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幼林撫育退耕還林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退耕還林成效分析
1.1退耕還林為安徽區域經濟發展拓寬了渠道,積累了后勁經過多年努力,安徽依托區域產業政策、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各地因地制宜,已形成淮北楊樹加工業、皖南竹膠板加工業,城郊林苗產業等。此外宣城、黃山的食用筍,廣德的竹工藝品,阜陽的柳編制品也極具特色。以黃山區為例,黃山區實施退耕還林以來,共完成竹類造林面積2528.4hm2,全區已形成6個“五千畝毛竹基地”,2個“萬畝竹海基地”,15家毛竹加工企業,年加工竹材能力160多萬根。退耕還林工程拓寬了安徽區域經濟發展的渠道,為安徽經濟發展積累了后勁。
1.2促進了安徽森林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森林旅游業一向被譽為新興的無煙工業。安徽省實施退耕還林以后,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旅游景點接待的旅游人次、旅游收入迅速增加,黃山、天柱山、九華山旅游業日益火爆。另外隨著山區林業綜合開發不斷深入,周邊地區的退耕還林戶到景區務工、經商人數增多,退耕戶的收入、生活水平也發生了質的變化。退耕還林特色林產品的銷售也已成為安徽各地森林生態旅游業的亮點,紛至沓來的游客不僅帶來了大量的物流、資金流,更帶來了新的觀念、新的信息、新的機遇。
1.3加強了農村能源建設,有效保護森林植被安徽省從實際出發,鞏固退耕還林專項建設,采取國家補助、地方配套和農民自籌相結合的方式,以農村沼氣、太陽能建設為重點,加強節柴灶、薪炭林建設。確保退耕還林重點地區的農村能源建設,以保護森林資源。如和縣新建沼氣池1668座,節柴灶25781座;廬江縣新建沼氣池16000座,太陽能13000座。
1.4改善了血防區生態環境,有效抑制血吸蟲病的發生安徽省是我國血吸蟲病流行最嚴重的“湖區五省”之一,血吸蟲病在沿長江一帶和皖南山區長期猖獗流行,肆虐人民。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后,改善了血防區的生態環境,從而達到環境改造滅螺的目的。通過以林為主的綜合治理措施,至2008年底安徽省已達到血吸蟲疫情控制標準,退耕還林工程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2退耕還林存在的問題
安徽省退耕還林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可回避的問題。
2.1淮北平原多數農業縣工程區焚燒秸稈增加退耕地火災隱患淮北地區平原農區多數縣退耕地塊與農田交錯,農作時焚燒秸稈對周邊退耕地造成威脅,安徽省雖已禁止對秸稈進行焚燒,但管理難度極大,在環保部2013年6月13日公布的全國秸稈焚燒分布遙感監測結果中,全國共監測火點165個,其中安徽占了111個,為全國最多。退耕還林工程區存在很大的火災隱患。
2.2退耕還林經濟效益比較優勢下降,影響退耕農戶的積極性在安徽各地的驗收中,退耕農戶普遍反映,2004年以前,種糧要交農業稅,加上糧食價格低,實施退耕還林比種糧更實惠,但現在退耕還林經濟效益優勢明顯降低,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積極性下降了,其原因主要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種糧和農資補助不斷提高,糧食等農產品價格不斷上升,退耕還林政策補助比較優勢下降。國家將第二輪補助退耕農戶的標準已低于安徽省許多縣種糧和農資綜合補助標準。二是木材價格持續低迷,安徽淮北平原退耕樹種主要以楊樹為主,江淮丘陵區濕地松占很大比例,在當前木材總體價格偏低的情況下,已嚴重影響了退耕農戶鞏固成果的積極性。
2.3部分退耕小班造林密度過大,缺乏必要的撫育中幼林撫育是提高森林質量,增加林地生產力和綜合效益的重要途徑。安徽省2005年退耕還林地多數地塊造林密度過大,從檢查結果來看,郁閉度大于等于0.7的林分面積已達2330.7hm2,占43.1%。密度大、郁閉度高極易發生病蟲害和火災。不及時加以撫育,就會導致森林生長不良,質量不高,影響到森林經濟效益的發揮。加強退耕還林工程的撫育管理已勢在必行。
