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蔬菜產業與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河北省張家口尚義縣蔬菜產業發展迅速并成為特色產業。但在蔬菜產業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如以小農戶種植為主,沒有形成規模化經營;銷售渠道單一,銷售方式落后;沒有與鄉村旅游形成有機結合等。尚義縣蔬菜產業應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即通過推進特色蔬菜產業化經營、培育特色蔬菜品牌化銷售、旅游化開發、社區化管理等,打造特色蔬菜小鎮,拉長蔬菜產業鏈,培育區域品牌,實現蔬菜生態旅游,進而促進尚義縣鄉村經濟發展。
關鍵詞:特色農業;蔬菜產業;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特色小鎮
一、問題提出
余茜等[1]將特色農業小鎮定義為依賴農業特色產業和特色環境因素,打造具有明確的農業產業定位、農業文化內涵、農業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綜合性開發項目;是通過“現代農業+城鎮”,構建產城一體、農旅雙鏈、區域融合發展的農旅綜合體;是農業發展新階段提出的一種農業新思潮與農業發展新模式。王旭強等[2]提出了通過硬化田間主要道路,規劃建設現有道路景觀設施,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打造鄉村民宿餐飲等措施來建設以生態農業公園為主題創建特色小鎮。雷仲敏等[3]提出通過發展多種農業觀光園,規劃建設不同的觀光功能區;對農戶開展專業的知識培訓學習;加大產業投資,擴大產業規模等措施來建設特色農業小鎮。薛鑫[4]提出通過參考“農業+觀光旅游”模式的英國約克郡托德摩登農業特色小鎮、“農業產業+歷史文化+觀光旅游”模式的慶元香菇小鎮、“農業產業+歷史文化+觀光旅游”模式的涪陵1898榨菜文化小鎮、“地產+農業+旅游業”模式的藍城小鎮、建制鎮模式的五泉鎮等小鎮建設模式來建設農業特色小鎮。苗書迪[5]提出通過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優化環境,提高資金、人才的吸引力等路徑來建設特色農業小鎮。而如何將蔬菜產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建設特色農業小鎮的研究不多見。河北省尚義縣1936年建縣,處在內蒙古放牧區與華北農業區交錯帶的東段,分壩上草原和壩下丘陵淺山區兩個地貌單元,平均海潑1300米。壩上氣候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夏季涼爽,降水少且集中,年降水量為330毫米耀420毫米。全年日照時數長,達到2815.3小時,日照率為64%,氣溫日差較大,晝夜溫差達10攝氏度左右,無霜期100耀120天。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氣候涼爽等優越氣候條件,適合喜冷涼作物的生長,有利于錯季蔬菜優質高產。高溫高濕炎熱天氣少,農產品病蟲害少,無工業污染,具備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生產的條件。尚義縣壩上地區的6個鄉鎮,有14萬畝耕地種植蔬菜,已經形成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的主要種植區,產品銷往北京、天津、廣州等地。如何利用氣候優勢和發展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條件優勢,同時結合特色農業小鎮建設進一步促進類尚義縣地區經濟發展,就成為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
