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沙子空心李病蟲害防控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植物醫生雜志》2014年第六期
1農業生態防控
農業防治措施是無公害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基礎。加強項目區果園管理,結合冬季中耕除草,整形修剪,剪除病蟲枝,降低病蟲基數。科學配方施肥,多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減小氮肥的使用,創造有利于果樹生長、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生長環境。增強植株的抗逆性,減輕病蟲害發生。
1.1加強果園綜合管理及時清園松土培肥,增施富含有機質的糞肥或餅肥及磷鉀肥,保持土壤疏松,以利根系生長,提高樹體抗病蟲能力,增強樹勢。
1.2改良土壤土壤黏重和地下水位高的果園,要注意改良土壤和排水,以降低果園濕度。
1.3合理整形修剪剪除病蟲殘枝及茂密枝,創造通風透光的良好條件。早春用硬毛刷或鋼絲刷,刷掉枝干上的病蟲殘體,并用25~30波美度石硫合劑涂抹傷口,減少初侵染源。
1.4人工防治結合冬剪,徹底清除樹上僵果,春季清掃地面落葉、落果;生長季節隨時清理樹上、樹下的僵果;秋末冬初認真剪除病枝、枯枝,清除僵果、殘樁,集中燒毀或深埋。
2物理防控
物理防治是應用各種物理因子、機械設備以及現代化多種除蟲工具控制害蟲的手段。包括燈光誘殺、人工捕殺、誘捕器誘殺和其他器械捕殺等。
2.1太陽能殺蟲燈誘殺太陽能殺蟲燈可誘殺鱗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雙翅目、直翅目等害蟲,對鱗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的害蟲誘殺效果最好。太陽能殺蟲燈可有效減少沙子空心李果園中害蟲的種群數量,降低落卵量,減輕害蟲的發生程度。
2.2性誘劑誘殺主要是在果園中安置食心蟲性誘劑,可有效減少李小食心蟲、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的種群數量,降低食心蟲的落卵量,減輕食心蟲的為害及發生程度。
2.3黃板誘殺可有效減少蚜蟲、白粉虱等害蟲的數量,減輕果園害蟲的發生程度。
3生物防控
生物防治是無公害綠色防控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重要的綠色防控手段,可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量,且不污染產品和環境,有利于保持生態平衡。
3.1天敵的利用保護和利用天敵,充分發揮天敵對蟲害的自然控制作用。在害蟲卵期,每667m2釋放赤眼蜂1萬頭,隔7d再放一次,每年釋放2~3次,可減輕果園害蟲的發生程度。
3.2生物農藥的利用在沙子空心李果園使用的生物制劑農藥主要有阿維菌素、蘇云金桿菌、農用鏈霉素等。
4化學農藥應急防治
化學農藥防治是目前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手段。無公害農產品并非不使用化學農藥,關鍵是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嚴格控制農藥殘留不超標和嚴格控制農藥安全使用間隔期,從而經濟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的發生為害,確保生產安全。1)萌芽前,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展葉后,噴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在李樹開花期及葉芽期,噴0.5∶1∶100式波爾多液。發芽前,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發芽后,噴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可有效控制李樹病害的發生和擴展。2)晚秋用1%甲紫溶液進行枝干涂白,防止日灼。3)防治李樹病害的藥劑有: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乙蒜素乳油、7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30%己唑醇懸浮劑等。4)防治李樹害蟲的藥劑有:90%敵百蟲晶體、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8%阿維菌素乳油、32%阿維毒死蜱可濕性粉劑、80%敵敵畏乳油、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0%滅蚜松乳油、40%氧樂果乳油、20%三氯殺螨醇乳油等。
5效益
5.1經濟效益根據項目實施方案,認真組織實施,嚴格按照相關驗收規定辦法進行驗收。項目實施有效規模5435hm2,總體防治效果達83.5%,安置太陽能殺蟲燈314盞,誘蟲色板10萬張,性誘器4000套,開展生物農藥防控面積4000hm2。園區測產抽取樣本12個,實測面積4.38hm2。其中:高產組樣本4個,1.72hm2,每667m2產量2251.2kg;中產組樣本4個,1.23hm2,每667m2產量1831.7kg;低產組樣本4個,1.43hm2,每667m2產量1072.4kg。項目區加權平均每667m2產量1747.9kg,項目區總產量14249.75萬kg,項目區總產值達170997.057萬元。項目區與農民自防區相比,每667m2挽回產量234.7kg,按市場平均單價12元/kg計,每667m2挽回凈產值2816.4元,挽回總凈產值22958.73萬元,每667m2減少防治成本45.6元,為果農節支371.7萬元,共為果農增收23330.5萬元。與前3年相比,每667m2挽回產量369.4kg,單位挽回凈產值4432.8元,挽回總凈產值36135.3萬元,每667m2減少防治成本32.5元,可為果農節支264.9萬元,共為果農增收36400.2萬元。可見該項目的推廣應用,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5.2生態效益綠色防控技術既可有效控制害蟲,又可減少農藥的施用次數和施用量,項目區平均減少農藥施用2~3次,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降低了農藥殘留,保護了天敵。按園區種植面積5435hm2和常年殺蟲劑使用量8.5萬kg計算,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平均每年可減少農藥施用量達2.85萬kg,減少率33.53%。另外,殺蟲燈誘殺益害蟲比為1∶125,燈控區天敵數量明顯上升,能有效保護園區有益生物種群,不影響園區有益生物的自然增長能力,可成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核心技術之一,符合生態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生態效益明顯。
5.3社會效益項目實施以來,全縣大力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在水稻、蔬菜、茶葉、果樹等作物上應用。目前,綠色防控技術已覆蓋了全縣18個鄉(鎮)和2個農場。應用綠色防控技術能有效控制蟲害,降低生產成本和農藥用量,節約勞動力,一次投入,長期受益,是一項持續有效控制農作物有害生物的新技術。此項技術的應用,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適應病蟲害發生規律變化,提升了植保工作的水平,減少了農藥中毒事件和假冒偽劣農藥坑農害農現象的發生,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推廣應用前景廣闊,社會效益顯著。
6結論
通過開展沙子空心李綠色防控配套技術的應用,可有效減少沙子空心李主要病蟲害的種群基數,防控效果明顯。采用綠色防控技術可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次數和施用量,減少環境污染,保護利用天敵,促進生態良性循環,符合“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新理念,突出了“產品和食品安全、綠色環保”的觀點,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具有很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作者:謝軍王政坤單位: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植保植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