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應用型本科會計論文3篇范文

應用型本科會計論文3篇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應用型本科會計論文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應用型本科會計論文3篇

第一篇

1應用型本科會計教學與職業技能考證脫節的現狀剖析

雖然應用型會計本科定位于與職業技能考證實現零對接,但是目前在實際教學中,卻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其與職業技能考證相脫節,應用型本科會計教學在內容設置、培養觀念、教學方式等各個方面,沒有與職業技能考證達成一致,最后的結果就是導致學生一方面不能通過職業證書考試,二是不能達到社會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要求。培養觀念方面的脫節問題主要體現于應用型本科的會計教學觀念還是繼續著傳統的高等教育教學的固有觀念,看重于教學體系的系統性與嚴密性,還是專注于理論教學,對于操作性技能訓練的重視程度不夠。或者說,應用型本科會計教學還沒有從根本上去考慮和適應社會對于會計人才的要求,還有些固步自封。在內容設置方面,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考試安排包括三門:《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電算化》;初級會計師資格證的考試科目主要有《經濟法基礎》和《初級會計實務》;中級會計師資格證的考試科目包括涵蓋了財務管理》、《中級會計實務(一)、(二)》和《經濟法》。但是應用型本科的會計教學安排的課程卻與這些技能考試的課程不相一致。有的安排了相關的課程,但是內容體系不同;有的是根本就沒有安排,脫節問題比較嚴重。在教學方式上,技能性訓練的課時安排較少,而且在具體實操訓練方式上也是基本上與社會的實際會計操作相脫節。教學訓練的結果就是學生對于實際操練的感性認識不強,另外實際技能也沒有實質性的提高。

2應用型本科會計教學與職業技能考證對接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分析

由于應用型本科會計教學與職業技能考證相脫節的問題比較嚴重,造成了所培養的學生不能適應社會的實際需要,導致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專業學生就業難和企業不能招聘到適合實際工作需要的會計人才的矛盾。因此,為了提高應用型本科會計教學的質量和有效性,滿足企業實際人才需要,應用型本科會計教學必須盡快實現與職業技能考證的對接。

3應用型本科會計教學與職業技能考證對接路徑研究

應用型本科會計教學實現與職業技能考證的對接,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

3.1教學觀念的對接策略

高校教師的教學行為的實施直接取決于其內在的教學理念,因此應用型本科會計教學實現與職業技能考證的對接的實現必須首先解決教學實施者的觀念問題。高校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高校教學的人才培養主要是服務于社會的實際需要,應用型本科會計教學必須讓學生達到企業的實際要求,通過了技能的社會驗證性考試。

3.2教與學主體的對接路徑

應用型本科會計教學實現與職業技能考證的對接,教師要在改變觀念之后,迅速提升相關教學能力。具體包括職業技能考證方面的學科的學習與考試方法的研究,并要考慮如何把這些內容融入到日常教學當中去。還有教師的職業技能考核與提高。教師可以考慮參加相應的會計技能培訓,并且要到企業實際會計崗位中去進行實際工作的訓練,提高技能感性認識,也提升實際技能水平。學生也要建立適應社會實際發展需要的觀念,發掘出內在的強大動力,形成自身學習的主導性,積極進行知識與技能的學習。

3.3教學內容的對接手段

應用型本科會計教學實現與職業技能考證的對接的一個關鍵環節是教學內容上的改革。重點在三個方面:一是在課程設置上要與職業技能考證的要求相一致,安排相同的科目;二是內容體系要一致,每一門課安排相同的內容;三是要實現各門課程的教學目標的一致,學校教學要與技能考證的要求符合。

3.4教學方式的對接方法

應用型本科會計教學實現與職業技能考證的對接,教學方式方面的改革也非常必要,教學方式可以從根本上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教學方式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建立和技能訓練的方式的變革。多媒體教學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氛圍,創造出靈活多樣的,并且非常逼真的仿真教學氛圍,讓學生領略企業實際會計工作場景,展示會計操作的經濟業務內容和相關的票據以及憑證和賬簿。增加學生的多方位感性認識,加深印象,引發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思考,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另外多媒體教學由于其本身的特點,也可以使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在原有不變的教學時間內,講解更多的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料。技能訓練的方式要改革,拋卻過去的封閉性實驗訓練方式,建立實訓基地。應用型本科會計教學實現與職業技能考證的對接必須加強實踐應用環節的培訓,這方面的教學實踐證明,高校與企業聯合,建立實訓基地是最佳的方式。相關的教學人員要強化實踐技能訓練方面的課題與項目的開發和研討,積極按照國家的職業標準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變革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內容與方式,著重突出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的能力。利用實訓基地讓學生進入實際工作場景,建立工作責任感與緊迫感,積極進行實踐操作,邊學習邊練習,快速并扎實地掌握會計專業的基本實踐操作技能。

