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鄧小平的科學技術思想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鄧小平的科學技術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部分,也是鄧小平科學技術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其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鄧小平十分重視現代科學技術,對中國的進步與發展的重大影響。而對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論,形成了完整的科學技術思想和鄧小平的科學技術思想是新時期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和指導思想的原因。鄧小平同志是十分關心和密切注視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在鄧小平科學技術思想指導下,我國各族人民科學精神振奮,具體、直接地指導和大力推動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在實踐過程中,科技意識不斷增強,在科技人才的培養、孕育和形成了鄧小平的科學技術思想。
【關鍵詞】
鄧小平;科學技術思想;生產力
鄧小平理論思想對于我們國家四個現代化,特別是在科學技術現代化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產生了重要的作用。總體上,鄧小平的科學技術思想無論從內容上、理論上或是現實作用看,都已構成了一個相對獨立并且是完整的一個系統。
1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鄧小平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科學技術作用提出的一個重要論斷。他在1978年3月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指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馬克思主義歷來的觀點。”1988年9月,他又進一步指出:“馬克思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事實證明這話講得對。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1992年春,他在視察南方的談話中又說:“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黨的十四大肯定并發揮了這一論斷,“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振興經濟首先振興科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提出為新時期解放思想、加速科技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條件。在當今世界無形的競爭,關鍵在于經濟實力的發展,科學技術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發展。現代中國快速發展的基礎就是要有創新的科學技術理論和實踐,科學技術創新發展是中華民族走向興盛,走向富強的重要標志。如果不能創新,中華民族就能難以興盛,中國和世界是很難與對方抗衡。因此,在當今時代條件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的發展方向,我們必須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就必須以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的高度重視。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國與國之間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和國民素質競爭的競爭。只有大力推進科技進步,高新技術,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搶占當代先進生產力的制高點,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關鍵在科學技術和生產正在迅速整合,科學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生產的權力基礎,成為社會生產的最重要因素。現代社會生產的各個環節都凝結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正如鄧小平所說,現代科學鋪平了道路為生產技術的改進,并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
2指出科學技術——現代化
技術革命帶動經濟發展。現代科學技術,廣泛滲透到經濟活動中,滲透到社會生產的各個方面,決定了它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科技不僅在規模和經濟增長速度快的方面,經濟是一個質的飛躍,變化的經濟結構,勞動力結構,產業結構,管理和其他方式。現代科學使管理更加科學化、現代化。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因素和因素的結合,關鍵的管理是一個現實的生產力,潛在的生產力。隨著科學技術的廣泛和經濟管理已成為生產力的重要范疇。鄧小平總結了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深刻地指出了:“鋪平道路,為現代科技進步的方式,確定其發展方向,許多新的生產力工具,新技術,第一次接觸到實驗室。”大量的歷史事實證明:“一旦一個重大的理論研究,遲早,生產和技術會帶來很大的進步。”
3鄧小平科學思想的發展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較之當年的工業革命更為深刻和廣泛,各種新科學的產生和發展,已經在更深層次上認識和掌握自然界的規律性。現代科學技術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一個國家如果能及時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那么就會具有高度發達的生產力。“科學研究是一項基本建設,在這方面的投資就叫基本建設投資。”這一見解明確地把科學研究納入國民經濟中具有產出意義的基本范疇,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做出了深刻,透徹的說明。從建國到“”前十七年中,鄧小平作為我們黨以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主要成員在之一,對我國科技事業予以極大關注,做了大量領導和推動工作。我國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兩彈一星”等一系列重大成就,帶動了我國計算機,半導體,自動化等一系列新興技術的創立和發展。這里面也蘊含著鄧小平的遠見卓識,凝聚著他的大量心血。
鄧小平說:“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和資金,是不可能的。”鄧小平是我國改革的總設計師,也是我國開放的總設計師。在粉碎“”后,鄧小平是第一個解放思想,倡導對外開放的人。早在1978年12月鄧小平就提出“我們要學會用經濟方法管理經濟,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學習,向外國的先進管理方法學習。”1984年6、7月,鄧小平又兩次談到“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1985年4月鄧小平指出:“要尊重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搞兩個開放,一個對外開放,一個對內開放。對外開放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對于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來說,孤立和偏狹是不可能的,只有加強國際交流,不引進發達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資本的先進經驗,因此是不可能的。”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三個關鍵時期,鄧小平特別強調了要堅持改革開放:1987年1月針對當時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鄧小平強調要“排除干擾,繼續前進”,并指出“中國執行開放政策是正確的,得到了很大的好處。如果說有什么不足之處就是開放的不夠。”“沒有改革開放怎么會有今天”。正是鄧小平一貫的對外的開放思想一步步指導中國實施對外開放,帶領中國人民逐步走向世界。
科學技術是在鄧小平同志的思想的審時度勢,立足世界的歷史思想,從總結經驗中學習,鄧小平理論思想是傳承和科技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發展,也是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具有中國特色的,是給我們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李飛友.論鄧小平的科技觀[J].學海,1995(4).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作者:郭春瑩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