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專業教育下的電子信息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育現狀
1.1難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實驗課程設置少是我國教育中各個學科普遍存在的問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的實驗課程是依附于理論課存在的,且實驗內容多為驗證性實驗,無法體現電子信息工程設計理論、方法及電子技術發展趨勢等。然而,最近幾年各大高校開始對實踐性和綜合型更加重視,因此出現對實踐教學的高度重視,且這種重視程度及發揮水平走向一個極端,實踐性課程種類繁雜、數量多,如設計性實驗、創新性實驗和課程設計等,還會組織各種地區性、國家級或校內的競賽,這導致原來重理論輕實踐轉變為重實踐輕理論,同樣是一種極端。學生無法將理論和實踐融合為一個整體,因此并沒有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理論基礎普遍較弱也導致創新水平和實踐能力無法提高。
1.2教師適應能力的局限性電子信息技術發展速度讓人感到振奮的同時,給教師帶來的更多的是茫然。教師在這種情況下適應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的難度很大,對于經驗豐富的教師來說,面對新技術的接受和掌握需要時間,知識體系的更新速度也較為緩慢。而對于年輕教師來說,雖然能夠很快接受并理解新技術,但是系統設計的實踐較為缺乏,而且目前很多教師都是畢業后未參加產品設計和研發過程,缺乏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2.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育的思考
2.1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育內涵的擴展要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不能將電子信息工程人員看做單純的技術人員,不僅要讓他們對電子信息工程實踐的人文性、系統性和整體性深入理解,還要重視電子信息工程中人的重要作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育內容要進行劃分,主要分為自然學科教育和人文社科教育,將培養人才的知識理性和價值理性同樣重視。目前,在實際的電子信息技術應用中其社會性和復雜性特征日益明顯,因此對于該學科的教育不僅要重視理論基礎,更要重視綜合知識及實踐能力。如果技術是社會基礎手段的基礎,那么技術與綜合知識的融合必將是教育的發展趨勢,這樣才能符合其工業化、信息化和社會化的發展趨勢。
2.2完善課程建設成為電子信息工程人才不僅要掌握電子技術,同時還要掌握計算機應用級數理基礎技術,以及計算機和電子信息技術的最新處理技術。針對該學科的教學內容、教材編制、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等進行更新,強調信息系統控制、電子電路、計算機和電磁場等重要課程的地位,并以此為基礎培養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綜合型人才。首先建立特色課程體系,在加強學生理論基礎的同時,重視專業特色,如氣象電子或廣電等,以特色專業為培養目標,能夠有效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其次,將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等,從不同視角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2.3畢業設計方式的改革畢業設計是學生畢業時必須經歷的,大部分高校畢業設計只給學生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很多學生會為了節省時間或省事,畢業設計甚至利用“Matlab(一種用于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及算法開發等的教學軟件)”來完成,不利于人才的培養。因此,畢業設計方式需要改革,可以鼓勵高年級學生去企業參與實際的開發,并與理論知識相融合以增強綜合能力。
2.4完善導師制度雖然目前各大高校都已經采用導師制度,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導師水平差異較大,且每位導師面對多名學生,因此效果會有所影響。對此,高校可完善導師制度,如采取不固定的導師方式,也就是每位學生都有一位固定的導師,但同時還有其他輔佐性的導師,多名導師同時教學會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發散,不會被某一位導師的思想過多的影響或者說局限。
3.結束語
電子信息工程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也就意味著電子信息工程教育面臨更多挑戰,如何培養企業所需且有利于社會發展的電子信息技術人才也成為關鍵。面對多變的市場需求和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教師還需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作者:袁曉東陳江帆梅桂單位:南京郵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