作者:劉要紅單位:遼寧科技學院管理學院

第二篇

一、基礎會計教學方法。

筆者在自身教學過程中,還注意到光憑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學生無法真正內化知識,尤其是對應用型本科的學生來說,加大習題課的比重尤為重要。會計核算組織程序這一部分的內容,如僅僅局限于理論知識的講解,會顯得很空洞,最好的方式是讓學生走進實驗室進行實際操作。很多學生在學完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理論課之后,仍然無法理解什么是憑證和賬簿,只有借助手工賬或是會計軟件實操,才能讓學生真實體會到上課時講的理論知識,同時也是對會計分錄編制知識的鞏固。在內容的講授順序上,筆者做過統計,分別把兩屆學生分為A、B兩組,A組學生按照基礎理論-會計科目與賬戶-會計憑證賬簿-會計分錄的順序講授,而B組學生按照會計理論-會計科目與賬戶-會計分錄-會計核算組織程序的順序講授,僅看兩組學生的期末成績,同樣是70位參考學生,A組學生通過率73.41%,B組學生通過率提高到77.97%。雖然統計樣本存在差異,兩組學生的自身的理解學習能力等因素沒有統一評估,但就課堂的互動和學生的反饋來說,按后一種講授方式似乎更能被學生接受。筆者認為,講完會計科目與賬戶之后,緊接著通過企業的具體實務涉及的會計分錄,直接講授會計分錄的編制,兩者銜接緊密,這實際上是理論上教會學生怎么做賬,之后,再回到會計憑證和賬簿,介紹在企業實際操作中,怎么把理論的借貸會計分錄客觀反映在會計憑證中,最后生成會計信息,這不僅避免學生對會計科目與賬戶名稱的遺忘,也方便學生后期在實驗課的安排。

二、應用型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1.教學內容。

管理會計的教學,主要包括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經營決策和項目投資決策以及全面預算。成本會計教學內容的重點集中在費用在各種產品及期間費用之間的分配和歸集、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和歸集,產品成本計算的方法、標準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成本報表的編制。

2.教學方法。

管理會計的理論知識教學,教師應尤其注意圖形和知識點介紹的結合,就是看圖說話。比如變動成本法中固定成本、變動成本、總成本和業務量的關系,本量利分析中各因素變動對盈虧臨界點的影響,項目投資決策中各期現金流的折現計算等,通過圖形結合描述,能夠使學生快速的掌握計算方法,理解計算原理。如果管理會計是看圖說話,那么成本會計更多的是看表說話。比如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間如何分配,通過表格中的數據逐一講解,把一張表講完,數據的關系理清,分配方法也就掌握了。此外,學生的參與在教學過程中尤為重要。由于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開設的年級通常在大二、大三年級,這個時候學生基本已經學完中級財務會計,對財務會計有了比較系統的認識,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這個時候,在教學中不妨加入一些分組作業,給學生一些具體案例,讓每個組的學生通過計算,分析案例,最后得出結論。比如在管理會計里的項目投資決策,如何利用貼現分析方法分析具體項目投資方案的可行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讓學生通過分析案例,制作ppt,再演示講解給全班同學。筆者在自身教學過程中也觀察到,采取這樣的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也更為生動。

