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剖宮產率統計分析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剖宮產率是衡量產科質量的重要指標
剖宮產率在一定范圍內升高,確實降低了孕產婦及圍生兒發病率及病死率。但在上升至一定程度后,圍生兒死亡率不再隨之下降。同時由于剖宮產是違背生理規律的分娩方式,破壞了婦女身體的完整性,給產婦帶來一系列的近期和遠期并發癥[5]。全面評價剖宮產術,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降低剖宮產率,是我們產科工作者應盡的職責。社會因素的剖宮產,即產婦要求的剖宮產(cesareande-liveryonmaternalrequest,CDMR),美國婦產科醫師協會定義為:無任何醫學及產科手術指征,僅因產婦要求而進行的剖宮產[6]。這是世界性難題,有文獻報導我國無指征的剖宮產占11.7%,成為世界之最。本資料統計的結果證實了近幾年社會因素的剖宮產占據了很大的比例,且逐年上升。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各個:(1)孕婦及家屬對妊娠和分娩的過程缺乏充分的了解,對陰道分娩過于恐懼,或者盲目認為陰道分娩及哺乳等正常的生理過程會影響術后體型的恢復,片面擴大了剖宮產的好處,忽略了手術的風險;(2)由于目前嚴酷的醫療環境,造成醫患關系逐年緊張,在患者隨意置疑醫生,不愿和醫生共擔醫療風險時,為避免事后受到埋怨或報復,醫生只能將各種可能一一告之,任其選擇,后果自負,致使剖宮產醫學指征名存實亡;(3)社會的進步帶來了更多的高齡初產、巨大兒,而性生活糜爛、不良孕產史造就了更多的試管兒、珍貴兒,生育指標的逐步放開又增加了瘢痕子宮生育的機會;(4)有一小部分受封建迷信的影響,為了自家的興旺發達、升官發財,選擇“良辰吉日”分娩。近年來由于醫療保健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孕婦開始接受詳細而全面的產前檢查,臍帶繞頸是產檢的副產品,有報告說B超檢查發現超過1/3的胎兒存在臍帶繞頸,無論B超醫生如何告之孕婦,產科醫生都認為臍帶繞頸是否能順產,是由產程進展和胎兒情況決定的。另外產科界也不再堅持“一次剖宮產,次次剖宮產”的理論,除非前次剖宮產的指征持續存在,再次妊娠時可在產程中加強監護,爭取陰道分娩的成功,為此2004年美國婦產科醫師協會制定了剖宮產再次妊娠經陰道分娩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2建議
2.1健康教育從備孕開始針對妊娠前、妊娠期、分娩期、產褥期、新生兒期各時期的特點,對夫妻雙方進行生理知識的普及教育。我國很多有條件的公立醫院和私立機構都有設立孕婦學校,但大多數內容簡單,形式單一,效果不很理想。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課堂講解和實際操作相結合,鼓勵夫妻雙方甚至是老人一同參與,如妊娠前的生理及心理準備,妊娠期的母胎變化,孕期營養、衛生及用藥,孕期的各種自我監測方法,分娩前的準備,正常的分娩過程,陰道分娩的好處,如何能陰道分娩成功,產褥期的康復,新生兒的護理方法等等。掌握了基本的生理衛生知識,可以學會孕期的自我監測,有利于早期發現和治療妊娠并發癥及合并癥,早期發現和處理異常胎位、發育異常,減少了巨大兒的發生,有利于降低剖宮產相對指征的發生率。通過健康教育的普及,可以增強孕婦及家屬陰道分娩的信心,使無指征的手術比率降低,而且在產程中這部分人更容易理解與溝通,有利于產科醫生迅速、正確的選擇。尤其重要的是健康教育的長期性,經過幾代人的持續性宣教,相信人們的孕產保健知識可以得到全面的提高。
2.2增強醫務人員素質現今的醫療體制造就了嚴酷的醫療環境,醫療行業成為高風險職業,而產科則是其中之最。妊娠與分娩雖是正常的生理過程,發生異常時卻往往迅速而兇險,一旦結局不好則可能造成家毀人亡。分娩方式的選擇就是利弊關系的比較,除了絕對指征,大多數的醫學指征都是相對的,都是風險的比較和選擇的過程,而且手術指征有時段性,具有相對指征者也可能成功陰道分娩,但正常孕婦卻可能出現難產的結果。所以剖宮產指征的掌握和判斷異常復雜,需要產科醫師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加上耐心細致的病情觀察,充分全面的醫患溝通,才能作出相對準確的判斷。由于手術技巧的提高,麻醉的進步,術后抗感染的加強,剖宮產的風險已降至極低,所以一旦在產檢或產程中稍有異常,為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更多的醫生選擇手術分娩。本資料中屬于相對指征的瘢痕子宮、臀位、雙胎、羊水過少、巨大兒、相對頭盆不稱等,都可以在嚴密觀察下進行陰道試產,而且只有在異常產程的歷練中,產科醫生才能提高技術和能力,否則就只會做剖宮產,臀位接生、雙胎接生、陰道助產技術逐漸沒有人掌握了,這是產科醫生的遺憾,又是全社會的損失。對每一位產科醫務人員來說只能先改變自己,增強專業素質,善于溝通交流,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降低剖宮產率,作出有利于母胎的醫學判斷,這至關重要。
除了要增強醫務人員的專業素質,還要增強職業道德教育與監督,不排除有部分機構和人員為了追求經濟利益或者減少觀察產程的煩雜而盲目手術,這既增加了患者家庭和社會醫保的經濟負擔,也增加了母嬰的風險,后患無窮。當然最根本的還是期待能恢復正常的醫療秩序,恢復醫患的互信互助關系,只有產科工作者得到生存與發展,全社會才能實現人口素質的提高這一終極目標。
作者:李靖單位:江陰市婦幼保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