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污染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如今,高污染已成為了我國的代名詞。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主要是2013年頻繁席卷中國的大范圍、高強度的霧霾。這些情況的出現,對我國的高污染企業提出了新的考驗,若繼續采用傳統會計方式,必然會影響到企業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發展協調,從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抬上了高污染企業的桌面,必須實施嚴格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同時,我國嚴峻的環境問題,進一步表明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的必要性。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指企業通過一定的媒介,將其在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有關環境方面的支出及相關收益定期向社會公眾用第三方利益群體進行公布。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環境會計工作的最終成果,也是環境會計核算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目標是通過充分的信息披露以促進市場公平,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發展協調。
一、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
我國上市公司是實施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重點管理對象。中國相對于美國、加拿大、日本以及其他歐美國家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起步較晚。至今,中國在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方面依舊處于初級階段,處于探索模式,實踐經驗不足。反觀美國、日本及其他歐洲國家在控制環境污染方面已經發揮了相當的作用。目前,我國會計理論界主要在環境會計的確認、計量方法及構架核算體系方面進行集中研究。但仍然沒有具體的相關規定來明確如何確認、計量和報告環境成本以及環境效益。我國現行的有關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也主要是從處理排污費的要求和鼓勵加強污染防治兩個方面來對上市公司與環境有關的經濟活動進行管制。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有年度財務報告、財務報表附注、董事會報告、單獨的環境報告、社會責任報告等方式。披露內容大多以定性描述為主,定量描述十分罕見。上市公司披露內容主要包括國家政策影響、相關環保投資、ISO環境認證、節能減排、環保撥款與補貼、稅收減免等。反觀歐美發達國家,政府、企業與民眾都十分重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政府制定了較為全面的環境法律法規,具有強制性。這些法律法規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作了專門規定,對企業各方面的經濟活動進行約束。同樣也制定了與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相對應的環境會計準則,這提高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普遍性,也提高了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主要的披露形式是單獨的環境報告,采用以定量形式為主、定性描述為輔的方式且自愿披露。環境信息披露內容主要是環境政策、環境成本和環境負債三個方面的內容。只要與環境負債和環境成本相關的特定會計政策都會進行披露,還將環境投資和環境費用分別做了列示,在研究、再利用、環境保護管理等方面作了一定的描述,定量地披露與環境有關的可能債務。一些公司還將政府對實施環境保護措施而給予的鼓勵予以披露。
總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屬于法規披露項目,尤其大規模的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需要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有助于企業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業,制定出合理決策的同時也滿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
二、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結合中國和歐美發達國家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來看,能明顯看出兩國在環境會計相關法律法規、環境會計相關會計準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形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這些差異正是我國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的問題所在,也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關法律法規及會計準則不完善,監管力度弱雖然近幾年我國開始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在企業環保方面先后頒布了各種法律法規,例如:《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信息公開辦法》、《清潔生產促進法》、《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等。但這些法律法規并不具有完全的強制性,使得這些環保法律法規在實際操作中存在漏洞。環境監管力度薄弱導致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透明性差。
(二)我國企業、群體和公眾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視度和了解度,關注度差我國目前的原則是結合強制性和自愿性披露,國有上市公司及重度污染的企業是強制性披露環境信息的主體,而其他類型的公司則有自主選擇權,這就導致了披露水平和方式差異較大。即使是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企業所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也沒有在財務報表中單獨設置環境會計科目進行核算,只有極少數企業的主要的經營業務目標和社會責任是保護環境、節能減排,出具獨立環境報告。我國企業、公眾對環境方面的重視、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關注度和重視程度與國外發達國家相差甚遠,并且披露缺乏主動性、自覺性。
(三)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單一,有局限性,價值含量低一般披露內容大多以定性描述為主,定量描述十分罕見,缺少數據支持,并且缺乏完整性數據,以歷史財務信息為主,難以反映現實環境問題對企業經營現況和未來發展的影響,對外部信息使用者制定有效決策作用有限。大多數公司披露環境信息時,對公司總體的環保方針政策和節能減排的內容進行集中描述,而較少披露涉及貨幣計量的項目和環境負債、環境成本及環境效益等方面的環境信息。企業有選擇地披露對企業有利的信息,而對企業有重大影響的不利信息一筆帶過甚至不予披露。這些不完整的環境信息質量水平低,有用性很差。
(四)沒有統一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形式,缺乏可比性一方面,環境會計仍處于探索模式,實踐經驗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尚未對環境會計準則及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導性文件,也沒有制定統一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標準,使其與相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不相協調,直接導致了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差。大部分公司采用董事會報告和財務報表附注作為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形式,少數公司采用社會責任報告形式披露。僅個別大型企業會出具獨立環境報告,反映環境信息。環境信息披露形式是各企業自主選擇,即使是同行的企業所出具的環境報告也是不具可比性的。
三、完善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和建議
(一)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并大力發展環境會計的相關理論我國政府應當出臺環境會計的相應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加強對環境會計理論研究,制定合理的假設、核算等方面內容。健全環境會計法律體系,制訂更具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進行強制規范,有效監管,制定統一的信息計量口徑,實現不同企業之間的信息的可比性。同時,規范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形式,實現對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有效監督。
(二)加強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與激勵制度和公眾群體的環保意識對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企業實施激勵機制,提高環境信息披露的主動性,保證信息的真實有用和可靠,從而,加強相關人員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進行財經法規培訓的同時加強遵法守規教育,以此來提高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同時起到減少對環境法律法規實施成本和促進環境信息披露發展的作用。
(三)培養環境會計專業型人才我國應學習發達國家人才管理方式,根據環境會計的要求,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使其掌握環境會計綜合性知識體系,能應對環境會計實務的能力。具體實現方法是:將各財經類高校現有的會計專業下新設環境會計課程,使其成為會計必修課程,同時對現有在崗會計人員進行后續教育,掌握環境會計學的相關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
(四)加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強制約束力和環境監管力度首先,立法機關應該制定有關環境會計和相應標準更全面的法律法規及相對應的準則,以提高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強制約束力。其次,各環保局應充分發揮其對于上市企業的監督作用,提高企業所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的可信度。最后,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建立一個獨立的第三方審查制度,使其真實、正確、可靠。具體實現方式:第一,可以通過會計師事務所,擴展注冊會計師的相關職能,使注冊會計師可以對企業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綜合評價。第二,可以以政府部門設立的社會環境監管機構為主,并聘請會計人員參加,實現監管。
(五)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內部監管企業應樹立有關環境保護的企業文化,企業環境文化可以起到引導、凝聚、激勵和規范、約束作用,對企業持續長期發展起到關鍵的支撐作用。同時針對企業環境問題制定保護規章,建立獨立的環境管理部門,加強企業環保的執行、審核和監督作用。在企業的高層建立相關董事和委員會,強化企業高層的監督權提高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與約束力度。
作者:董丁丁 單位: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