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室內設計專業生入門設計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掌握方法
前面已經提到,要在建筑設計起始階段形成合理的功能流線,這也是進行方案設計時始終圍繞的核心。室內設計專業學生在進行功能流線設計時比較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采用功能單間作為設計單元,對這些單元進行排列組合。應該說,除了修讀建筑設計的學生外,外專業學生在初次接觸方案設計時都會犯這樣的毛病,也許是因為這種設計手段看似比較直觀,但這樣做實際是很不科學的。采取單元排列方式進行設計,必然是把功能單間一個一個地進行組合,假設一部分的功能單間已經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功能流線,但當把其他的功能單間考慮進去后,舊的功能流線就必然被打亂,這樣相當于把之前的設計成果推翻進行重新設計(見圖2)??梢姡δ軉伍g越多,需要重新考慮的次數就越多,如此龐大的工作量顯然是無法讓人承受的。建筑設計學科是否有更系統的方法進行高效的設計呢?答案是肯定的。這里先要建立一種正確的理念。無論是學習建筑設計,還是學習室內設計,素描都是必修的課程。在學習素描的過程中,初學者往往會犯這樣的毛?。喊旬嬅嬷衅渲幸徊糠掷L畫得很細致,然后再去繪畫其他部分,但總覺得后面畫的與前面畫的無法統一起來,這與采取單元排列方式進行設計其實是犯了同樣的錯誤。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整體出發去完成整個繪畫過程,建筑設計也是如此,即從整體出發,先整體后局部。具體來說,做方案時先根據使用者類別對功能流線進行劃分,比如餐廳,工作人員形成一條流線:食材進入———食材儲存———食品加工及烹調———傳菜;顧客形成另一條流線:進入餐廳———用餐———結賬。這樣就可以先把餐廳劃分成兩個大的功能區間。顯然,兩個區間有一個交匯點,就是就餐區,所以兩個大區間不能完全獨立,他們應該在就餐區進行交匯,這樣就在整體設計上避免了流線混亂(見圖3)。在此基礎上,再對兩個大區間按流線順序進行布局及細化,如果這些大區間里還蘊含了更細的流線,如工作人員流線實際又包括服務員與顧客兩條流線,則也可以采用同樣的方法解決,層層分解,以此類推。另外,要做到從整體出發進行設計,就不能遺留任何一個細部,例如雜物間、休息室等一些相對次要的單間往往在設計初期被忽略,在方案形成后再試圖添加,這同樣是致命的,應該在方案形成的過程中一并進行考慮。建筑功能流線設計中所強調的先整體、后局部,是設計專業中普遍存在的設計理念,盡管其表現方式不同,但該理念也必然為室內設計專業所掌握,只要經過適當訓練,室內設計專業學生必能迅速掌握正確的功能流線設計方法。
2積累案例
盡管對于室內設計學生來說,功能流線設計的核心理念并不陌生,但畢竟不同功能的建筑各色各樣,如果對于各種建筑的功能區域配備不熟悉,功能流線根本無從談起。要了解各種建筑的功能區域設置,方案積累是最直接的辦法。積累方案一方面可以依靠自己的生活經驗,對于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的各種建筑,要進行細心觀察,了解其功能流線。除了生活積累外,也可以多看別人的設計,畢竟生活中能接觸的建筑類型有限,而且很多功能區間,如商場的辦公室、控制室等都是工作人員專用的,日常生活很難接觸到,如果通過瀏覽別人的設計方案,借鑒經驗,則可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進行方案積累,建議先由簡單方案入手,如快餐店、理發店等,再慢慢過渡到幼兒園、旅館,最后是學校、醫院、車站、飛機場等人流密集、流線復雜的建筑。學習時,可以根據建筑功能先自行進行設計布局,即使存在問題也必須堅持把方案完成,最后拿出現有方案進行對比,通過對比發現的問題往往印象比較深刻,另外也可以參考別人是如何解決自己設計中遇到的問題的。學習過程中對每個方案所犯錯誤都必須進行總結,盡量在后續的學習中不要再犯,如果能做到每次方案都比以往的有所提高,相信很快便能把建筑設計做得得心應手。對于自己形成的方案,除了與現有方案進行對比外,也應該多向有經驗的建筑設計師請教,他們往往能發現一些初學者無法發現的問題,比如尺寸標注、建筑規范運用等。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與其他學員通過通訊群或者ABBS等專業論壇進行討論交流,藉此進行方案討論,分享學習心得。對于室內設計學生來說,方案設計并不陌生,關鍵是把關注點由氛圍營造向功能流線轉移,只要多進行方案積累,思路調整得當,很快便能熟練掌握建筑設計的要領。