二、尚義縣經濟發展水平及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一)經濟發展水平2008—2017年全縣經濟發展較快。2008年全縣GDP為14.82億元,2017年全縣GDP增長到39.55億元,年均增長12.2%。第一二三次產業的增加值占全縣GDP的比重分別為32.47%、38.24%和29.29%(見表1)。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全縣GDP比重呈下降趨勢,由2008年的42.5%下降到2017年的32.47%,下降了10.03個百分點,但占比仍然較高。2011—2016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總體上是增加的。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全縣GDP比重不斷提高,由2008年的24.13%上升到2017年的38.24%,提高了14.11個百分點,但占比仍然不高。2011—2017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總體看是降低的。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縣GDP的比重呈下降趨勢,由2008年的33.37%下降到2017年的29.29%,下降了4.08個百分點。盡管從增加值變動趨勢(見圖1)看,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都得到較快增長,但從GDP結構上看,尚義縣仍然是農業縣。
(二)蔬菜產業獲得較大發展,具備發展特色小鎮條件尚義縣壩上地區為草原地貌,主要發展種植業和畜牧業。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蔬菜、糧食、油料和甜菜。壩下地區地形主要是丘陵淺山區,主要以林業為主。全縣2008—2017年農業總產值呈不斷增長趨勢,由2008年的12.38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23.86億元,年均增長率為9%。在農業產業結構中,種植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在60%以上,居主導地位。牧業和林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呈增長趨勢,牧業產值的比重由2008年的22.50%增長到2017的29.43%,提高了6.93個百分點;林業產值的比重由2008年的1.76%提高到2017年的5.32%,提高了3.56個百分點。(見表2)全縣蔬菜種植面積為14萬畝左右,產量大約為7億公斤,其中:糧食種植面積為30.2萬畝,產量5100萬公斤;油料種植面積為11萬畝,產量為1400萬公斤;甜菜種植面積為6萬畝,產量2億公斤。近年來蔬菜產業快速發展,蔬菜的產量、產值較高,成為尚義縣的特色產業。作者于2018年9月對尚義縣壩上地區3個鄉鎮進行調研。從調研情況看,當地80%的農戶都種植蔬菜,主要收入的80%都來源于蔬菜種植淤。尚義縣蔬菜種植主要集中在6個鄉鎮(見表3)。2016年大青溝、三工地、大營盤、七甲4個鄉鎮的種植面積達到10.6萬畝,占尚義縣全縣蔬菜種植總面積的76%,形成主要的蔬菜種植區。大青溝、三工地、大營盤、七甲這4個鄉鎮的蔬菜種植面積在不斷地擴大,產量也在不斷增加,2016年達到6億公斤,占2016年蔬菜總產量的81%。該地區的蔬菜主栽品種有美國西芹、韓國大白菜、甘藍、大白蘿卜等,單個品種每年的種植面積在3萬畝左右,占種植總面積的21.4%。其他種植品種有黃瓜、西紅柿、辣椒等,種植面積較小,產量較少。西芹的年產量大約為2.7億公斤,占蔬菜總產量的38.6%;大白菜的年產量大約為1.5億公斤,占蔬菜總產量的21.4%;甘藍的年產量大約為1億公斤,占蔬菜總產量的14.3%;大白蘿卜的年產量大約為1.5億公斤,占蔬菜總產量的21.4%。大青溝、三工地、大營盤、七甲4個鄉鎮的蔬菜種植面積大、蔬菜產量高,具備發展特色蔬菜小鎮的條件。
三、尚義縣蔬菜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尚義縣蔬菜產業發展基礎不錯且具備特色農業小鎮發展條件,但其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
(一)蔬菜種植以小農戶種植為主,沒有形成規模化經營從調研情況看,當地80%的蔬菜種植戶都以一家一戶分散種植為主。當地蔬菜種植大戶少,缺乏標準化種植,僅有少數農戶把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進行蔬菜種植。單戶種植規模小,菜農的質量意識淡薄。生產方式仍停留在傳統的生產方式上。缺乏統一的種植生產標準和質量標準。當地對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及應用不足,缺乏專業的農業科技人員進行指導,導致必要的關鍵技術標準難以統一,合理的產品質量檢測難以落實。市場價格波動大,農戶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弱,蔬菜種植具有盲目性,農戶收入不穩定,影響農戶種植蔬菜的積極性。
