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外立面改造的新農村建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按照建筑外立面各個功能部位可以大致分為:屋頂、墻身、門窗這幾個部分。
(一)屋頂改造.屋頂是整個建筑頂層的保護結構,具有抵御風雪霜雨、太陽輻射等功能,同時也是反映整個建筑風格樣式的重要特征,不同形式的屋頂造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這個建筑的精神面貌。最初人類居住屋頂的形式為坡屋頂,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現代建筑材料的豐富,屋頂的形式也呈現著多種多樣的變化,目前在我國農村主要有平屋頂和坡屋頂兩種形式。由于我國傳統的屋頂形式為坡屋頂,在對原有屋頂的改造過程中,為了突出其傳統形象,經常會將原來的平屋頂改為全坡屋頂或半坡屋頂,或者將原來半坡屋頂改為全坡屋頂。全坡屋頂能夠完整的彰顯中國傳統文化,但是施工程序比較復雜,需要在原來的平屋頂上筑圈梁、砌山墻以支撐整個屋頂,而將原有平屋頂改為半坡屋頂在施工工藝上簡便很多,能夠立竿見影的展現傳統屋頂的韻味,還能節省相當一部分的建筑材料,是一種非常經濟實用的屋頂改造手法,所以現在很多地區的屋頂改造都采用這種方式。樹脂瓦片是目前農村建筑屋頂的常用材料,瓦片顏色種類豐富多彩,在改造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建筑的需要選擇不同色澤的瓦片。相對傳統的陶制青瓦具有經濟實惠、運輸方便、選擇性多樣的優勢,但是耐用性差,建筑藝術的表現效果也不及陶制青瓦。
(二)墻體改造.墻體在整個建筑中一般作為承重結構,因而在外立面改造的中不能破壞其承重功能,我國傳統農村建筑的墻體結構主要是土墻結構和磚墻結構,原有的土墻和磚墻建筑大多數外立面沒有飾面材料,只有少部分墻體有石灰或水泥作飾面。土墻由于自身結構不夠耐用,容易受到雨水和風霜的侵蝕,所以土墻結構的房屋一般保存時間不長,這種結構的建筑多是低矮的茅廁、雜房、豬圈等,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用土墻構筑的房屋越來越來少,現遺存的土房建筑不多,且大部分已成為危房,所以對這部分土墻建筑的改造較少。目前農村原有建筑的墻體多數是紅磚砌筑而成的,也有保存時間較久的青磚結構建筑。對墻體的改造可以運用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比如仿古墻磚,外墻膩子粉、外墻涂料等等。這些材料的種類豐富、可控性強。在實用方面能夠很好的保護原有墻體,尤其是保護墻體不受到雨水的直接侵蝕,同時也具有良好的裝飾性能,彌補原有建筑破損、破舊等形象。
(三)門窗改造.門窗被稱為建筑的“眼睛”,具有采光通風,聯系建筑內外空間、豐富建筑界面等功能。由于門窗是直接安裝在墻體的門窗洞口中,在改造時盡量不要改變原有門窗的形式,以免對破壞墻體承重的安全性。門窗對建筑立面具有很好的裝飾作用,要充分考慮改造后門窗的紋飾、色彩、質感是否與整體建筑風格相協調。在改造過程中可以考慮統一各個單體建筑的門窗樣式和顏色,這樣可以很好的組建有秩序的視覺形象。
二、外立面改造的原則
(一)突出地域文化性.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建筑外立面的材料、造型、裝飾元素在不同的地區都有著明顯的地域差異性,對農村原有建筑外立面的改造,既要遵循建筑藝術發展的時代潮流又要凸顯傳統地域文化,盡量使改造后的建筑能夠反映當地人們的生活習俗、審美意識、價值取向等等,彰顯地域特色是保護和延續當地建筑文脈的根本方法。
(二)注重生態環保性.很多地區新農村建設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生態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在對原有建筑立面改造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對這些垃圾要做妥善處理,另一方,立面改造的材料盡量選用污染少、容易回收再利用的生態建材。
(三)注重整體性.建筑立面的改造不是對某一單體建筑進行個性化設計,而是通過對群體建筑的系統設計,尋求和創造各個單體建筑之間的共性,以求達到整體村落具有良好的秩序、節奏、韻律等美感。在改造中還要注意建筑的造型,色彩、裝飾構件與當地的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
三、結語
原有建筑外立面改造是新時期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們應該站在科學的、歷史的角度來審視思考。根據政府的方針政策,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手段來改造,將一個嶄新的建筑形象呈現給村民。
作者:李亞馬本和單位: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