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微媒體模式下病理學翻轉課堂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微媒體模式下的翻轉課堂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和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我校2015級臨床醫學專業4個班級221名學生為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平行的4個班級218名學生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比較2組學生期末綜合成績,并發放問卷,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滿意度調查。結果試驗組綜合成績平均值為70.47分,對照組為69.75分,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問卷調查中,學生對“是否喜歡病理學”、“是否提高學習主動性”、“是否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滿意”3個項目的滿意度較高。結論在病理學教學中采用微媒體模式下的翻轉課堂教學,能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但在內容設計、課堂組織和微媒體應用上還需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翻轉課堂;微媒體;自主學習;病理學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飛速發展和大數據的興起,學生獲取信息和交流互動的渠道多樣化,微媒體平臺為病理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了良好契機,同時也給傳統教學模式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翻轉課堂(Theflippedclassroom或flippedlearning)由J.WesleyBaker首次提出,并由Bergmann等人[1]2007年首次應用。翻轉課堂是借助網絡資源(教學視頻、課件、案例等)提前學習新內容,輔以在線試題、在線測驗、網上研討來幫助學生發現和學習問題,在課堂上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達到對教學內容深入掌握的一種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2]。翻轉課堂的優勢是利用豐富的教學信息資源共享,綜合運用多種互動、啟發性強的教學手段,全面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大大提高教學效果[3]。教師采用基于微媒體平臺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既能保留微媒體的跨越時空界限、無障礙交流的優點,又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內化知識。病理學是我國高等醫學院校本科教學的專業必修課,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課程。如何進一步提高病理學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一直是病理學教學改革的重點。通過問卷調查,我校大學生對自主學習期望較大,比如希望自主學習并培養自己多方面能力的占65.67%,喜歡教師引導下的自主學習占54.23%。本研究旨在探討《病理學》教學中微媒體模式下的翻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整合、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網絡學習資源及交流平臺的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新疆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2015級2班(54人)、2015級3班(53人)、2015級4班(54人)、本碩2015-4班(60人)共計221人為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5人為一學習小組。臨床醫學專業2015級1班(53人)、臨床醫學專業2015級5班(52人)、臨床醫學專業2015級7班(52人)、本碩2015-2班(61人)共計218人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2組在年齡、性別構成、上一學年各科平均成績方面無明顯差異。2組班級同時開設《病理學》(54學時理論課),教學進度一致,師資配置均為高年資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教學計劃內容包括高血壓病(心血管系統疾病),肺癌(呼吸系統疾病),肝硬化(消化系統疾病),霍奇金淋巴瘤(淋巴造血系統疾病),胃潰瘍穿孔(消化系統疾病),每次2學時(100分鐘),共計10學時。
1.2研究方法
1.2.1對照組—傳統教學課前預習:自學預習下次授課內容。課堂授課:采用傳統的講授法、案例教學法。課后復習:學生結合教材、筆記、案例、《病理學學習指南》等復習。
1.2.2試驗組—翻轉課堂教學(以《高血壓病》為例)
1.2.2.1課前準備階段—建立微媒體學習平臺,學用互促提實效教師依托微信公眾平臺,申請病理學公眾號,創建微信學習群,構建“即時通訊答疑—課程學習交流群—課程公眾平臺”三位一體的學習系統。教學資料準備,包括可在手機上瀏覽的PPT、教學視頻、案例、相關網站連接等教學資料。課前2周教師將《高血壓病》相關資料至微信群。第一周:同學們自學后每組提出5個問題(經自學不能解決或較難解決),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分類整合,例如分為“機制類問題,如血管內皮NO水平或活性下調的危害是什么”、“病理變化類問題,如為何高血壓會引起腎臟表面呈現凹凸不平的顆粒狀”、“病因類問題,如為什么55歲時原發性高血壓男性患病比例更高,但75歲后女性更高?”等,將最終任務單至微信群,每組任務單為2~3個問題。第二周:同學們通過查閱文獻、書籍、小組討論等尋找答案。
1.2.2.2課上內化階段—理念翻轉,“主課堂”啟發師生互動學由匯報人將課下學習和討論的結果以PPT的形式在課堂上分享,本組同學補充,其他組同學補充、質疑、討論、辯論等。例如:同學們討論了“是否可以在基因水平上根治高血壓?”、“高血壓的發展一定是按一、二、三期進行的嗎?”、“高鹽飲食致高血壓的機制”、“高血壓腎臟病變時,間質為什么有淋巴細胞浸潤?”等問題。教師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適當引導,把握時間和重點內容。最后由其他各組用手機進行現場互動,并對該組的表現進行評價(A、B、C、D4個等級)。