(二)蔬菜銷售渠道單一,銷售方式落后通過調研發現,菜農勞動力文化水平較低,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勞動力占70%,經營管理和服務知識缺乏,市場意識不強。蔬菜種植以小農戶種植為主,農戶沒有能力組織蔬菜統一銷售,仍處于等著北京、天津、廣州等地的菜商上門收購。地頭批發的傳統銷售狀態,流通成本高,銷售價格低。只有少數蔬菜種植大戶自己組織蔬菜銷售,送貨到北京、天津、廣州等地的批發市場。好酒也怕巷子深。蔬菜銷售缺乏網絡化和信息化手段,沒有利用互聯網電商平臺大力宣傳當地蔬菜。農戶的分散種植導致蔬菜產品難以進行標準化、一體化經營與管理,難以取得市場競爭優勢,難以創造出原產地品牌。
(三)蔬菜生產的田園生態景觀功能及農事體驗功能開發不足尚義縣蔬菜的種植面積比較大,但沒有培育出一批環境優美、場面宏大、景色迷人、特色明顯、公眾喜愛的農事景觀。在蔬菜種植中,播種、幼苗培育、栽種、田間管理等無不體現著農業生產文化的美,但這種體驗功能的開發不足。蔬菜生產無公害化、綠色化、有機化是農業生態化工程,這一工程結合大棚種植可以進行深度開發。(四)農村社區建設相對落后,蔬菜產業升級面臨短板尚義縣經濟比較落后。縣周圍高速公路比較少,與周邊中小城市關聯的交通系統欠發達,農村寬帶網絡覆蓋率低,村容村貌差。這對蔬菜產業升級不利。
四、蔬菜產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建設特色蔬菜小鎮的構想
尚義縣擁有發展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的優勢,這個優勢符合蔬菜消費發展趨勢,加之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鄉村價值,這就為蔬菜產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建設特色蔬菜小鎮提供了可能。大青溝、大營盤、七甲、三工地4個鄉鎮的蔬菜種植面積大、蔬菜產量高,具備發展特色蔬菜小鎮的條件。開發蔬菜的生態價值。尚義縣壩上高原地區,氣候涼爽,蔬菜在種植的過程中農藥化肥使用率較低,有利于發展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產業,維護這個地區脆弱的農業生態平衡。開發蔬菜的景觀休閑價值。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上,欣賞著天然的、生態的蔬菜景觀,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快節奏的生活,心靈回歸本真。縱情于田野可以慢慢地感受蔬菜景觀帶來的無限美感,身心得到充分放松和愉悅,盡情享受田園生活的寧靜和自在。開發蔬菜的康養價值。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有機蔬菜消費量不斷上升是蔬菜消費大趨勢。利用這些優質蔬菜資源開發農家樂,舉辦蔬菜健康文化節,可以滿足游客的多重消費需求。在鄉村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基礎上,可以依托景觀資源、優質空氣、農事勞作、健康飲食、農耕文化等來吸引人們來養生度假、農事體驗。利用蔬菜產業的生態、景觀休閑、康養三大價值進行功能性開發,發展休閑、康養、度假旅游,以特色蔬菜產業為引領開發鄉村旅游,促進蔬菜產業與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增加蔬菜的附加值,拉長蔬菜產業鏈。最終把大青溝、大營盤、七甲、三工地4個鄉鎮建設成為產業興旺、休閑旅游、社區美麗三維一體的特色蔬菜小鎮(見圖2)。
五、具體實施辦法
(一)主要措施1援推進蔬菜產業化經營,構建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有機蔬菜產業鏈。以大青溝、大營盤、七甲、三工地4個鄉鎮為重點推進蔬菜產業化經營,構建蔬菜產業鏈。培養農民綜合利用農業資源的素質和能力,進而激發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建立蔬菜生產合作社把當地的農戶組織起來,通過土地流轉、連片開發、產業分工協作,實現蔬菜種植專業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經營。在蔬菜種植方面,為當地農戶選取優質的蔬菜種子。統一蔬菜的種植標準。通過建立專業合作社,內聯千家萬戶,外聯市場,從而引導、帶動、輻射蔬菜產業化發展。2援打造尚義縣原產地特色蔬菜品牌。以大青溝、大營盤、七甲、三工地4個鄉鎮為重點,蔬菜產銷實行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營銷,同時加強綠色認證。