三、應用型本科會計心得體會及建議

本文認為,基礎會計的教學,如果具備實驗室軟件和排課的條件,那么完全可以把實驗室課程植入理論教學課時之中。比如,講完企業的采購業務,就讓學生到實驗室,利用設置好的數據,根據材料采購單、采購合同、入庫單等憑證錄入記賬憑證,而不用拘泥于課堂理論教學,真正做到理論與實際操作的結合。由于在基礎會計中也會涉及到成本分配的問題,那么成本會計的實際操作內容可以以基礎會計學生作出的數據作為基礎,直接填制成本費用的分配表,最后生成報管理會計的課程,仍然可以利用相關的成本數據,對未來期間進行預測。也就是說,同一套數據,可以利用三次,但是對數據的加工方式不同,使用的程度也不同。當然,在具體實踐中,難免會有局限性。比如實驗室軟件的選取、教室教師的配備等問題。使得這些課程在實際教學中,還是以理論教授為主,缺乏學生的參與。另外,在擔任這三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后,筆者深刻體會案例教學對于開展會計學科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作為教師或者高校管理者,不應該總是強調學生的出勤率,如果沒有豐富的課堂內容,僅憑照本宣科,我們又怎么要求學生坐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呢?但是,高校教師一旦進入高校,便很難再接觸企業中的實務,即便是從企業中進入高校的教師,本身具備實戰經驗,可以將理論有效的與企業實務相結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涉及到實際案例的更新問題。所以,本文對推進會計實踐教學提出的建議如下:建立教學案例庫,可以通過高校合作、民間協會、校企合作等多種方式加強高校與高校之間、高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溝通,獲取實踐領域的資料,加工成教學案例,形成案例庫,由業界專家和各高校的學者定期更新,并實現共享。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鑒案例庫中的實例,運用于教學。作為高校,也應定期組織教師培訓,提供一些機會讓教師深入企業,在企業工作,了解企業真實的第一手案例,作為企業,也需要理論知識作為支撐,高校教師作為理論基礎扎實的群體,也可以為企業的理論研究作出貢獻,從而實現校企雙贏。以上是筆者建立在自身的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看法,其可行性還有待探討。總之,高校對學生的職業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教學,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來說,任重而道遠。

作者:王慧單位: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學院

第三篇

一、應用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問題分析

(一)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

會計專業基礎課和會計專業課、會計課堂理論教學與會計實訓實習等方面結構不合理,會計基本理論課程還沿用傳統的只講會計基本理論方法,沒有與會計業務的具體業務流程及實際工作中的會計崗位設置相結合;理論教學和會計實訓分離脫節,不能將會計理論教學和會計實際操作有效的融合;同時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過多,不能明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造成會計專業學生掌握的會計知識面寬而深度不夠。

(二)會計實訓手段單一

會計專業實訓主要是以在本學校內的會計模擬實訓室為主,實訓手段多以仿真為主,很少有學生能夠參與實戰的訓練;會計實訓資料中存在仿而不真,與會計工作的真實業務操作存在較大差異,會計實訓實戰性、真實性和規范有待加強。

(三)實訓指導教師素質不高

具有會計工作經驗的實訓指導教師少,多數實訓指導教師來源于理論教師轉型,沒有真正做過會計工作,對會計工作的環境和工作業務流程不清楚,具有實戰經驗的實訓教師匱乏影響實踐教學的效果。

二、應用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一)建立多層次教學體系

根據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應設計包括課程實踐(課程設計、專業課實訓和作業等)、集中實踐教學(職業認知見習、不同學期見習、社會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基地的實踐活動等實踐教學活動。構建“全過程、多層次式”的實踐教學模式。“全過程”是指實踐教學活動貫穿于學生大學四年的全過程,“多層次式”是指實踐的內容根據學生在不同時期的所學習的專業理論知識而進行的由簡單到復雜的實踐。