3尺規作圖
與學習室內設計一樣,學習建筑設計也離不開尺規作圖。盡管電腦已經成為設計行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就方案形成過程而言,手繪顯然是最合理最高效的手段,畢竟這是把個人設想進行表達與記錄的最直接方法。在進行平面布局時,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的關注點存在一定差異,具體來說,室內設計往往是在現成的建筑平面圖中進行功能細化及家具布置,現多采用計算機輔助手段,通過調用圖塊進行。而建筑設計涉及到空間的大小及形狀調整,無法采用模塊化設計,只能采用手繪形式逐步推敲??梢?,室內設計專業學生要轉向從事建筑設計工作,需要具備良好的尺規作圖能力。建筑設計的繪圖工具與室內設計基本相同,主要包括繪圖板、丁字尺、三角尺、比例尺等。在草稿上進行了初步設計后,就要把方案繪畫在圖紙上了。繪畫時,可以先采用鉛筆畫出建筑的中軸線,在門、窗處必須把線條斷開,這一步相對簡單,關鍵是把丁字尺緊卡于繪圖板的左緣、保證橫線間相互平衡。繪畫豎線時必須把三角尺緊靠丁字尺繪畫,以保證豎線與橫線垂直,其關系如圖4所示。用鉛筆畫好軸線后,為了表達墻厚、門、窗以及增加圖紙的美觀,需要繪畫墨線。繪畫時,必須從上到下,從右到左按順序繪畫,以免作圖工具劃過墨線弄臟圖紙。由于之前繪畫的是軸線(單線),繪畫墨線時要畫成雙線以表達墻的厚度。初學者易犯的毛病就是把門洞、內墻交接等墨線應該斷開的部位連接起來,只能采用涂改液或損壞圖紙等措施進行補救,造成圖紙不美觀。針對這種情況,學員練習時大致可以依據以下原則繪畫墨線:外墻斷開門洞即可,內墻斷開門洞及內墻交接處,窗則一律不斷,在最后階段補上窗中間的雙線即可。墻體繪畫完成后,一般需要布置廁所內部以及綠化,為了提高繪圖效率,提升專業素質,一般不建議采用模板,而是通過徒手繪畫進行練習,最終獲得理想的整體效果。就課程設置來說,大部分室內設計專業學生都修讀過建筑制圖課程,具備尺規作圖的基本素質,只要有針對性地加強練習,室內設計專業學生的手繪設計能力必定能達到建筑設計的從業要求。
4了解結構
從設計流程上來說,室內設計是建筑設計的后續補充,在建筑設計已經完成好結構布置的前提下,室內設計一般不會涉及建筑結構,以保證建筑合理受力,堅固耐用。正因如此,室內設計專業課程中也很少專門設置建筑結構課程,這為學生轉向從事建筑設計增加了一道屏障。由于室內設計只涉及到填充墻的局部改動,所以學員只要懂得如何分辨填充墻、柱、承重墻以及剪力墻就可以了。但如果要進入建筑設計領域,就必須熟悉它們的受力關系與分布原則,懂得如何布置柱子、承重墻、剪力墻等,這要從基本的建筑結構學起。常用的建筑結構大致分為混合結構、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鋼結構,初學者需要對相關結構的異同有所了解,并能根據所設計的建筑類型選擇適當的結構類型,一般來說,低層民用建筑,可以選擇混合結構。高層建筑可以選擇框架結構以及剪力墻結構,如高層商品房、商業樓。超高層、大跨度建筑,如電視塔、飛機場等,則可以選擇鋼結構。初學者應閱讀一些有關建筑選型的書,加深了解。建筑結構的設計是與平面布局一起完成的,以最常見的框架結構為例,進行平面布局時,先形成大概的布局草案(見圖3),在此基礎上進行結構布置,主要是柱的設置。柱子一般要成行成列,形成柱網。在布置柱網時需要考慮柱子的間距,因為柱子的間距就是梁的跨度,梁的跨度又繼而影響梁的高度等,這些問題對室內設計學員都比較陌生,但通過結構設計的學習都能得到解決。雖然建筑結構由專門的結構設計人員負責,但建筑設計人員也要對建筑結構有一定的了解,不至于設計出在結構上難以實現的方案。再者,如果建筑設計師能夠熟悉結構,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就可以充分把設計與結構進行結合,讓柱子、梁等結構要素與建筑外觀充分融合。對于室內設計專業學生來說,建筑結構涉及力學、配根等專業知識,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但并不需要深入掌握,只要掌握實際運用即可。
5掌握構造