在銷售方式上,以蔬菜生產合作社+農戶的組織形式,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提高現有蔬菜產銷的競爭力與議價能力。拓寬蔬菜的銷售渠道,充分利用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電商平臺進行網上宣傳,宣傳尚義縣原產地蔬菜品牌,樹立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有機蔬菜形象。創新銷售方式,構建多方位、立體化的營銷體系。3援推進蔬菜種植旅游化開發,建設蔬菜旅游生態景觀。以大青溝、大營盤、七甲、三工地4個鄉鎮為重點推動蔬菜產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提升蔬菜產業鏈價值。充分利用蔬菜種植形成的自然景觀,依靠“可覽、可游、可居”的環境景觀和集“自然-生產-休閑-康樂-教育”于一體的景觀綜合體,建設蔬菜觀光園,發展體驗農業與觀光農業相結合的特色鄉村旅游。開展農家樂體驗旅游,使游客能充分體驗蔬菜農事活動,學習與蔬菜生產相關的知識,拓寬知識面。開發健康美食游,對蔬菜進行深加工,做成蔬菜特色美食,來吸引游客。舉辦以“品健康美食、游田園美景”為活動主題的蔬菜美食旅游文化節。讓這些活動充分體現尚義縣的美景、美食、文化和旅游特色,進一步促進蔬菜產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4援蔬菜產區社區化管理,形成特色蔬菜小鎮。以大青溝、大營盤、七甲、三工地4個鄉鎮為重點,對村容村貌進行整治,建設農村供水、環保、物流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和優化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對危房進行改造,綠化村莊,實行垃圾定點投放,修建污水排放系統,美化街道,加強村鎮通訊網絡設施建設,完善交通網絡,加強村級道路改造,建設鄉村景觀路,建設鄉村公交。
(二)其他配套措施1.科學編制特色蔬菜小鎮發展規劃。全面調研尚義縣壩上地區的蔬菜種植業,堅持“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建管并舉”的原則,詳細了解壩上地區蔬菜種植業的生產狀況和旅游資源狀況。由當地政府根據蔬菜種植業的分布區域,利用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編制大青溝、大營盤、七甲、三工地4個鄉鎮的特色蔬菜小鎮發展規劃。2.開展鄉村居民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專業化生產服務技能。開展蔬菜種植和鄉村旅游服務技能培訓。以向農民推廣新技術為主,培養農業技術能手,提高農民的農業技術水平。向當地農民傳授經營管理、旅游服務、市場經濟等知識。培養一批精通蔬菜生產技術、懂管理、懂經營的新型農民。對當地農民進行鄉村旅游服務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對旅游的認識。全面建立農業科技人員定期服務鄉村機制,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推動美麗鄉村建設。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公共服務供給。制定和完善建設特色蔬菜小鎮的政策,支持對蔬菜小鎮建設中的土地流轉,支持特色蔬菜小鎮建設融資等。
參考文獻:
[1]余茜,李冬梅.農業特色小鎮發展模式比較研究———以浙江省余杭市春風長樂小鎮和陜西省楊凌區五泉鎮為例[J].世界農業,2018(2):53-59.
[2]王旭強,趙君.建設慈溪生態農業公園謀劃發展創意休閑農業———以生態農業公園為主題創建浙江特色小鎮[J].長江蔬菜,2016(11):77-79.
[3]雷仲敏,張夢琦,李載馳.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建設評價研究———以青島夏莊生態農業特色小鎮建設為例[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8-12.
[4]薛鑫.農業特色小鎮如何真正擔起鄉村振興的重任?[J].蔬菜,2018(9):1-6.
[5]苗書迪.特色農業視角下宿遷市特色小鎮的培育與建設[J].知識經濟,2018(5):37-38.
作者:程瑞芳 張佳佳 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