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稻生育期及產量形成影響因子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超級水稻的種植為水稻單產大幅度提高和穩定糧食安全生產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然而,生產過程中,限制超級水稻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因素很多,如地理環境、土壤肥力、品種及熟性、氣候條件及栽培管理水平等。本試驗通過2015要2016年對比觀測,對早稻生長發育及產量形成影響因子進行對比分析[1-3]。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常德市武陵區南坪崗鄉腰路鋪村五組一農戶田中,面積0.33hm2,海拔高度35.0m,地形為平原平地,水源充足,土壤呈弱酸性,黏壤土,肥力中等,田間管理與當地大田一致。1.2供試水稻品種2015要2016年品種均為株兩優819,熟性為中遲熟。
1.3試驗設計
2015要2016年2年試驗田每年設置4個觀測小區,栽插行向為南北行向。
1.4觀測內容及方法
2015要2016年2年分別在南北行向4個觀測點上進行主要發育期生長發育觀測;分別在南北行向上選定4個密度觀測點進行主要發育期分蘗動態觀測;分別在南北行向上選定4個理論產量結構分析取樣點,用于成熟期取樣分析并計算理論產量[4-6];分別在3月下旬播種至成熟完成整個生長發育期所需要的氣象條件淵溫度、日照、降水冤以及同一發育期不同年份完成其發育期所需要的氣象要素淵溫度、日照、降水冤等調查[7]。
2結果與分析
2.1主要發育期對比
2015年移栽后返青較快,僅5d;2016年返青后至分蘗期較快,僅4d;2016年營養生長期短,生殖生長期延長,后期發育加快。
2.2分蘗數對比
分蘗達預計成穗數淵300萬穗/hm2冤,栽插基本苗少,則分蘗率高,反之,則低;分蘗多、密度大,則成穗率高;栽插基本苗多,則有效莖數亦相應多。
2.3產量結構對比
一次枝梗數與結實粒數成正比;空秕率與千粒重成正比;株成穗數與成穗率亦成正比;其產量高低與一次枝梗數、穗總粒數、穗實粒數、株成穗率和成穗數密切相關。
2.4生育期氣象要素對比
2015年早稻生育期逸0益活動積溫2505.3益,較2016年多106.8益,日照時數444.5h,較2016年多42.3h;分蘗至孕穗期2016年溫度和日照時數多于2015年;2年中其余發育期溫度、光照有高有低、有多有少。
3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早播種的水稻營養生長期延長,生殖生長期縮短;后播種的則相反。移栽時基本苗較少淵60萬株/hm2冤,雖然分蘗率高,但成穗率較低。因此,移栽時適度保持較多基本苗淵120萬株/hm2冤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數。一次枝梗數、株結實粒數、千粒重、成穗率等與產量密切相關。超級稻早稻全生育逸0益活動積溫2400~2500益、日照時數400~450h、降雨量600~900mm,能保持其正常發育和高產高效。
作者;鄧德佳;李明輝;武孟祥;鄔澤偉 單位:湖南省常德市農業氣象試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