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室內設計發展趨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時代變遷對室內設計的發展影響
1980年黨中央把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為經濟特區,1984年繼續開放了14個沿海城市,同年確立了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方針。這一時期國家的一系列正確決策使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內外互通,從而帶動了商業的廣泛交流。人們的來往更加密切和頻繁,從某種意義上也就促進了新型產業———旅游業的興起和蓬勃。旅游業的迅速興盛,使得我國酒店業不斷興起。這樣一來,商業空間的發展也就從某個側面帶動了室內設計行業的發展。商務洽談和休閑旅游業急速發展,各地商務酒店、度假賓館等的建設一時跟不上市場需求,加之當時國內的綜合實力并不是很強,許多方面都不能滿足商務和旅游人士的需求。為了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國家采用了積極引進外資的辦法,在充分利用國外資金的同時也引進了國外的一些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模式和新的設計思想以及新的工程施工方法。我國早期的多數大型酒店賓館都是采用國外設計團隊的設計方案,聘請國外的管理公司經營,引進國外的管理模式。這就促使了國內關于酒店商業空間設計的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也使得中國的室內設計行業開始了將近十年的引用與借鑒、批判與繼承、探索與創新的學習與發展之路。20世紀90年代的社會環境,為室內設計行業的建設提供了除大型公共建筑空間設計以外的,能夠在各個領域全面滲透的大好機會。
第一,由于80年代旅游業的興起,到90年代一大批賓館、酒店的室內空間環境進入了改造期,辦公、商業等空間成為這一時期新的被關注空間。這類空間的建筑形式特別是建筑外立面的設計和室內環境的設計成為了關注的焦點。從此出現了不少著名的辦公和商業建筑形式,如中央電視臺彩電中心、90年代亞洲第一高塔東方明珠塔和世界第三高的上海金茂大廈等。
第二,1994年亞運會之后國家提倡全民健身運動。在全國各地興建了一大批體育場館,其室內外設計成為當時公共建筑空間環境設計的一大部分。
第三,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大增加了居民收入,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精神文明生活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對自己的居室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居室空間設計在我國悄然興起。這一現象不僅打破了傳統的建筑裝飾設計只是公共建筑的專利這一社會思想,而且真正使建筑裝飾業家喻戶曉與老百姓產生直接關系,同時也使得建筑裝飾設計“以人為本”的美學原則有了更深、更具體的含義。
第四,這一時期由于室內設計行業的不成熟,設計師經驗的不足,缺乏合格的技術工人,從而使設計大打折扣,所以這一時期被業內稱為“重工程輕設計”的時期。
第五,隨著不斷地實踐學習,建筑裝飾行業不斷壯大,建筑裝飾企業開始具備了高級酒店賓館的設計施工能力,并且逐步步入了國際市場舞臺,承包了國外多個國家的酒店賓館的設計施工,其綜合能力讓國外友人嘆為觀止。由于裝飾行業步入了國際市場,使人們的視野得以開闊,并且可以積極吸納國外先進的設計方法和思想,在國內設計業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各種裝飾設計風格的不斷興起,帶動了其他輔助行業,例如家具、家電、紡織等行業的壯大,從而帶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2000年,是一個標志性的年代,室內設計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人們越來越注重室內空間環境的營造。這一時期的設計思想主要體現在室內設計越來越關注室內環境的環保問題,越來越注重室內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注重藝術與技術的結合,不斷地引進新技術、新材料,甚至在室內環境當中引進了環境檢測手段;注重藝術與文化的結合,著重體現室內環境的地域文化特質;注重藝術與經濟的結合,室內空間環境的營造不僅要體現出結構裝飾、美觀實用,還要考慮整體的投入預算;注重對人的關懷,設計著眼于從使用的本源“人”出發。室內設計的一切細節都以服務于人、引導人們的生活為出發點。2000年以來的這10多年間,當代中國的室內設計已經進入了創新階段。業內的設計思想不斷更新,基本擺脫了原來的迷茫和浮躁,逐步拋棄了照搬照抄、堆砌羅列的現象,把室內設計業推向了更高的層面,更多精品設計層出不窮,使室內設計得以可持續發展。
二、我國室內設計的發展過程是一個先實踐再理論的過程
