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新聞評論節目的特色與風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選題關注熱點
筆者對《新聞1+1》2013年3月25日至4月8日的11期節目的選題進行分析,發現全部都是當天最熱門的新聞事件或者新聞話題,包括主席出訪、杭州叔侄冤案、景區漲價等等,這說明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對選題的時效性的重視程度大大增強,這一改變可以有效的增強電視評論節目的時效性,激起觀眾的興趣引起共鳴。電視新聞評論節目通常立足社會熱點問題比如民生問題等,它的切入口很小,一般不會選擇宏觀的或者全局性的問題進行評述,而是采取由小及大,由微觀到宏觀的一個層次梯度進行評述。比如《新聞1+1》,它為日播形式,每天都會對當天的或者近期的某個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梳理和分析,如2013年3月30日播發的《這個錯判,今天是否還會發生》,4月12日播發的《活禽市場,關?還是管!》等,都是普通民眾十分關心的熱點問題也都是切入點很小的話題。
2、新聞評論有聲有色
主持人是評論節目的核心人物,是整個節目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對于整個節目的質量和傳播效果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所以評論節目十分重視新聞主持人的選拔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一般選擇有實際報道經驗的優秀記者作為主持人。主持人不僅是一個提問者和串聯者,而且對節目觀點進行宏觀把控,對新聞進行有益的平衡和補充,把選題外圍的思考空間留給觀眾,在每個“關節點”發出疑問,防止受眾落入窠臼。②對新聞事件進行合理而全面的解讀,積極有效地引導社會輿論,保證輿論的正確走向。以《新聞1+1》為例,該欄目最初的模式是兩個主持人白巖松加董倩,現在改為單一評論員,由董倩和白巖松輪流主持。這兩名經驗豐富的主持人,用深刻、理性、犀利的語言對于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積極有效地掌握節目調度,把握節目的整體風格、評論的傾向和節奏,協調可能在評論節目中出現的當事方和第三方評論的關系。在近些年的新聞評論節目中出現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大量的畫外音評論的使用,現場記者不再出現在鏡頭當中或者并沒有欄目記者出現在新聞現場,而是使用了大量的已有的音視頻素材。這樣的評論形式,既可以彌補現場感的不足,做得聲畫對位使得畫面富有真實感,也避免了人為主觀因素介入過多的嫌疑,給切實的畫面添加文本解讀和觀點評述,在不知不覺中將欄目的意圖和觀點傳遞給受眾。如《新聞1+1》、《新聞周刊》中的視點欄目、人物欄目都大量的使用了畫外音評論。在以往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中,如《焦點訪談》等節目都極少使用第三方評論,但在這些新式的評論節目中第三方評論被大量使用。第三方評論一般都會請在社會中有影響力的專家,他們具有著較高的權威性。第三方事實上與新聞事件相關方沒有直接關系,新聞評論欄目可以借用第三方之口表達自己的觀點意見,這樣可以避免預設立場之嫌;多種聲音的加入,也可以拓展節目的層次和深度以及節目的豐富性,對于整個節目的節奏也有影響,第三方也可以很好地同節目主持人進行互動和交流,把自己的觀點擺出來,雙方合力制造輿論場。
二、新媒體時代新聞評論的風格變化
1、深度報道與新聞評論相結合
在新媒體時代,由于時效性等因素的影響,傳統的電視媒體已經不再是信息的第一者,所以目前存在著傳統媒體由事實的者逐漸向觀點的者轉向的趨勢。早期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往往都是擺事實,給出明確的意見和觀點,存在著重事實輕評論的現象。當下的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會對新聞事件或者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的挖掘,分析事件發生的機制,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將事件放入整個社會的全局進行考慮,新聞評論節目已經不再滿足于單純的擺事實講道理的模式。我們試比較央視的新聞評論節目《焦點訪談》和《新聞1+1》。兩個節目存在著明顯的差別,《焦點訪談》更類似于一種新聞監督報道,通過記者深入現場挖掘事實,最后由主持人來評價事件,營造社會熱點話題,著重對于事件本身的展現,如在1997年播出的《罰要依法》的節目流程是:問題的舉報———新聞記者調查揭示事實———節目主持人評述,這是一種線性的模式?!缎侣?+1》是關注當下已經存在的熱點問題,不斷深挖事件發生的內在邏輯機制和事件的影響,它采用的模式是對于社會熱點事件的追蹤調查,配合演播室的評論解析,穿插進行,是一種非線性的模式。它是一種事實與評論并重或者是評論分析重于事件本身的結構。例如《新聞1+1》在4月17日的《修路不能靠暴力開路!》,它并沒有單純地指責施工單位的野蠻行徑,而是針對這種暴力打斗行為延伸到了中國目前存在的征地問題,歸納其中的原因,延展出轉型期中國的錯綜復雜的利益矛盾交織的現狀,再依靠評論員和第三方評論對事件進行梳理和評價,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2、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
新媒體發展勢頭迅猛,因此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在新聞評論節目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形態。如央視的《新聞1+1》、《新聞周刊》等欄目都在新浪微博中設置了自己的公共賬號作為與網友和電視觀眾交流互動的平臺,且在電視節目的播出過程中也會大量使用來自網絡的信息包括網友的評論等,其關注的焦點問題大多數也是來源于網絡的。同時,電視屏幕和電腦屏幕的重疊,評論類節目在電視上播出的同時也可以在網絡上收看,而且隨著視頻網站的大量出現,受眾不再限于電視媒體的線性傳播,可以自由的在網絡上尋找自己關注的節目反復收看。
三、結語
央視的《新聞1+1》欄目體現了中國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在新媒體的環境下的諸多特色和變化。它注重即時性,大膽采用多樣的電視語言表現形式,在維護社會利益、引導社會輿論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從它身上也反映出了電視節目的發展變化。
本文作者:吉寧單位: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