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鉬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安徽省休寧縣里東坑鉬礦普查系安徽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也是當地礦產資源開發中的一個關鍵項目,與區域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本文從區域地質背景出發,就休寧縣里東坑鉬礦床的地質特征進行了分析,并就起礦床成因及找礦標志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地質找礦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休寧縣里東坑;鉬礦床;地質特征;找礦標志
1區域地質背景
本區位于江南古陸北東段近軸地帶,由巨厚的中晚元古界淺變質碎屑巖構成復雜的褶皺基底,由于經歷了多期的構造活動而形成緊密排列的復式背斜以及規模不等的斷裂,斷裂明顯地控制著本區不同時期侵入巖的分布。
2礦區地質特征
2.1地層
礦區出露中元古界木坑組(Pt2m)總厚度3438m~3690m,未見頂底。主要為灰綠色厚層狀細砂質石英千枚巖、灰綠色粉砂質千枚巖及絹云母千枚巖,礦區地層走向主要為北東70°~110°,傾向160°~200°,傾角較陡,大部在60°以上,局部達90°左右,少部分在50°以下。局部地段地層向北北東傾斜。在斷層和硅化破碎帶兩側及里東坑巖體周圍,已蝕變為綠泥石化絹云化角巖、斑點角巖及綠泥石化長英質角巖。
2.2巖漿巖
里東坑礦區巖漿巖巖性為黑云母二長花崗斑巖,發育在里東坑南部,呈巖株狀,面積約0.028平方公里左右,平面上為不規則的梭形,其北側呈一狹長條帶。屬于晚侏羅世晚期,其成因類型為I型。里東坑巖體侵入于中元古代木坑組中,巖體與圍巖接觸帶附近巖石具有明顯的絹云母化,部分為強烈的云英巖化。其次還發育有綠泥石化,鉀化、黃鐵礦化和微弱的碳酸巖化,巖體內部常發育幾組網脈狀石英脈,脈寬幾毫米至十幾厘米。巖體傾向南西210º~240º左右,傾角上部中等,下部傾角較陡(近直立),巖體內部發育有鈉長石化閃長巖,里東坑巖體是具有多期結構的中—淺成的侵入巖體。
2.3構造
2.3.1褶皺構造礦區內褶皺為區域的鄣源-流口背斜構造近軸部地段,軸部為木坑組灰綠色厚層狀細砂質石英千枚巖,翼部為灰綠色粉砂質千枚巖、絹云母千枚巖,褶皺軸向呈北東向,軸面向南東傾斜,傾角70º~80º。褶皺南翼地層向SE160º~SW200º傾斜,傾角大部在60º以上,局部達90º左右[1]。
2.3.2斷裂構造區內斷裂不甚發育,斷裂主要分布在里東坑巖體北側及南側。主要有近南北向、近東西向和北西向三組,以其中的硅化破碎帶為例,發育于普查區北部,地表出露較好,基本為正地形,為填圖地質點控制,呈北東東向展布,區內發育長1500m左右,東端延伸在里東坑一帶尖滅;北西端延伸出圖,寬20m~80m不等,傾向南東,傾角50°~74°。硅化破碎帶內構造角礫巖極為發育,由大小不等的角礫巖組成,角礫一般呈棱角狀,由硅質膠結和石英網脈膠結,在石英脈及硅化帶中發育石英晶簇,在局部石英脈包裹粉砂質千枚巖角礫。
2.3.3節理構造礦區石英脈及裂隙主要有三期,早期圍巖及巖體裂隙走向為40º~60º,并被含鉬細石英脈充填,第二期走向為290º~310º石英脈及裂隙明顯的錯開早期含鉬石英脈,而晚期石英脈及裂隙錯開早期含鉬石英脈,一般晚期的石英脈及裂隙不含輝鉬礦。可以看出,巖體與圍巖的裂隙走向一致,裂隙特征基本相同,并同時發育含鉬石英細脈及鉬礦化,應為同一應力場下形成的裂隙。
2.4脈巖
