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無公害茶葉栽培管理技術初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無公害的茶葉是指沒有公害污染的茶葉,嚴格地將農藥的殘留及重金屬的殘留控制在標準限定范圍之內。對于無公害茶葉,在栽培和管理上,選園是非常關鍵的,同時還要注意,栽培管理一定要加強。加強茶園的建園技術和栽培管理,以便使無公害茶葉的栽培生產目的得以實現。
關鍵詞:
茶葉;無公害;栽培技術
應用無公害茶葉的栽培技術,可以將茶葉中有害的物質含量和農藥的殘留進行有效地控制[1]。
1茶園的建園技術
茶園建園首先要選擇好的地段,要求土層要厚,肥力要好,土壤是沙質的,通氣性要好,不積存水,營養要豐富,腐殖質高,土壤顯弱酸性或者酸性。一般的情況下,無公害茶園的土壤中,所含的病原菌數量每克要低于105個,寄生蟲卵的數量每克要低于10個。茶園高一級,標準的要求就要更高一些。重金屬在含量上的最低標準是:鉛≤250mg/kg、鎘≤0.3mmg/kg、鉻≤150mg/kg、銅≤150mg/kg、砷≤40mg/kg、汞≤0.3mg/kg。對于無公害茶園更高一級,無論是生產綠色食品A級和AA級以及有機茶,還是土壤的有害的金屬含量的要求都更高。對于茶園的周邊要求沒有污染源和塵土。需要與種植綠色的無公害食品的要求相符合,對大氣的質量進行嚴格的要求,最小限度的也要與國家規定的《環境空氣質標準》的一級的標準相符合。在選擇茶葉的品種上,要盡量挑茶樹的良種委員會通過審定并推廣的品種進行選擇。一定確定選擇的是良種的樹,應該是質量優秀,產量高,高抗性,適應性比較好。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將多種的品種進行搭配,將一些矛盾的問題進行解決,使茶樹栽種的效益及產量得到提高。
2茶園栽培管理的技術
2.1土壤管理
將土壤的理化特性進行改善,首先對土壤進行深耕、鋤草,然后再將草料或秸稈等覆蓋到上面,或者直接進行深翻后入土,使土壤的環境得到改良,土壤的活性和有機質得到增加。在茶園中,種植1~3a的生幼齡茶,茶園的行間距可以栽種綠肥。栽種的茶園,土壤要肥沃,園內沒有雜草,覆蓋的要好,可以酌情地進行免耕或者減耕。對土壤的結構進行改善,可以用蚯蚓。
2.2施肥管理
重施基肥,開溝深施?;市枰?~6個月進行堆制,將有機肥充分地腐熟,使安全無污染得到確保。有效進行追肥,人糞及禽畜糞等經過充分地腐熟,經過無公害化的處理以后,都可以作為重要且營養的補充來源。
2.3水分管理
水分的管理以保水為主。茶樹健康的成長需要得到保證,耕層土壤的含水量最少也應該達到75%~90%。水分的散失需要控制,土壤上面要進行鋪墊并蓋上草。在茶園的路邊,將蓄水池或溝建立進來,以便植樹和種植,使綠化的覆蓋面積得到增加,營養水土。對于干旱的時節,耕層的含水量比較低,在70%以下的時候,需要適時引水進行灌溉。為了能夠將無公害栽種的標準達到,水質的要求必須要達到國家水環境質量的標準。時春和寒冬的季節,可以考慮塑料大棚的搭建,御寒和保暖情況需要注意。
2.4防治病蟲害
防治茶樹的病蟲害,以農業的防治作為主要的技術。對茶樹進行及時地采摘和修剪,發現有病蟲害的樹葉,帶出茶園,進行集中地處理,使病蟲害生長的環境進行改變,以便將病蟲害有效控制的目的達到。及時進行中耕和除草,將與土壤有關系的病蟲害進行控制。對于化學藥劑的用量盡最減少,多采用生物農藥和天敵,以便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對于茶季結束以后,用石硫合劑進行封園,能夠將第2年病蟲害發生的機率減少。
2.5茶樹修剪
對茶樹進行修剪,是對優質樹冠進行塑造必須實施的措施。一般情況下,人為進行修剪,給茶樹進行分枝,使茶樹壯矮密齊方向發展得到確保。并且,減小樹體內C/N的比值,保證樹體的營養生長的發展。將地上、下部生理動態的平衡破除,使地上部加劇營養生長得到促進。因此,進行修剪,可以使新梢的伸育得到促進;芽數芽重得到平衡,使之境調;使樹冠覆蓋度的形成得以加速;將樹冠進行重組,或者將樹冠面上生產枝復壯,可以將茶樹體的化學成分含量的百分率改變,從而使茶葉的高產優質得以建造。
3結束語
栽培和管理無化害茶葉的生產,選園非常關鍵,同時必須充分掌握無公害茶葉栽培管理技術,而且重金屬的含量和衛生指標都要達到指標的要求。此外,茶樹修剪也很重要,確保茶樹營養生長方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正洲.無公害茶葉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園藝,2014(11).
作者:汪炳元 單位: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許村鎮政務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