(二)設計實踐教學體系

1.單項實訓課程設計。單項實訓課程是指每門專業會計課程都應設計出針對于這門課程的單項實訓課,具體包括會計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報表分析、財務管理、審計、會計電算化等專業能力實訓課程。上每門會計理論課程的同時針對本門課程直接進行單項實訓。如《會計基礎》是會計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專業基礎課,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是先講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然后集中時間進行會計實訓,學生在課堂上學過的理論知識比較空洞和抽象,再進行實訓時很難將所學的理論與實務有效的融合。過去在講會計的方法時只是分別講清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沒有將會計核算體系與會計工作中的具體會計崗位有效的結合,使學生無法真正的理解其在實際會計工作中的作用及會計方法之間的聯系。必須設計《會計基礎實務》課程,利用會計核算的方法,在課程設計上充分體現會計各崗位業務的流程,將課程的設計與會計崗位相融合,使學生通過會計崗位的具體業務,熟悉與理解會計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熟練掌握會計的基本技能,使會計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與實踐課同時進行,解決會計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使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提高課堂理論教學效果。2.綜合實訓課程設計。綜合實訓課程是將幾門相關課程的知識融合在一起進行的實訓,目的是達到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實訓應按大中型企業業務量的要求來設置會計崗位,以典型工業和商業企業集研發、生產、銷售和售后服務為一體的經營模式,基于仿真性設置會計專業實訓教學課程體系,將課程內容分解為專項實訓和綜合實訓兩大部分,并且可以分階段進行實訓,具體設計如下:第一階段: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時分別安排了單項實踐。在這兩門課程都學習完之后,再安排時間會計專項綜合實訓課程。會計專項綜合實訓可以根據企業的會計業務將會計工作進行崗位分工,以任務引領的方式進行實訓,在實訓時首先要明確各崗位的工作職責,通過會計工作崗位的日常業務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具體包括:出納、稅務核算會計、財產物資核算會計、費用核算會計、往來核算會計、成本核算會計、總賬會計和財務經理等崗位。實訓的內容一般選用典型的工業企業和典型的商業企業第四季度日常經濟業務進行實訓。實訓時要求學生先在會計手工實訓室進行手工會計業務的處理,也可以利用高仿真的會計軟件進行實訓,并且熟悉每一個會計崗位的業務流程和具體的經濟業務,然后再利用現有的會計資料進行會計電算化全套賬的操作。在實訓中要提供高仿真的原始憑證,要求根據所提供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年終結賬和編制會計報表等整套會計處理業務,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和應用能力。在學生處理日常會計業務的同時,培養學生與企業內部、外部各部門業務交往事項時的基本人際溝通與協作能力、會計職業判斷意識及能力,注重培養誠實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的良好職業操守,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會計專項綜合實訓為基于企業運營全過程的會計核算業務。綜合實訓是在單項實訓的基礎上,對各個模塊實訓內容的進一步綜合。通過會計專業的綜合實訓,使學生對企業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會計方法形成全面系統的掌握,能夠站在企業全局的角度來更好的認識財務會計人員在企業中的作用與價值。第二階段:在財務管理、審計學等課程學完之后,可以安排一定時間理財綜合實訓課程,選擇籌資、投資業務較多的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長性較好、較有活力的企業為考察研究對象,進行籌資、投資、營運資金管理、股利分配等業務實習,以更深入地進行具體的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分析和財務控制。企業財務資料綜合解析利用財務分析沙盤,選擇不同的方法對會計報表資料案例進行財務分析、判斷、決策的能力培養,在這一課程中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資料的采集、處理和分析,并對特定單位的財務數據運用所學的審計方法進行審計實訓,以達到學生對財務管理和審計學知識的融會貫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個孤立章節的單項實踐,以提高學生進行較為綜合和復雜的財務決策與審計實踐的能力。3.社會實踐與畢業實習。社會實踐課程是會計專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計了“《職業認知見習》(大一第一學期開設)、《專業見習1》(大二第一學期末開設)、《專業見習2》(大三第一學期末開設)等三次企業見習活動以及畢業前的頂崗實習”會計實踐課程,為了與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有很好的銜接與準備,在學生大四第一學期后半期進行為期十周左右的社會實踐《專業見習3》課程。這一階段是在學生已將校內所開課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學期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之前開設。這一階段讓學生真正融入到社會,帶著任務到企業、事業或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社會實踐。實習單位主要由學校和企業聯合的校企業合作單位校外實習基地來承擔,并在企業聘請職業導師對學生進行專業實習的指導工作,便于實習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統一管理。這樣可以將財會專業的所有重點理論課,如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管理會計、稅務會計等內容,真實地融入到企業財會工作的綜合實務中。在最后一周可以將有關實踐數據結果帶回學校,進行財務分析和審計,并運用有關財會理論知識,提出管理建議,成果可以形成學生的社會實踐報告。這一階段的社會實踐與畢業環節的畢業實習,雖然要求學生進行為期八周的畢業實習,但個別學生由于就業壓力,畢業論文的壓力,聯系實習單位的積極性不高,或聯系了和自己專業無關的實習單位出具相應的證明以敷衍了事,這樣,使我們的畢業環節的實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在大四第一學期就安排這樣的一個社會實踐課程,一是對學生畢業實習單位的聯系、論文選題的把握有了一個提前的準備,二是對就業的壓力有一定的緩解。4.畢業論文。應用型本科財會專業論文,要求具體分析某個企業或某行業會計、財務、審計的具體問題為內容,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及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精神和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完善校內實訓設施