雖然室內設計專業也有開設構造課程,但室內設計的構造內容與建筑設計會有所區別。具體來說,室內設計所涉及的構造主要是建筑主體完工后,在此基礎上進行裝修施工所形成的構造,在繪畫大樣圖的時候,對建筑主體的細部構造無需進行表達。而建筑設計中的構造,除了建筑主體的內部構造外,也包括了后續裝修所形成的構造。可見,要投身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學員應該在原有基礎上增補建筑主體構造方面的知識。常用的建筑構造包括基礎、墻體、樓面、屋頂、地下室、樓梯等。學習時,首先要明確這些構造的設置目的以及設計要點。例如基礎的設置目的就是承受建筑主體的重量,所以根據其承受的壓力,可選擇使用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片筏基礎、箱形基礎等。另外還要熟記這些構造的相關尺寸,如樓梯踏步一般寬度不應小于0.26m,這也是從人體工程學等方面進行考慮的,了解了這些尺寸的含義更便于記憶,也能做出美觀實用的設計。除此以外,構造各部分的材料也要熟記,同樣是采取先理解,后記憶的學習流程。例如屋頂,從下至上可以包括吊頂(各種天花)———保溫層(保溫材料)———建筑主體(鋼筋混凝土)———找平層(水泥砂漿)———防水層(防水卷材)———中間層(陶粒)———隔熱層(隔熱塊材)等,只要記住這些構造層的作用就能基本記住材料了。建筑構造類型豐富,就屋面而言,就可分為平屋面、坡屋面,而坡屋面就使用材料不同,也可分為平瓦屋面、油氈瓦屋面、彩鋼板屋面等,其構造也各不相同。這些構造對室內設計專業學生來說都比較陌生,學習時可以先閱讀課本,了解各部分構造的整體要求,在此基礎上要多看圖集,建議從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住宅建筑構造》看起,里面囊括了常用建筑的各部分構造,學員應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并對同類型的構造進行對比及歸納。為了牢固記憶,建議學員采用邊看邊畫,這樣印象會更加深刻。盡管建筑設計的構造內容與室內設計有所差異,但其先理解、后記憶的學習原則是一致的。再者,建筑構造詳圖也是采用剖面的形式展現的,其表達方式以及圖例對室內裝飾學生來說都十分熟悉,只要多看、多畫,室內設計學生必能熟記各種建筑構造,并能繪畫出高質量的施工詳圖。
6多看規范
建筑規范所涉及的層面很廣,不同類型的建筑、建筑內的各個部分、建筑的各種功能都有相應的規范作指導。室內設計作為建筑設計的一個分支,當然也有相關的執行規范。但與建筑設計不同,由于室內設計及室內裝修的影響面小,危險系數低,所以相關的驗收制度一直沒有執行到位,很多規范沒有得到充分落實,室內設計師對行業規范的重視與熟悉程度當然就要大打折扣。一旦轉向從事建筑設計,對規范就必須十分重視,因為每一個不符合規范的細節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當然驗收也是不可能通過的。尤其一些強制性規范,例如臨空窗臺的最低高度等,必須熟記。另外,建筑規范的層次較多,由高到低包括國家標準(GB)、行業標準、地區標準(DB)、企業標準(QH)等。這些標準當中,部分又分為強制性標準與非強制性標準。引用規范時,要注意規范的級別,一般來說,級別越低的規范要求越嚴,如果一項設計內容涉及到不同層次的規范,可以依據較低級別執行。閱讀規范時,注意先把握規范總則,總則中指明了規范的適用范圍及范圍外的處理辦法,是對規范的一個總體把握。規范內的具體內容,一般會通過文字、圖例、圖表、名詞解析等形式展現,里面涉及的內容較多,要求較細,初學者一般難以記憶,建議先收集相關規范,建立規范目錄,并對規范進行整體瀏覽,建立大概印象,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應根據需要有針對性地查找相關規范,快速萃取需要的相關數據。建筑規范數量繁多,要轉投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學員必須重新端正態度,對建筑規范予以足夠的重視,以嚴謹、專業的態度學習專業規范,設計出美觀、實用、安全的建筑。
7結語
由于學科的關聯性,室內設計學員轉投建筑設計會存在一定優勢。但也應該看到,建筑設計是一門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的學科,室內設計學員僅靠已有知識還遠不足夠,必須先端正態度,以從業標準要求自己,通過系統學習建筑設計理念、建筑設計繪圖、建筑結構、建筑構造、建筑規范等專業知識,長期積累、反復訓練,不斷向專業靠攏,并采取先入門再深造的手段,在實踐過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最終成為一名專業建筑設計師。
作者:朱錦輝單位:廣東省城市建設高級技工學校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