1.2.2.3課后鞏固階段—學思踐悟,“雙課堂”觸動學生反復學教師點評總結,將優秀的學習資源、重點的學習內容、與課程相關的前瞻性內容、拓展知識到微信學習平臺,供學生課后復習。融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充分發揮翻轉課堂教學優勢,促進理論知識的內化、吸收,讓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實踐中成長。利用微信平臺推送案例討論、單元測試等內容,讓同學們對知識真正理解掌握。1.2.2.4學習效果評價期末綜合成績評價:根據同學們在翻轉課堂中的表現(發言討論積極性、自學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課前討論內容記錄、文獻資料等作為翻轉課堂成績,計入平時成績。試驗組和對照組綜合成績進行對比分析。在微信群問卷網連接,學生參與問卷調查。
2結果
2.12組《病理學》綜合成績比較
綜合成績共計100分,包括期末試卷成績(60%)、期中考試成績(20%)、切片考試成績(10%)和平時成績(10%)。試驗組綜合成績平均值為70.47分,對照組為69.75分,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問卷調查結果
問卷調查表共設計36個問題,其中涉及學生對自主學習、翻轉課堂的了解及其效果的問題有13個,參與問卷調查人數201人,參與度為91.0%。問卷調查中,學生對“是否喜歡病理學”、“是否提高學習主動性”、“是否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滿意”3個項目的滿意度較高,見表2。
3討論
3.1翻轉課堂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差異分析
3.1.1教學理念不同盡管現代教育理念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但因我校學生規模較大、學生層次不同、教學任務繁重、教學設施配備不齊等方面的原因,病理學在大多數的實際課堂中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依然是課堂的主角,往往忽視了觀眾的反應。翻轉課堂教學從“以教定學”轉變為“以學定教”,教師不再只注重課本上講了哪些知識,而是更關注學生對什么感興趣,存在哪些問題,在哪些方面還需要鍛煉與提升,甚至學生成了課堂的主角,教師成了觀眾[4]。
3.1.2教學內容不同傳統教學把課本知識都在課堂上講解,雖然病理學課程內容相對比較形象有趣,教師也會結合病理的大體和顯微鏡下圖片、案例進行講解,但其內容還是以書本為主,拓展知識較少。翻轉課堂把大部分理論知識安排在課前學習,而在課堂上主要對重點和難點知識點討論和探究,更注重對知識的應用與拓展、如何解決實際問題。
3.1.3教學組織不同傳統教學是“講”,傳統教學中教師將各個知識點按課本上的體系通過講解、播放PPT、做課堂練習或課后作業等方式灌輸給學生。翻轉課堂是“聽”和“問”。“聽”是通過傾聽與觀察,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而“問”則是通過設問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探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翻轉課堂貫穿課堂始終的是“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內化知識。
3.1.4學習內驅力不同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老師的講授又差強人意,遲到、早退、曠課時有發生,上課開小差的大有人在。很多學生坐在教室里聽課是為了“爭取平時成績”,“班主任要記每日考勤”,“考試過關”。這種狀態下的學習是被動學習。翻轉課堂是將課堂時間釋放出來,以學生為中心去組織設計教學,讓學生能感受到參與其中的主人翁意識和解決問題后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接收為主動獲取知識[5]。
3.2問題與思考
3.2.1教學內容設計、課堂組織的優化“課前導學”與“課中研討”共同構成了翻轉課堂的基本結構,微視頻、在線作業、自主學習環境、混合學習是翻轉課堂的四大關鍵技術。本研究有5位副教授職稱以上教師參與實施,在線作業、自主學習環境和混合學習已初見成效,但對翻轉課堂的微視頻制作和課堂組織還缺乏經驗。課前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設計,例如如何把教學重點內容,尤其是一些枯燥的內容制作成豐富多彩、生動形象、學生感興趣的微視頻等資料尤為重要。部分教師對翻轉課堂教學組織的有效性有待提高,例如問卷調查中反饋,學習效果一般和較低的占28.36%,對于基礎知識的深入掌握一般或不利的占27.86%,認為課堂學習氣氛一般或不濃厚的占27.37%,課堂學習內容一般或沒有興趣的占13.94%。分析原因:(1)學生的層次不同,學習態度和能力不同。(2)參與實施的教師能力不同,經驗不足,投入不夠。因此,一是我們應對不同班級的不同層次的教學組織采取以人為本的原則,從分組、任務單、要求等方面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二是加強教師培訓,包括理論提升、實踐經驗傳授、技巧分享、教師試講等。
3.2.2利用微媒體建立教學資源的共享平臺一般翻轉課堂的教學資源都以流媒體的形式在網上,比如我校有病理解剖學網絡課程,教學所用的PPT課件、視頻、資料、網站連接都可以在網上。學生可以利用微信等微媒體平臺進行學習。教師可以課前設計教學內容,并制作成手機便于瀏覽的格式或二維碼、微視頻、文獻資料、建立討論群等,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時時學習,處處學習。
3.2.3教學工作量的核定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會加大教師的教學工作量,目前的考核評估和晉升制度往往只重視科研課題、成果、論文等,忽視教學改革。因此在全國教學改革大背景下要讓教師花精力和時間進行教學改革,必須在工作量核算上予以重視,在以上各種評價體系中給予教學改革一定的權重。
參考文獻:
[4]鄭瑞強,盧宇.高校翻轉課堂教學優化設計與實踐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1):97-103.
[5]閆正坤,張萍.翻轉課堂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的教學治理與路徑探索[J].江蘇高教,2017(5):56-58.
作者:馬紅 哈提拉·吐爾遜 塔拉甫·托坎 林晨 單位:新疆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病理解剖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