區內脈巖主要以北東向脈為主,其主要巖石類型有:細粒花崗斑巖、鈉長石化閃長巖、輝綠巖、石英脈等。其中輝綠巖脈普遍白鎢礦化,部分鎢礦體含量大于工業品位要求。并在脈兩側與圍巖接觸帶的裂隙面上,見有被膜狀分布的輝鉬礦,偶見含少量黃銅礦。是本區尋找鎢礦最重要脈巖。
2.5接觸變質作用與圍巖蝕變
由于礦區內里東坑巖體的侵入,因而接觸變質作用強烈,在里東坑黑云母二長花崗斑巖與木坑組砂巖、泥巖接觸部位發生接觸變質作用,一般接觸變質寬100m左右,局部可達400m~500m以上,遠離巖體變弱。礦區主要圍巖蝕變為綠泥石化、絹云母化、硅化、鈉長石化、黃鐵礦化及云英巖化[2]。
3礦床成因與找礦標志
3.1礦床成因
里東坑礦區分布大范圍的中元古界木坑組泥質碎屑巖,巖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具有良好的封閉作用,使含礦的熱液被聚集在巖體深部及接觸帶部分,而形成鉬礦床。里東坑巖體普遍礦化,在巖體的深部沿裂隙發育熱液細脈,主要有石英脈、鉀化脈,主要金屬礦物為輝鉬礦和黃鐵礦,其輝鉬礦的形式賦存于石英脈-石英網脈、裂隙及角礫巖之中。主要其成礦作用主要為巖漿期后氣成熱液的改造作用,表現里東坑巖體及圍巖的蝕變。而礦化伴隨硅化、綠泥石化、絹云母化、云英巖化等蝕變出現。氣成期成礦;表現巖漿巖結晶期后的氣成熱液是沿著張性裂隙充填,在里東坑巖體內外接觸帶和巖體深部形成石英脈和金屬硫化物脈的鉬礦。含鉬石英脈在其中沉淀出浸染狀、細脈狀、團塊狀輝鉬礦。與此同時,熱液沿裂隙生成浸染狀及薄膜狀。
3.2找礦標志
首先,鉬礦受北東向斷裂構造控制的蝕變黑云母二長花崗巖,花崗閃長斑巖,正長閃長巖等具有多期巖漿活動的巖體。鎢礦主要受構造及輝綠巖脈的控制,尋找以上的巖體及巖脈是本區找礦重要標志;其次,可以圍巖蝕變標志著眼,具有硅化、綠泥石化、絹云母化、云英巖化等明顯蝕變并伴有大量黃鐵礦化地段;然后,應該關注石英脈標志,礦區成礦主要類型之一為石英脈型,氣成熱液型石英脈,能有效將Mo元素聚集成礦體。所以尋找石英脈是本區最直接而有效的找礦標志;最后,次生暈W、Mo異常同樣是找礦的重要間接標志之一。當異常范圍較大、濃集值高、異常分帶清楚時,在異常濃集中心,往往是礦化帶或礦體的出露部位。原生暈W、Mo異常可直接確定找礦的區段和范圍。里東坑巖體中原生暈剖面上W、Mo異常與礦體的出露位置相對應,并可根據異常的梯度變化甚至反映出礦體、礦化體的分布范圍[3]。
4結語
總而言之,本文就安徽省休寧縣里東坑鉬礦礦床的地質特征、礦床成因和找礦標志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鉬礦資源的尋找和開發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吳道文,張世濤,張磊,等.滇東南薄竹山菖蒲塘鎢錫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礦模型[J].科技通報,2019,(05):21-29.
[2]吳顯國,王邦民,支利賡.安徽省休寧縣小賀鉛鋅銀礦床地質特征[J].西部資源,2019,(03):4-5,9.
[3]劉錦文,朵德英.青海賽什塘銅礦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探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9,(05):69-70.
作者:鄧盼 單位: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32地質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