防范[J].財經界(學術版),2018(23).
[4]朱烽美.浙江省高校實施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4(04).
作者:耿傳萍 單位: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