2.4退耕還林工程傳統的管理方法難以滿足工程建設管理的需要安徽省退耕地塊分散,大部分工程縣退耕還林信息量非常大,績溪、舒城、歙縣、望江等縣退耕管理仍使用1∶25000比例的地形圖和老舊圖紙,多以位置示意為主,且個別縣存在位置偏移、界線不準的問題。傳統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已難以及時、準確、全面、高效地反映工程建設中的信息變化,很難滿足工程管理的需要,安徽省退耕還林工程信息化建設已迫在眉睫。
3建議
3.1對退耕還林地塊進行分類經營,建立退耕公益林補償制度在林木權屬存在個人的產權形式下,由于退耕林木所有者過于追求經濟效益,很少考慮林業公益產品的屬性。此外,林業投資的長期性對私人投資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在安徽各地驗收工作中,退耕戶在經濟效益低的退耕地塊造林、護林方面的積極性不高是一個普遍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建議將退耕還林地進行公益林和商品林分類經營,將生態區位重要或生態脆弱區域的退耕地劃分為生態公益林;將立地條件好,采伐和經營不會對生態平衡造成危害的退耕地塊劃分為商品林,如種植筍竹、油茶等兼用樹種的退耕地塊和退耕經濟林。納入公益林的,國家應給予一定的生態公益林補償金,改退耕還林補貼為相對永久固定的公益林補償體制。納入商品林的,各級政府應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培育特色林業產業,通過產業發展實現富民。
3.2逐步推行GIS技術在退耕還林工程中的應用安徽省相對其他工程省,退耕地塊過于分散,大多數工程縣普遍存在技術人員只對自己負責的小范圍內情況相對了解,缺乏對整個縣退耕工程全面的分析和控制,管理手段也相對落后,加之有些地方管理隊伍不夠穩定,銜接不流暢,給退耕工程的整體規劃和管理帶來很多的不便。目前GIS技術在林業上的應用已相對成熟,建議安徽省結合林地“一張圖”建設,逐步推行GIS技術在退耕工程管理中的應用,為退耕還林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管理和研究手段,更好地鞏固退耕還林工程的成果。
3.3退耕還林成果鞏固專項建設中應加大對林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安徽省人多地少,近年來經濟發展勢頭強勁,農業生產條件較西部工程省有較大優勢,目前全省退耕還林成果的鞏固的關鍵問題在于退耕還林工程能否成為一項穩定農民收入、穩定農林產品生產的制度政策。龍頭企業的市場引導企業,企業帶動基地,基地聯結農戶的產業化運行模式很好地解決了退耕戶的穩定增收問題。很多龍頭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服務社會,這些企業已成為推動安徽省退耕還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建議在退耕還林成果鞏固專項建設中對林業龍頭企業給予相應的專項資金扶持,以加強退耕還林龍頭企業、行業協會與林農的聯系,支持龍頭企業建立示范性技術推廣模式,引導農戶積極提高技術管理水平。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不管哪種所有制和經營形式的龍頭企業,只要能帶動退耕農戶,與農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給農民帶來實惠,建議都要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3.4開展退耕還林工程的中幼林撫育工作建議安徽省各級退耕工程管理部門應加強對退耕還林工程幼林撫育工作的技術指導,制訂撫育規劃及措施。對所有退耕地塊進行全面摸排,將撫育任務落實到村、組、小班。根據不同樹種、不同林地和林木生長狀況,對所有進入撫育間伐期,林木明顯分化,枝下高達到林分平均高2/3以上、林分郁閉度大于0.7以上的林分實行撫育間伐,以促進林分生長、提高林分質量。
3.5將退耕地的防火、病蟲害防治納入到三防體系中目前退耕還林工作重心已逐步進入退耕還林成果鞏固階段,防火、防范林木病蟲害成為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各工程縣(區)應針對退耕地塊火災、病蟲害存在的隱患,加強預測預報,建立森林災害聯防制度和應急反應機制,把退耕地塊的防火、病蟲害防治工作納入到各地的防火、病蟲害防治體系中,切實地提高防災效果,確保林火、病蟲害防治監測體系覆蓋所有退耕地塊。
作者:鄭宇單位:國家林業局華東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