校內財會實訓室既要建設會計的手工實訓室,以滿足會計專業學生大一學習《會計基礎實務》課程的仿真會計業務流程業務的需要,同時在傳統手工賬務處理的基礎上,更應大力開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會計電算化實習和綜合的財會實習內容。學院與財務軟件公司合作,利用開發的《3D會計虛擬實習》軟件,對學生進行大、中型企業會計各崗位全部業務的仿真實訓,學生通過軟件中仿真會計資料進行大量的反復練習,使其身臨其境的辦理各種會計業務,處理一個企業經常發生的會計事項,使學生對企業財務部門的具體會計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熟練的掌握,也使學生在進入企業會計部門進行實習時不會茫然不知所措,能夠很快的進行會計職業人的角色中。同時在實訓教學中運用大量的實訓課時對學生進行ERP(企業資源計劃)虛擬實驗(包括:財務會計實驗系統、管理會計實驗系統、供應鏈管理實驗系統、生產制造管理實驗系統、人力資源管理實驗系統)和應用操作。將ERP案例引入到實訓教學中,采用多媒體與案例教學相結合方式,在用企業的實際數據強化總賬處理、報表管理、工資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等模塊教學上,開展采購管理、庫存管理、存貨管理、財務分析、成本管理、生產計劃等環節的教學,加大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學院與軟件商合作由軟件商中的會計電算化課程老師進入實訓室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訓練,學校選派實訓指導教師到企業公司掛職鍛煉,同學生一起去企業實際參與會計工作,豐富教師的會計實踐工作經驗,真正把經驗和技術帶回到課堂。此外,學校應設計《企業運營與管理》實務課程,使學生集中時間進行企業整體環境的業務模擬,使會計專業學生熟悉自己在企業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學生做為職業人的意識。同時還應開展沙盤對抗賽、銀行證券等多樣化的虛擬試驗,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四)積極開拓校外實訓基地

以上的實踐課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學期末,學校還應與校外的行政事業單位、工業企業、商業企業、房地產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外貿企業聯合成立企業學院,與企業共建學校校外實習基地,學生在大學期間能夠從一開始就進入企業進行了解企業,使學生由學員角色很快過渡到職業人角色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同時會計專業還應利用資源優勢和學院區域優勢,成立具有獨立財務服務公司(校內生產型的校內實訓基地),為周邊各類中小企業記賬、辦理納稅和銀行等業務,這樣學生在老師和會計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不出校門就能接觸各種類型企業具體經濟業務,真賬實做。同時參與財務服務公司的經營與運行,感受企業文化氛圍和職業情境,鍛煉專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綜合能力。這可解決會計專業學生校外頂崗實習缺乏批量崗位,管理難度大,實習效果差的問題。這一實踐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豐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內涵,實現校企空間和文化的統一。無論從辦學的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看,都是值得推廣的具有生命力的實踐教學新模式。其推行將極大地提高高職院校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能力,將有利于“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形成和教師隊伍的穩定,在兼顧社會效益的同時,還可為學生、教師、專業、學校的發展創造一定的發展空間和有利條件,這是一舉多得的辦學新思路,也是高職院校財經類老專業開放式辦學的新模式。

(五)培養高素質實訓教師

學校在與校企業合作的同時,應與各校企業合作單位的財會部門合作,聘請校外會計專業職業導師,定期來學校進行專業知識和企業文化方面的講座,并鼓勵財會專業教師參與社會各類財會專業職稱和注冊會計師等能力考試,以提高“雙師”教師比重,教師更多地進行校外兼職。這些措施需要學校有充足的師資,教師的教學任務得以減輕的情況下才能得以實現。四、結語會計人才的能力與素質將影響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影響外向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影響到一個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不斷探索企業參與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效機制,提高會計本科人才的教育質量,是高校會計學專業教學改革的永恒課題。通過以上財會實踐教學的改革,將會使培養應用型財會類專業畢業生具有過硬的業務水平,嫻熟的財會實務操作技能,使其所學與所干零距離,畢業與就業零過渡的目標盡快實現。

作者:周秋華單位:云南財經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免费人成视频APP| 91精品免费看| 日本电影免费久久精品| 亚洲宅男天堂在线观看无病毒|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小视频| 国产又爽又粗又猛的视频| 182tv免费视视频线路一二三| 天天操天天摸天天爽| 中国陆超帅精瘦ktv直男少爷|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波多野结衣不打码视频| 免费观看性行为视频的网站| 自拍另类综合欧美小说| 国产对白国语对白| 女人隐私秘视频黄www免费|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yy6080新视觉旧里番高清资源| 无人高清视频免费观看在线动漫| 久草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亚洲综合无码无在线观看 |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chinesehd国产刺激对白| 性猛交xxxxx按摩欧美|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2|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欧美日韩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一级毛片| 番肉动漫无修在线观看网站| 古装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口| 花季视传媒app下载|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100页| 青青青国产依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情侣自拍| 80s国产成年女人毛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99在线观看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