經受“”洗禮的中國,在室內設計行業中基本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理論基礎。室內設計業是改革開放后發展起來的一個新型行業,帶有很大的盲從性。從事室內設計行業的從業人員一般都是搞建筑、工藝美術或是繪畫出身的人士,沒有完善的設計理論用于指導實踐,沒有行業規范,缺少相對專業的理論知識。從事技術操作的人員又都是毫無專業基礎的務工人員。在這種狀態下,改革開放的步伐又不斷地在加快,商務洽談和旅游業的興起,促使各地大量造樓,一時間使得室內設計從業者有些手忙腳亂,束手無策。國家重點項目還好,負責人可以時常到國外學習和考察,有的參考。一般項目就不同了,沒有第一手的資料,只是悶頭苦干。對于這種情形,國內的出版商們發現了商機,針對這一現象發行了大量關于室內設計和技術施工方面的圖書雜志。但這些圖書雜志都是一些實際項目的翻版印刷,缺少細節語言描述。對于一些缺少設計經驗的從業人員來說,來的比較快的就是模仿或是干脆照搬照抄,一時間這類圖書銷量甚好。另外,國外二三流設計師也把他們的作品帶到了國內市場,饑不擇食的中國設計師們,基本也是一味地模仿,沒有精力考慮地域的訴求性和文化的適應性。雖然我國室內設計師們也在不斷地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但要形成一套獨立完整的原創設計理論的確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中國當代室內設計在受到社會各種因素制約的情況下,其發展具有先實踐后理論的特點。這一現象導致了室內設計行業的管理和規范不夠統一,比較混亂。1991年,在張綺曼和鄭曙旸兩位先生的領銜下,室內設計界第一本資料集橫空出世。這本書總結了我國設計界多年的設計經驗,填補了一定的室內設計理論空白,但是由于篇幅有限,理論知識介紹還不夠全面,盡管如此,在那個年代已經是非常珍貴的寶典了。之后,室內設計理論學界在不斷地探索和總結下,又有多位先生推出了理論著作,但是室內設計理論體系相對于其他成熟的學科而言依舊很不完善。2002年,王國樑老師就在建筑學報上發表文章提出,“當今中國的室內設計界,不乏高手,不乏新人,也不乏佳作,缺乏的是系統的理論研究,與室內設計相關的學術刊物上亦鮮見理論文章。各地室內設計沙龍亦大多侃侃而談,缺少深入課題研究。這一切導致了室內設計業,作品點評少、設計批評少、系統理論少。”值得慶幸的是,已經有一批人在為室內設計的理論增磚添瓦了,因為無論是高校教學人員,還是奮斗在第一線的室內設計人員,都漸漸明白“理論的缺失造成創作的蒼白,中國的室內設計學科急需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我國當代室內設計發展的30多年,是一個走出去、拿進來,不斷學習、吸取和探索的過程。這個過程缺乏完善的理論指導,設計行業經歷了很長一段時期的模仿和照搬照抄。我國的室內設計業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下,只能是在模仿中前進,因此就形成了先南后北、先東后西、先實踐后理論的發展過程。
三、當代中國室內設計的發展趨勢
(一)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室內設計研究和持續發展的核心
當代中國為室內設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社會財富的極大豐富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從而使人們的思想觀念從以“物為本源”的價值觀轉變成以“人為本源”的價值觀。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建筑設計重心由原來的建筑功能與外部形象轉移到關注建筑內部形態與組合,這也成為了當代中國室內設計行業發展的堅實基礎,并為其快速發展鋪平了道路。室內設計研究的是怎樣為人們創造安全、舒適和便捷的居住環境。設計的核心是人。設計目標是全面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滿足居住人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保障人們能夠健康生活,甚至可以起到減輕社會經濟負擔的作用。通過室內設計不但能夠滿足調節室內的溫度、濕度和風向,調整室內空間的功能分區,搭配得體的家具與軟裝飾等必要的生活條件,還要做到以設計細節和積極的態度去影響居住者的思想意識、生活習慣、審美情趣和行為。室內設計不再是簡單的結構裝飾,更重要的是要服務和引導人們的生活。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室內設計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也是室內設計研究的永恒主題,并且這一主題將在這個領域內不斷地延續和深化。
(二)內外交流促進多元化格局發展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國際交流的機會得以增加。新材料的不斷出現,新的設計理念的提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體現不同的風貌,匯聚了各種流派、各種風格和各種設計元素一同涌入中國,影響著當代中國的室內設計。不同地域各種設計的不同組合方式,在設計中以多樣化的設計語言體現出來。中國的設計師們可以在這個交流的過程中相互溝通,加強交流學習,相互滲透,將這些元素融入到設計作品中去,彰顯出自己獨有的個性,從而使國內形成一個蓬勃發展的多元化格局。總之,當代中國的室內設計行業已經有了三十余年的發展歷史,在這個過程中它經歷了理論體系的建設和行業的不斷成長,雖然與發達國家相比還算是剛剛起步,但是總的來說前景還是非常樂觀的。可以這樣說,當代中國的室內設計行業以建筑產業為依托,并逐步滲透并帶動很多領域的產業發展,正朝著為人們提供舒適生活環境的目標而穩步前進。
作者:于玲侯佳單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石家莊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