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緯度地區玉米小壟密植栽培技術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北部高緯度地區玉米的種植發展受國家糧食安全、市場價格等因素影響,近幾年種植面積和總產量不斷呈現上升態勢,玉米種植面積的擴大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糧食產能,還改變了當地原有種植習慣和種植結構。對玉米小壟密植栽培技術進行了概述和探討。
關鍵詞:
玉米;小壟密植;栽培技術;北部高緯度地區
發展玉米生產是黑龍江省提高糧食產量、促進農業生產的一項重要任務,大力發展玉米生產,加快調整種植結構,建立合理輪作制度,從根本上破解麥豆產區大豆重迎茬問題,有利于全面提高北部高緯度地區農業生產水平,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更利于農業生態建設,為黑龍江省北部高緯度地區農業生產進入可持續良性循環打下堅實基礎。近幾年,適宜北部高緯度地區的玉米小壟密植栽培技術已收到明顯的增產效果。本技術主要特點是小壟(65cm)密植精量播種,栽培管理技術規范化標準精準化,化控技術模式化,大型農業機械操作標準化。
1選地、整地與秋施底肥
選擇地勢平坦、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排灌方便的地塊,前茬未使用長殘效除草劑的大豆、小麥、馬鈴薯或玉米等肥沃的茬口。實施以深松為基礎,松、翻、耙相結合的土壤耕作制,3年深松一次。耕翻深度20~23cm,做到整地標準化。秋施底肥,在進行秋起壟作業的同時做好秋深施底肥,公頃采用磷酸二銨150~200kg深施,施肥深度為15~18cm。
2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選用通過國家或黑龍江省審定的具有較好增產潛力的優質、適應性及抗病蟲性強的優良品種,可選用德美亞1號、德美亞2號、利合16、克單8號等,要求所選用的優良品種發芽率應不低于85%,純度應不低于96%,凈度應不低于99%,水分不高于16%。播前進行催芽、藥劑處理。
3播種
精量播種在5~10cm土層溫度穩定達到7~8℃時適時播種,黑龍江省北部地區在5月15日前播種。適宜種植密度為7.50~8.55萬株/hm2。若生產中應用德美亞1號,保苗密度可達9萬株/hm2。對于小壟65cm行距,播種株距要求15cm。機械精量播種的公頃播量在337.5kg左右,德美亞1號播量一般在375kg/hm2。按種植密度要求,采用人工播種和機械精量播種。播種要求播深一致,覆土均勻。直播的地塊播種后及時鎮壓;坐水種的播后隔天鎮壓。鎮壓時做到不漏壓、不拖堆,覆土深度3~4cm。
4施肥
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推廣秸稈還田,提高地力。有機肥不應低于30~40t/hm2。測土配方平衡施用化肥,調控磷肥用量,確定合理氮磷比例。每公頃施用磷酸二銨180~250kg、鉀肥50~75kg、尿素200~300kg。加強氮肥后移技術,磷酸二銨與鉀肥的1/2作底肥施入,尿素的1/2留作追肥施用,其余作種肥一次施入。根際追肥,葉面噴肥。
5田間管理
a.化學除草可選用苗前封閉除草,苗后除草等方式,確保安全,有利作物生長。主要除草劑配方推薦:①播后苗前,公頃用90%禾耐斯1500~2000mL+70%嗪草酮400~500mL。②玉米苗后4~5葉期,公頃用4%煙嘧磺隆750~1000mL+70%嗪草酮100mL,或公頃用4%煙嘧磺隆750mL+72%2,4-滴丁酯375mL+38%莠去津1800mL。b.查田補栽或移栽出苗后如缺苗,要利用預備苗或田間多余苗進行坐水補栽或移栽。3~4片葉時,要將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c.鏟前深松、及時鏟趟出苗后進行鏟前深松或鏟前趟一犁。沒有使用化學除草藥劑的,頭遍鏟趟后,每隔10~12d鏟趟一次,做到三鏟三趟;使用除草劑的趟2遍。d.灌水在玉半拔節期、抽雄吐絲期如遇干旱,應及時灌水。e.蟲害防治粘蟲和玉米螟的防治,可適時用菊酯類農藥、白僵菌粉劑進行防治。大斑病的防治,可在拔節期至抽雄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應及時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用50%敵菌靈300~500倍液等噴霧,間隔7~10d噴一次,連續噴藥2~3次。f.其它管理拔節期前后,及早掰除分蘗,去蘗時避免損傷主莖。8月上、中旬,拿大草1~2次;玉米蠟熟末期進行扒皮晾曬。
6收獲
當玉米子粒含水量降至25%以下時,進行機械聯合脫粒直收,一般在10月20日開始收獲,或是拖晚至降雪后收獲。玉米小壟密植規范化栽培生產面積的擴大,增加了北部地區糧食安全產能,增加了農戶種植收入,提升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同時玉米生產面積的增加改變了當地原有種植習慣和種植結構。有利于解決北部高緯地區長久以來主栽大豆的單一種植模式,有利于恢復農業生產合理種植結構,提升了糧食生產能力,增加了農民收入。
作者:張麗 李欣 單位:黑河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黑河市蠶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