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技術及實施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樟子松育苗造林的過程中,傳統栽培技術已經不能滿足實際發展需求,需合理使用容器育苗造林技術對其處理,制定完善的造林方案,針對實際要求與特點等,對各類技術內容進行嚴格的控制,提升樟子松育苗造林工作水平。
在黑龍江地區,樟子松屬于主要的造林樹種之一,具備較強的適應性,且生長速度很快,樹木的材質較好,能夠在貧瘠土壤中生長,但是,在春季栽培的過程中,成活率很低,因此,需合理使用容器育苗造林技術對其處理,以便于應對相關問題。
1區域情況分析
黑龍江位于太平洋的西岸,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5~55℃之間,山區每升高100m左右,積溫減少1205℃,每年9月下旬出現霜凍,直到第2年4月份結束。因此,在樟子松造林過程中,受到溫度因素的影響,春季樹種成活率較低。當地年平均降雨量在500mm左右,中部山區的降雨量較多。因此,在樟子松實際栽培的過程中,使用容器育苗造林技術對其處理,能夠取得良好的成效,滿足當地造林要求。
2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技術的使用措施
在使用容器育苗造林技術的過程中,需根據樟子松樹木的實際生長特點與狀況等對其全面處理,遵循現代化的工作原則,保證自身工作效果。
2.1合理選擇營養土
在選擇營養土的過程中,可以使用肥沃的地表土對其處理,配合腐熟農家肥與草炭土,對其進行均勻的過篩,將配合比例控制在8:1:1左右,在均勻混合之后備用。2.2合理制作容器杯在選擇容器苗造林圃地的過程中,需保證其水源的充足性,且地勢較為平坦,土壤的pH值在6.5~6.9之間,以便于為苗木的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在制作苗床的過程中,需將寬度控制在1m左右,將長度控制在61m,保證其平整度。然后制作高度為21cm、直徑為11cm的杯,如果植株的苗齡較高,可以適當的對杯規格進行放大與拓寬處理,達到預期的工作目的。
2.3對容器苗進行合理的培育
在培育容器苗的過程中,需選擇一年生的植株開展培育工作,保證植株發育的健壯性,且頂芽較為飽滿,植株的木質很好,根系較為完整,沒有病蟲害問題。在選擇樹種之后,需對其進行容器育苗處理,先在容器底部設置一些營養土,然后將其放置在杯的正中央,對營養土進行回填處理,將植株輕提,然后對其進行填土,最后對營養杯進行整齊性處理,以便于將植株排列在苗床上部分。在均勻排列之后,需對其進行合理的處理,保證澆透水。
2.4針對苗木進行合理的管理
在管理苗木的過程中,需保證適當的開展澆水工作,保證容器中的土壤濕潤,且要及時發現雜草,做好除草工作,制定完善的病蟲害防治方案,保證容器中的苗木良好生長,滿足當前的實際處理要求。
2.5針對苗木出圃與造林進行全面的管理
在苗木出圃與造林的過程中,需對其進行合理的管理,保證符合相關規定。在苗木出圃之前的2~3d左右,要澆水1次。在出苗與運輸的時候,需對苗木根系進行全面的保護,不可以出現根團散土的現象,及時發現折苗與壓苗現象,采取合理措施對其處理管理。在造林工作實施之前,需做好整地工作,且根據栽植工作要求,在栽培區域開挖坑穴。然后對容器苗木進行擺正處理,將容器外部的薄膜撕開,不可以出現散土的現象,保證根系能夠正常伸展。在栽培期間,需針對深度進行合理的管理,然后進行培土壓實工作[1]。
3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技術的應用優勢分析
在針對樟子松進行容器育苗的過程中,相關造林技術的使用具備一定優勢,能夠滿足當前的造林工作需求,全面提升造林技術的應用水平,滿足當前實際發展需求。具體優勢表現為以下幾點。
3.1能夠提升苗木的成活率
在使用容器育苗造林技術的過程中,能夠保證植株根系的完整性與發達性,且苗木的生長效率較高,利用完整的根團方式對其處理,且起苗與運輸期間使用合理的保護方式開展改革工作。在栽培工作期間,可以規避苗木生理休眠期間的影響,全面提升造林成活率,加快生長速度,促進造林工作的良好實施與發展[2]。
3.2能夠增強植株的適應性
在使用容器育苗造林技術的過程中,能夠利用合理的方式提升植株的適應性,使其在氣候干旱區域、春季少雨季節良好的生長與發育。在環境較為惡劣的情況下,植株能夠生長于荒山區域,且造林效果較高,可以滿足當前的林場發展要求,增強造林管理工作效果。
4結語
在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技術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林場需明確具體的技術目標與要求,合理選擇土壤與區域對其處理,做好苗木的保護工作,保證能夠通過合理方式開展容器育苗造林技術的應用工作。
參考文獻
[1]尤海燕.試論基于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技術及病蟲害的防治措施[J].新農村(黑龍江),2014(20):183.
[2]王赫,李林,張昊,等.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技術及病蟲害的防治方法探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5(18):127.
作者:潘成亮 單位:黑龍江大慶肇源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