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伊蚊傳播媒介監察與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成蟲監測
選擇一監測點,可以是居民區、公園、建筑工地和醫院等,在監測點及其周圍區域放置約50只誘蚊誘卵器,兩只誘蚊誘卵器需相隔25-50米,連續放置4天。在第4天收集記錄誘蚊誘卵器,將含有成蟲或蚊卵的標為陽性,利用公式計算誘卵誘卵指數(白紋伊蚊密度)。誘卵誘卵指數(白紋伊蚊密度)=誘蚊誘卵器陽性個數/回收誘蚊誘卵器總數×100。
監測數據
1布雷圖指數
自2010年10月1日,萬江區發生首例基孔肯雅熱病例,萬江區政府便組織了工作人員對萬江區28個社區進行布雷圖指數調查,并且在2011年4月和9月又分別組織了2次布雷圖指數調查,調查數據對比如下圖:
2誘蚊誘卵指數
2010年10月、2011年4月及9月三個月,萬江區防疫工作人員均選出一個社區進行誘蚊誘卵指數調查,調查結果如下表:
分析結果
1數據分析
從布雷圖指數對比中可以看到,發生疫情的2010年10月,有23個社區的數值在正常值5以上,其中在警戒值20以上的有5個社區,包括疫區新村社區。2011年4月中,只有一個社區的數值在5以上,其余都正常,最后2011年9月中,有16個社區超過正常值5,甚至有三個社區超過警戒值20,但從總的布雷圖指數看,仍低于2010年10月。誘蚊誘卵指數中,三個月都相差不大。
2原因分析
2.1從以上數據中,2011年兩個月份的布雷圖指數均低于發生疫情的當月。這是由于萬江區政府大力開展以消除伊蚊孳生地的各項工作:
1)進一步加大滅蚊力度。全區繼續深入開展以滅蚊和清除蚊蟲孳生地為主的愛國衛生運動;繼續安排專業消殺公司,對內外環境進行噴灑滅蚊,重點加強閑置地、建筑工地、“三不管地帶”和明溝暗渠的蚊蟲孳生地清除工作;要充分發動群眾,清除蚊蟲孳生地,迅速降低蚊媒密度。
2)進一步明確責任。各社區要組織干部、工作人員、環衛人員等入村入戶、翻盤倒灌、清理積水。定期檢查,責任到人,對于不達標的社區要給予通報批評,并限期整改。
3)進一步加強發熱病人監測。建立發熱病人監測哨點。落實對具有發熱、皮疹及關節疼痛等癥狀病人的篩查和診斷,對疑似病例及時報告。各學校建立晨檢制度,落實疫情監測報告工作。做好“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的五早措施。還有及時掌握發熱病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對病例進行流行病學個案調查。
4)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媒體、發放宣傳單、懸掛橫幅等各種宣傳手段,向廣大居民普及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防治知識。教育居民做好點蚊香、掛蚊帳等自身防護措施,增強群眾防蚊滅蚊、預防疾病的意識。
2.2而2011年9月比4月的數值高,由于4月份天氣比較干燥,伊蚊幼蟲賴以孳生的潔凈水源較少,到了9月份,氣溫升高和降雨次數增多,為伊蚊的大量孳生帶來了條件。實際調查過程中,工作人員也發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也為伊蚊的孳生提供環境。問題如下:
1)部分社區蚊媒控制工作開展得不夠深入,仍存在衛生死角和蚊蟲孳生地;
2)空置地中廢棄容器清理沒有落實到位;
3)居民家中露天存放的空置酒瓶無及時清理;
4)部分居民養殖富貴竹等水生植物無及時換水和儲水池無加蓋。
上述問題的存在都會引起蚊蟲孳生,增大了蚊媒傳染病傳播風險,說明全區的防蚊滅蚊工作中仍存在不足。結論通過布雷圖指數和誘蚊誘卵指數的兩項方法對伊蚊地監測得出的數據發現,伊蚊的孳生有賴于居民生活區中的各種積水容器,只要開展防蚊滅蚊,消除蚊蟲孳生地的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伊蚊的密度,減少伊蚊傳播基孔肯雅熱的可能性。
作者:李敏艷唐劍峰單位:廣東省東莞市萬江醫院防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