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強筋春小麥新品種長麥19栽培技術初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長麥19是長春市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所以84386為母本、SY0725為父本進行人工雜交選育而成的強筋春小麥新品種,該品種具有優質強筋、抗病性強、高產穩產等特點,2021年通過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對其栽培技術進行了詳細介紹,以期為長麥19的生產和推廣提供參考。
關鍵詞:春小麥;長麥19;強筋;栽培技術
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約占糧食總產量的20%[1]。小麥加工成的面粉,一直作為餃子、面包、面條等食品的加工原材料,但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升,人們對食物口感及營養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其中餃子、饅頭等多選用中強筋型面粉[2]。我國優質強筋和中強筋小麥的年需求量約為1.9億kg,而全國強筋小麥產量最多0.2億kg,因此優質強筋、中強筋小麥缺口很大[3],所以選育強筋、中強筋專用小麥品種是今后小麥育種的一個重要方向[4]。長麥19是長春市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所以此為目標育成的,2006年以84386為母本、SY0725為父本進行人工雜交;2007年點播人工雜交種子,依據育種目標采用系譜法選拔真雜種單株并進行混合脫粒;2008-2012年進行單株選擇,2013-2018年進行產量鑒定試驗和抗病鑒定試驗;2019-2020年參加吉林省小麥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并委托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進行多點抗病性鑒定,委托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測試(公主嶺)分中心進行DUS測試,委托農業農村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進行品質分析和轉基因檢測。2021年通過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吉審麥20210002。
1品種特征特性
該品種春性,出苗至成熟83d,株高100.95cm,穗長11.55cm,穗粒數37.3粒,千粒重50.2g,容重799.5g/L。2020年經農業農村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進行品質分析檢測,籽粒蛋白質含量16.48%,降落值354s,濕面筋含量36.7%,穩定時間12min,達到優質強筋小麥的指標。2019-2020年連續2年參加吉林省小麥區域試驗,11個試驗點全部增產,每hm2平均產量4701.62kg,較對照豐強7號增產6.67%。2020年參加吉林省小麥生產試驗,4個試驗點全部增產,每hm2平均產量4895.56kg,較對照品種豐強7號增產6.60%。
2栽培技術
2.1適宜區域
長麥19適合在吉林省中、西部洼地、二洼地及沿江河低洼易澇地種植[5]。
2.2精細整地
整地是為了使小麥的耕層加深、地表平整、無坷垃、松緊適中,綜合調節水、肥、氣,可保水、保墑,有利于苗全、苗壯,同時也可掩埋雜草及病蟲,疏松土壤,促進微生物活性和養分釋放,所以整地的好壞直接決定小麥的質量和產量。秋整地時間為頭年秋收后、霜凍前,春整地時間為當年土壤化凍初期。春整地要注意墑情的保護,一般采取深耕深翻方式進行,破除犁底層,深度25cm以上為宜,耕后及時壓實、踏實土壤。如遇土壤濕度大的情況,可根據墑情簡易耕作。有條件的地區可在翻地時加入適量的生物菌肥等,在增加地力的同時也能起到消殺地下病蟲害的作用。1次深耕的效果可維持多年,原則上每3年深耕1次,其余年份可采用“少免耕”措施。
2.3適時適量播種
長麥19屬春性早熟品種,吉林省播種時間為3月下旬至清明前,頂凌播種,保苗500萬株/hm2。為有效減輕病害的發生、防治苗期地下害蟲,建議播種前對種子進行包衣或藥劑拌種。吉林地區散黑穗病時有發生,可選用戊唑醇等包衣劑進行防治。根據當地地下害蟲往年發生情況,合理使用防治地下害蟲的包衣劑。拌種用藥量按照包衣劑或拌種劑的使用說明,絕不可以超量,現拌現用,當日播完。處理過的種子出苗率會出現下降,故需根據需要適當增加用種量。播后及時鎮壓,提高出苗的質量,有條件的地區可采用專門的鎮壓器進行此項操作,提高鎮壓的效果。
2.4田間管理
2.4.1科學施肥
科學施肥能夠保障小麥的良好生產,為豐產、穩產提供保障。播種時施入底肥,一般每hm2施磷酸二銨150kg(或成分含量等同的復合肥)、尿素50kg,后期根據長勢情況進行追肥。推廣深施肥的技術,避免地表撒肥現象的發生。抽穗揚花期可通過噴施磷酸二氫鉀的方式為小麥提供養分,使其灌漿充分,提高產量。
2.4.2合理灌水
適宜的墑情下播種,可保證出苗率以及根和次生根的及時長出,同時也可提高小麥的抗旱性;當墑情不足時,需人工造墑。出苗后及時灌溉,澆透3葉水。拔節期是小麥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對水分的要求也較高,需要及時多次少量灌水,防止水分不足或水分過多。要時刻關注當地氣象信息,有針對性地灌排。
2.4.3病蟲草害防治
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3葉期后,根據田間實際情況,合理使用2,4-D異辛酯消滅田間闊葉雜草。拔節期要注意白粉病的發生,可選用三唑酮、戊唑醇等防治。孕穗期至揚花期如遇連續陰雨且溫度較高,需要注意銹病的發生,一般采用戊唑醇、苯醚甲環唑等藥劑防治;6月份至收獲前要注意黏蟲的發生,并適時適量使用菊酯類藥劑或生物農藥進行消殺。如病蟲害同時發生,及時使用殺蟲劑、殺菌劑混用的噴施方法進行防治。
2.5適時收獲
長麥19在吉林地區的收獲時間一般為7月中旬,及時收獲可降低小麥的田間損失,提質增量。選擇晴天進行收獲,做到統一專機收割。收割前要對收割機進行清理,防止機械混雜。收割后找有棚且通風的地方進行晾曬,待含水量降到12.5%以下后灌袋入庫。
3應用前景
隨著吉林省玉米種植結構的調整,春小麥的種植面積也將逐年增加。同時國家在春小麥產業帶投資建設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對于加快構建小麥區域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專用小麥產業帶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目前在我國東北春麥地區生產中,春小麥復種技術是廣大農民比較喜歡的一種種植模式,長麥19生育期適中,可適時早播,是一個產量高、抗病性強、適應性廣的強筋小麥新品種,可提高東北春麥區的復種指數,增加農民收入。因此長麥19在吉林省乃至東北春麥區具有相當廣泛的推廣應用前景。
作者:李維宇 林波 田大光 馮軍 張萌 普赤 陳麗紅 高杰 單位:吉林省長春市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